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蠟烤色做舊當老蠟賣算不算作假?文玩圈子裡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文玩與收藏 發佈 2022-04-18T13:27:20.458674+00:00

關於作假:用一種東西代替另一種物品,用以假亂真的形式以求謀得高價或者賣出,在文玩圈子裡不能容忍的。 關於做舊:新的物件兒做成老貨,以仿品冒充真品進行出售,這種一般在瓷器、青銅器、玉器等上適用。

關於作假:用一種東西代替另一種物品,用以假亂真的形式以求謀得高價或者賣出,在文玩圈子里不能容忍的。

關於做舊:新的物件兒做成老貨,以仿品冒充真品進行出售,這種一般在瓷器、青銅器、玉器等上適用。

不管是作假還是做舊,雖然令人不齒,但這種「贗品文化」至少流傳千年之久,打假與打眼兒的故事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但不是所有的做舊在文玩圈內人都不能接受,比如各種菩提子、文玩核桃等,只要做得漂亮就有市場。

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長時間把一件文玩盤到變色、包漿等,買別人盤好的要麼太貴要麼人家不出手,不如直接買一個現成的省事,即便是做舊只要做的好還是可以接受的。

還有一種有機寶石做舊,大多數圈內人也可以接受,那就是蜜蠟,真正的老蜜蠟大多數來自、西藏、西亞、歐洲。

西藏的老蜜蠟大多數傳承用品,基本都是蠟餅子、車輪型、扣子型,很少願意出手,並且價格非常昂貴。

西亞老蜜蠟,1 貨幣基本都是扁的中間有個大孔,因為可以用繩子穿起來;2 貴族和上層社會佩戴的首飾,例如穆斯林富人手串等;3 水煙的菸嘴頭、煙管等;4 穆斯林祈禱用的泰斯比哈念珠

歐洲回流老蜜蠟:有棗型珠子、銀鑲嵌飾品、各種工藝品甚至實用品等,整體來說歐洲的做工偏好,因為本身產地資源多,再者琥珀使用的歷史文化悠久,加工製作或許更為專業。

再者,其實非洲很多部落也有使用蜜蠟作為裝飾品,但是要小心的是有許多粉壓品。

在我國古代也有使用蜜蠟的痕跡,如清代的一些手持珠、帽花以及雕刻的鼻煙壺等,但是這些市場上不怎麼流通,因為太少了。

相對玉石來說蜜蠟比較軟加工起來更為方便,隨便一塊石頭就可以打磨成型,稍微硬一些東西就可以鑽孔,且開採容易(最早波羅的海沿岸很容易撿到),所以它的應用在歐洲更為廣泛。

再者蜜蠟很輕,就像非洲、西藏人身上頭上或戴或掛那麼多,也不會很重,且顏色好看味道清香,運輸起來也比較方便。

說了半天天然的老蜜蠟,該進入正題說說現代蜜蠟做舊那些事兒,如今琥珀蜜蠟做舊技術非常成熟,基本都是物理方式為之。

天然的蜜蠟打磨成型,持續控制在一定高溫下,並加入大量氧氣,用時一般在一周以上甚至一個月多,加速它的氧化後就呈現出顏色、風化紋都不亞於老蜜蠟的感覺。

至於磨損、孔道我感覺不重要,可以做得出來但是有必要麼?做完之後有啥用?大多數人入手老蜜蠟還是看它的整體品相與蠟質好壞。

入手蜜蠟與瓷器、青銅器不同,後者必須求真和到代,收藏的是文化與稀有屬於古董,而前者主要還是玩,因為大多數的老蜜蠟收藏價值不高,除非個別稀有品。

還有蜜蠟這種樹脂化石本身形成於4千萬年以前,有的天然老皮子本身就很美,遠比我們人類使用幾十幾百年要好看得多。

現在購物大家恢復理性,很少有人一聽說這是老蜜蠟老貨,就愣愣的花大價格入手了。就是你拿著做舊的蜜蠟珠寶鑑定機構,檢測結果也是天然琥珀

老蜜蠟做舊蜜蠟,有人玩的是文化、情懷、年代感,有人耍的是品相、感覺和格調,本質上都沒有錯,當然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因為這個文玩本身就是一種極少的業餘愛好而已,如果都是天然的東西何必一較高下。

對於老蜜蠟,說說你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如果手裡有敢不敢亮出來曬曬太陽,大家一起欣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