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你花錢買不到的?

十點讀書 發佈 2022-04-18T05:43:53.461421+00:00

美國南加州大學心理學和商學資深教授溫迪·伍德認為,我們每天有43%的時間不經思考就行事,這就意味著,我們幾乎有一半的行為是由無意識習慣推動做出的。


美國南加州大學心理學和商學資深教授溫迪·伍德認為,我們每天有43%的時間不經思考就行事,這就意味著,我們幾乎有一半的行為是由無意識習慣推動做出的。


無意識地起床後洗臉、刷牙、照鏡子;無意識地在固定的時間走向地鐵站固定的位置。


到達公司後,我們不需要任何思考,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到了下班時間,我們習慣性地和家人聊天、輔導孩子作業,又習慣性地打開手機,直到睡去……


習慣存在於我們的無意識之中,是我們的第二個自我。


這些習慣讓你做起事來雲淡風輕、遊刃有餘,如果有一天忽然要改變習慣,比如從7點起床改成6點起床、從晚上6點鐘到家變成7點鐘到家,你就會感到生活節奏被打亂,睡不醒、時間不夠用……


所謂適應新的節奏,就是建立一套新習慣的過程,往往需要花很長一段時間。


《自律100天,穿越人生盲點》的作者楊曉霞是一位職業培訓師,她在培訓課堂中和學員常常做一個握手的實驗。


雙手十指交叉緊緊握在一起,有的人左手拇指在上面,有的人右手拇指在上面。


接下來,再一次十指緊握,有意識地讓上次在上面的拇指交換到下面,你會感覺非常彆扭,握在一起都感覺不是自己的手了。


這就是習慣的力量,你已經習慣了原來的握手姿勢,要做出改變就感覺非常不舒服。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提到一個概念叫:時間律


就是說,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是花錢買不來、跟別人要不來、更搶不來的,唯一獲得它的方法,就是花時間去學、用時間來交換。


比如騎自行車,你可以買到最好的自行車,但是卻買不到騎車的技能,除了親自去學之外,別無他法;


你可以買最貴的筆墨紙硯,但不花時間去寫,也練不出一手好字……


將一個習慣變成身體的自然反應,不需要思考就會去做,需要一定的時間。


一般來說,只要動動手就能做到的事情,形成習慣需要一個月左右,比如寫日記、整理家務。


如果是讓身體發生變化的習慣,比如運動、早起,則需要三個月左右。


最花時間的是培養思考習慣,比如批判性思考、創意思維等等,短時間是無法形成的。



習慣的養成需要經歷五個時間階段:


第一階段是反抗期,大約是第一周。


反抗期的你,會感到身體在抗拒改變,只有三分鐘熱度。這個階段也最容易失敗,是因為「習慣引力」在作祟,你想改變,可是你的身體卻在抗拒。


第二階段是不穩定期,大約是第二到第三周。


度過身體反抗期之後,身體慢慢接受了新習慣,接下來就要提高習慣培養的強度。


這個過程中,我們很可能因為各種突發事件導致失敗,半途而廢,習慣引力又開始阻礙我們。


第三階段是倦怠期,大約是第四周。


打遊戲很容易上癮,是因為遊戲有即時反饋,短到幾分鐘,長到半小時,你就能得到生命值或者其他虛擬獎勵。


但是生活中的好習慣大多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運動一個月,體重可能也沒有變化,健康上的指標也沒有肉眼可見的改善,人們就很容易感到倦怠,提不起勁兒。


第四階段是適應期,大約需要一個月。


在這個階段,身體已經適應了新的做法,習慣已經初步形成。



最後的第五階段,是認同期,大約需要30-40天。


在這個階段,你會開始從思維上認同這件事情,並且賦予做這件事情的意義,會有一種享受做這件事情帶來的樂趣。


同時,一件事持續做夠100天,也會有明顯的效果出現,讓我們感受到正向的激勵,從而更加認同這件事,更願意繼續做下去。



從一開始的反抗拒絕,到最終的習慣成自然,始終考驗著一個人延遲滿足的能力。


所謂延遲滿足,是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眼前是舒服的沙發,躺著玩手機,就能獲得即時性的快樂;穿上運動鞋去運動,卻需要一個月、一年、甚至幾年才能看到身體的變化。


如何訓練自己「延遲滿足」的能力?《自律100天,穿越人生盲點》中提出四個方法:


一是增強自控


《自控力》的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認為,在一定的時間內,人的自控力總量是相對固定的,如果你在這件事情上消耗了自控力,在其他事情上就很容易喪失自控力。


自控力是一種稀缺的資源,不能浪費在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上,同一時間段最多專注在三件需要自控力的事情上。


二是培養耐心


雖然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是收穫需要時間,大部分時間裡,我們能感受到的其實是「一分耕耘一分積累」,從積累到收穫的時間,需要耐心。


很多人恨不得一周就能養成一個好習慣,一個月就逆襲,看不到結果就匆匆放棄,缺乏耐心就只能在壞習慣里沉淪。



三是減少短期誘惑


想要戒掉遊戲,家裡卻擺著各種類型的電子設備,放下手機,拿起平板電腦;


想要堅持運動,桌上卻是豐富的零食……


避免被誘惑的最好方式,不是培養自控力,而是遠離誘惑。


四是樹立長期目標


一個人只有篤信自己的目標,才會付諸行動。


比如很多人都有拖延症,但拖延症只在一些不確定結果會怎樣的事情上犯。


如果知道方案做完、客戶一定會非常滿意、公司會為你漲薪水,你只要去做就好,你就不會拖延了。


為自己樹立長期目標,就是找到對未來的期待。


設想堅持一個習慣,會讓你擁有怎樣的生活,如果這個畫面讓你有強烈的動力,就能激勵你對抗即時滿足的誘惑,把好習慣堅持到底。



曾經看過一個「癮君子」出獄後的反思,他回顧自己為什麼會染上毒品,其實是愛上一種快速得到快樂的方式。


從前他寫劇本的時候,要埋頭數月、在寫到一個極其精彩的段落時,才會感到身心極大的滿足,但是有了毒品,只要幾秒鐘就能體會到那種快樂。


「人一旦享受了走捷徑的快樂,就無法再忍受一步一個腳印的艱難。」



《荀子·勸學》中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真實而持久的快樂,是沒有捷徑的。


我們可以花錢整容,但買不到內在的氣質;


我們可以花錢買最好的裝備,但不能買到嫻熟的技術。


有些財富,只有習慣能夠給你。


有些東西,也只有時間能夠給你。


作者 | 甘藍藍,寫好別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