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帝、流水紀等十位知名樂評人精彩點評孫盛希版《分手吧》

滾石唱片 發佈 2022-04-18T16:56:26.698570+00:00

滾石唱片旗下新生代歌手孫盛希,出道幾年不僅憑藉優質專輯得到了金曲獎的認可,更憑藉演唱《想見你》、《無神之地不下雨》等影視主題曲大獲好評,實現口碑與市場雙豐收,也得到了「金曲小歌后」、「新OST女王」等稱號。

滾石唱片旗下新生代歌手孫盛希,出道幾年不僅憑藉優質專輯得到了金曲獎的認可,更憑藉演唱《想見你》、《無神之地不下雨》等影視主題曲大獲好評,實現口碑與市場雙豐收,也得到了「金曲小歌后」、「新OST女王」等稱號。



恰逢「滾石40」推出《滾石撞樂隊 40團拚經典》企劃,希希特地組建了孫盛希-希有樂團 SHI’s Band,參與這場音樂盛事。在考慮了多首歌曲之後,最終孫盛希選擇了張震岳的作品《分手吧》,清澈的嗓音,像是聚光燈下的亮麗獨舞,迭加木吉他,聽感清香回甘,別有一番風味。



歌曲一經推出大受讚譽,小石頭在此總結了十位華語樂壇知名樂評人對孫盛希版《分手吧》的點評(以下排名不分先後),快來看看各位專業老師都是怎麼評論的吧~



耳帝

行業最具影響力樂評人

孫盛希的翻唱是這個企劃中很特別的一首,因為是裡面少有的以人聲演唱為主體的一首作品,展示出了孫盛希極有辨識的人聲與演唱細節,同時吉他又編得非常好聽,整首很具有主流流行的紮實製作、完整規格與量體裁衣的編寫,很有個人風格,會讓人想起《Someday or One Day》。在一眾樂隊的另類與新的呈現下,孫盛希的這首顯得比較通俗主流,但她絕不是沒有另類化、複雜化它的能力,而是注重個人氣質與作品的契合度,體現的是在能力與品位、技術與審美之間的出色拿捏。



Steven_愛音樂

新浪微博2021十大影響力音樂大V

聽《滾石撞樂隊 40團拼經典》經典重製企劃,被孫盛希-希有樂團 SHI’s Band改編的張震岳《分手吧》驚喜到了!


這次的改編以吉他音色鋪陳,在solo中以激昂的情緒做堆棧,佐以孫盛希獨有的清澈而又空靈的嗓音,讓人有一種就應該如此的酣暢淋漓之感。這也是另一種不同感覺的「分手吧」,少了一份遺恨,多了一份瀟灑,讓人在想要細品的同時不得不讚嘆一句「餘味苦澀,終有回甘」之韻味,有趣妙哉!


與原版相比,這個版本其實可能更打動我,它讓我感受到了平靜與灑脫,有一種歷盡滄桑的淡然在!孫盛希乾淨的聲線自帶超脫空靈之美,讓我們在聽歌的時候將回憶都染成美好,讓我們可以從容的面對分手。恰到好處的改編讓人眼前一亮,恰如其分的留白也詮釋著不一樣的分手心情,用輕鬆的旋律引入一首悲傷的歌中,更增強了灑脫感,頗有「智者不入愛河」的醒世意味。


也許我們的分手有種種情緒,但我覺得我們都可以來聽聽這首改編,因為孫盛希用自己的歌聲波瀾不驚的訴說著,沒什麼大不了,不過是「分手吧」~



ChineseRock搖滾地獄

知名獨立音樂推廣者

「滾石撞樂隊!40團拚經典」各位都聽了沒?


