科舉制度對宋朝的影響是你想像不到的

錢六六 發佈 2022-04-18T04:07:43.085104+00:00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句話說的是古代科舉制度下,廣大寒門學子的人生寫照。在這種制度下出身寒門的子弟,很難有機會入仕做官。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句話說的是古代科舉制度下,廣大寒門學子的人生寫照。在科舉制問世以前,朝廷選拔人才的途徑為舉薦制和九品中正制。在這種制度下出身寒門的子弟,很難有機會入仕做官。因此久而久之九品中正制就成了豪門貴族的專屬產品。但是公元606年大名鼎鼎的隋煬帝破天荒地開創了科舉制度,這給無數的寒門子弟帶來了入仕的機會。只要你有真本事就可以飛上枝頭變鳳凰,光宗耀祖。比如大名鼎鼎的包拯,蘇軾等都是通過科舉入仕做官的。

只是隋朝的科舉制度還不太完善,到了唐朝時科舉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尤其是女皇武則天首創了殿試和武舉制度。使得很多武藝超群但是腦子不好使的人也可以憑藉拳腳功夫,混個官來噹噹。趙匡胤黃袍加身以後繼續完善並發展了科舉制度,因為自己的皇位是靠手下的一幫弟兄們從後周那裡搶奪來的。所以登基以後趙匡胤就玩了一出杯酒釋兵權的把戲,剝奪了那些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們的兵權。而且為了防止再次出現武將叛亂的局面,從此宋朝就開始了文官治國的歷程。

既然要選拔文官,那麼科舉制度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整個宋朝期間超過90%的官員都是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比如寇準,蘇軾,曾鞏等人。但是文官治國的後果就是,宋朝武力軟弱一直處在被動挨打的地步。這是有原因的,宋朝皇帝為了防止武將專權除了讓文官統兵牽制武將以外。還規定武將每隔半年就要換防一次,如此一來就造成了將不識兵,兵不識將的結果。真要打起仗來,恐怕連軍令都沒法下吧?

因為注重文人,所以宋朝的文化特別繁榮產生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宋詞。不僅如此宋朝的商貿也特別的發達,可以說宋朝的繁榮程度僅次於大唐。當時的高麗跟小日本子多次派使臣到宋朝來交流學習,進一步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

第二就是通過科舉入仕的寒門子弟,由於出身基層所以對民間疾苦更加的了解。有利於社會的發展,而且這些寒門子弟在中舉之前也大都受過特權階層的剝削,因此他們對此也是深惡痛絕,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地主階層的做大最強。有利於皇權的穩定和江山社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