大學期間就有玩樂隊的音樂人孫盛希在最近「滾石撞樂隊!40團拚經典」企劃中以希有樂團的名義快閃參加,翻唱了張震岳非常經典的一首作品「分手吧」,這首歌就是我每次KTV都會大合唱的存在,簡單的旋律和詞句卻讓這首歌更加地深入人心,張震岳直接爽快的演唱讓原版有著獨一無二的灑脫味道,而孫盛希這次的翻唱則賦予了這首歌千轉百折的感情,和另一面的溫柔,從大聲宣告變成了輕聲訴說,重複了三四次的副歌,孫盛希每一遍都唱出了不一樣的情感,從決然到猶豫再到那一絲絲的不舍流露,可以說這是不同視角下的「分手吧」又一種優秀的表演方式。


聽了馬世芳專訪孫盛希的電台,她在大學時期玩的樂隊排練的曲目從東京事變到Radiohead再到一些韓國的獨立搖滾樂隊,這對她之後出道當音樂人加入滾石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所以這次企劃一公布,已經獲得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以及入圍最佳國語女歌手的她馬上以快閃的方式組了希有樂團參加,時隔十年再一次過了一把樂隊的癮,翻唱了「分手吧」也算是滾石唱片的一次傳承,從老大哥到已經可以獨當一面的小妹,很有意義。


當然了,也不希望這是她一次就結束的樂隊合作,以後有機會多試試樂隊相關的創作也確實蠻棒的,作為樂隊主唱,孫盛希很適合。



流水紀

知名樂評人資深音樂企劃新浪微博2021年度十大影響力樂評人

孫盛希出現在「滾石撞樂隊」特別企劃之中,可謂一抹特別亮色——作為浩浩湯湯眾樂隊中唯一一位獨立女歌手,雖然她並非以某個固定樂隊身份出現,更像是攜「希有樂團SHI’s Band」帶來特別出演,但從2019年在第30屆台灣金曲獎中入圍多個獎項,最終斬獲「年度國語專輯」,備受肯定的《希遊記》專輯開始,我們便能感受到,孫盛希正是通過「玩band」方式和一群朋友創作音樂,最終成功脫離傳統台式苦情女歌手模板,完成了脫胎換骨的自我蛻變,效果喜人。


重新詮釋張震岳1998年《秘密基地》專輯中的作品《分手吧》,孫盛希最令我稱讚的,是透過獨立女歌手與樂隊合作的不設限可能性,為「滾石撞樂隊」帶來了反其道而行之的新思路,張震岳的原版其實就是典型的搖滾樂隊氣質,開篇即用強烈的鼓點渲染出男孩心亂如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副歌部分的電吉他更是不斷加大一種愁苦的情緒,配合阿岳乾淨而無辜的聲線,頗有一種被拋棄後的「賭氣」衝擊力,配合專輯專題「圍繞在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的心情」,更凸顯出青春期的迷惘,在我聽來,甚至還有幾分「小可憐」的感覺。


而跨越了20多年歲月,孫盛希呈現給我們的女聲版《分手吧》,則有了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風貌——木吉他的開篇勾勒出了清淡的民謠味道,第一遍主歌到副歌,完全只以木吉他來襯托出孫盛希的演唱,她那清亮乾淨的音色,正喃喃低語著「寫一封沒有地址的信,想寄到你的心裡,告訴你漸漸變淡的愛,你是否曾經注意」,一個冷靜,無辜,內心傷痛卻必須堅強的女性形象,鮮活地從歌聲中躍然出現,從主歌到副歌的變化,孫盛希的情緒為整個編曲帶來了「似緩卻急」的變化層次感,那種介於克制與失控之間的詮釋美感,從1分40秒那句「我們分手吧」,隨著鼓點變化,完成了編曲到情感的雙重升華。


是的,如果張震岳版本不斷重複的「分手吧」,是男生知道變了心的對方即將要對自己說出的話,那麼孫盛希的「分手吧」,則是女生確定變了心的對方已經無法挽回後,自己做出了一個決定——從第二遍主歌開始,吉他,貝斯,鼓多線加入,搭配著孫盛希歌聲中愈來愈開闊的情緒流動,我們仿佛看到了堅強的女孩獨自行走在一條此刻孤獨,但註定會通往燦爛遠方的道路上,第二遍副歌結束後的電吉他solo仿佛前進號角聲,鼓勵著我們放下不合適的感情,最後一遍副歌再轉為開篇純淨木吉他伴奏,此時孫盛希的演繹,卻已經褪去了最初的傷痛感,多了一份治癒、自信與灑脫——至此,一首原本充滿傷感甚至「自暴自棄」氣息的作品,透過孫盛希和「希有樂團SHI’s Band」的改編,煥發出了全新音樂生命力,也提供給了人們另一種新的理解視角:


分手吧,無論主動或者被動,你的內心,都應該在清醒以後,真正堅強起來。


這樣的變化,正是孫盛希作為後輩音樂人,與時俱進的一次自我表達——她是在透徹理解了原作精神的前提下,做出了自然而然能讓當下年輕人具備共鳴的重新演繹,也淋漓盡致地體現出「滾石撞樂隊」這個特別企劃在如今華語樂壇的創新意義,請注意,我們要的不是一成不變翻唱的保守,不是新瓶裝舊酒的投機,而是在這些經典金曲滋養下,喚醒曾經純粹做音樂的初心,再以當下的技術、情感、思想,表達真正「撞出火花」的創新,而孫盛希這一次的綻放,很美很動聽。




盧世偉

資深評論人北京音樂台《音樂周刊》編輯部主任

《分手吧》出自張震岳1998年的第四張專輯《秘密基地》,這其實也是剛剛退伍歸來以一首《愛的初體驗》由可愛偶像脫胎換骨成搖滾分子的張震岳真正開始找到自我音樂表達方式的一張專輯,整張專輯呈現的是一種二十歲年輕人赤裸青春的狀態,前衛而放肆,備受好評,這首《分手吧》也獲得了第六屆華語榜中榜TOP20歌曲獎。


轉眼23年過去,這首《分手吧》從當年的搖滾青年張震岳輾轉到R&B才女孫盛希的手中,斯人彼時的語境與此姝當下的心境自不可同日而語。新版《分手吧》聽下來,一個直觀的感受是,當年張震岳的《分手吧》主要唱的是一種情緒,此時孫盛希的版本則更像是還原一種情境,或者說是一種層次分明起承轉合的分手場景。開篇的木吉他清澈純淨,讓故事從一段單純的思念和回味開始,然後樂隊加入來共同還原這段分手的來龍去脈,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碰撞與交錯,浪漫中帶著激烈,而後一段電吉他SOLO,讓故事的情緒盡情發酵與發泄,而後,當所有激情散去,只剩下一把清冷冷的木吉他,伴著這孤身隻影的一聲清嘆,為所有的不甘與遺憾都劃上一個句號。


可以說,這也是一首完全改變了原曲調性的改編,完全抹掉了原曲那種帶點痞味的叛逆不羈感,而轉以女性思維來刻畫出一段繾綣不去的純情,在甜美、灑脫與感傷中逐層推進與展開,細膩婉轉中又不失豐富的情感色彩,這樣的改編,雖是與原曲大相逕庭,卻又合情合理,另闢蹊徑,為原曲挖掘出另一種色澤與光彩,讓一首經典作品在歷經時光荏苒後又找到一種新的生命力,這應該也正是此次「滾石撞樂隊」想著意要去撞出來的目標和意義吧。



呆若木一

知名樂評人、作詞人、唱片企劃、新浪微博2021年度十大影響力樂評人

孫盛希在《滾石撞樂隊!40團拚經典》裡重新改編演繹了張震岳的《分手吧》。


張震岳的原版本身以bandsound主導,在一開場就鋪開鼓點,副歌處用電吉他奏出些許搖滾味,氣質硬朗。孫盛希則以溫柔的角度唱出了這首歌的細膩面,第一遍主副歌純以木吉他的彈撥伴奏來突出人聲的情感細節。


孫盛希的演繹很有格調,聲音里的律動感、語氣里時而加入的微微嘆息和副歌處的換聲都在淡然之下塑造出了一個感性的形象。在第二遍加入完整樂隊編制後,整首歌也依然保持著這種溫柔的細膩感,沒有灑狗血,只是略有上揚和波動,保持在一種清透的傷感氛圍中,最後又回到了吉他伴奏中結束。如果說原曲更著重於《分手吧》的灑脫面,那麼孫盛希的版本就更著重於《分手吧》裡那些細密的悵然心緒。



三石一聲

知名樂評人、音樂企劃音樂廠牌主理人

孫盛希 & 希有樂團改編的《分手吧》是本次企劃的一個亮點。吉他、貝斯、鼓的樂器基本配置,有還原到分手這件事一個女生視角的淡淡傷心,相比較張震岳原版裡面 Bandsound 的濃烈氣氛,孫盛希顯然就釋然不少。


《分手吧》是孫盛希以樂隊主唱身份發行的歌,所以在音樂氣質上更樂隊化,和她個人身份唱的 R & B 風格全然不同,倒是有令我回想起在《想見你》劇集開頭孫盛希唱《Someday or One Day》的淡然美好,或從歌曲文字內容層面來看,一段不合適的戀愛,分手是最好的結局,雙方都會收穫到能重新開始去遇到下一段幸福的可能性。孫盛希版的《分手吧》就有在編曲層面,給下一次的幸福做出留白的聆聽空間。



光榮

知名音樂博主、新浪微博2021十大影響力樂評人

「滾石撞樂隊 40團拚經典」企劃中個人最喜歡孫盛希改編張震岳的《分手吧》。《分手吧》最早收錄在張震岳1998年發行的專輯《秘密基地》裡,孫盛希此次改編專門組了孫盛希-希有樂團 SHI’s Band,一般華語女歌手組樂團/樂隊,從戴佩妮到劉惜君,基本是以搖滾風格為主。這次孫盛希的樂團化改編格外清新起來,編曲做了很多減法,選擇木吉他,更凸顯了孫盛希音色。中間貝斯、鼓的配合工整默契,這也是樂團化改編的好處,非常有立體感;很喜歡那段電吉他solo,很都市,很灑脫。


孫盛希不是單純的翻唱,從編曲到演唱都注入了個人的東西。在聽到《分手吧》的前半部分的時候,會想到孫盛希兩年前自己的歌《Someday or One Day 》,兩首歌同樣有木吉他,還有一個原因是孫盛希的轉音和唱腔太有自己的感覺和節奏感了。好期待孫盛希和樂團配合唱這首歌現場的樣子。


趙南坊

新浪微博2021十大影響力樂評人

孫盛希特地組建希有樂團 SHI’s Band參與本次的重磅企劃。從歌手到樂隊主唱,角色有所轉變,但唱作屬性始終如一,具體到這首歌曲的改編思路同樣是突出演唱性。由此,在40首樂團性質的歌曲中,這一首相當特別。這個選擇是符合孫盛希個人辨識度的,我記得在其個人此前專輯《出沒地帶 Where is SHI?》中,文案里孫盛希提到過,「我就是喜歡好聽的音樂,期待我做的音樂可以變成流行」。可以看出,她對於歌曲的入耳度和可聽性有特別的講究。這點恰好在這版《分手吧》體現得清晰,整首歌曲,無論是人聲還是音樂,都具備強烈的記憶點。


孫盛希的人聲磁性充足且充滿變化,在演唱方面她的控制意識和設計意識都非常出色,將「分手」這個話題的傷痛感演繹到真切且顯現戲劇感。編曲則是擔當著為人聲服務的任務,清新的Band Sound質感,實時與人聲形成呼應,強化了孫盛希演唱的動態起伏還有情緒濃度。

《分手吧》中體現的「撞」不是先鋒實驗性質的,而是基於自我特質的自由施展。孫盛希做到了。孫盛希所做的是技巧與情感的充沛自洽,歌曲中你可以體驗到這兩者自然黏合的最佳狀態。



陳北及

知名音樂博主,網易雲音樂歌單達人

「滾石撞樂隊 40團拚經典」這個Project中,孫盛希算是比較特別的一個,當時她知道公司有這個翻唱計劃時候,就決定也要加入,拉來了吉他手屠恆、貝斯手奧迪、鼓手小冠臨時組成了「希有樂團SHI』S BAND」,並且翻唱了阿岳的在1998年《秘密基地》專輯的金曲《分手吧》,與阿岳那種痞痞、陽剛直白、自由奔放呈現出來的也不盡相同;更偏向Shawn Mendes那類的鄉村搖滾,為解決整首歌不同段落歌詞重複、簡單又不簡單的旋律中,難以表演的難題,用了堆疊法來鋪陳,開頭用了單一把木吉他的編曲,到中間段疊的Band Sound,再到最後把編曲都抽掉只留下Vocal,展現女性在情感中不同階段的詮釋,翻唱的非常之好聽。


希希在出道後也嘗試過不同曲風,一開始更偏純的流行音樂,後來終於在《希遊記》專輯中嘗試出最適合自己的風格,而她在韓國時也曾玩過不同曲風的樂隊,相信假如這隻希有樂團開始正式運行的話,又能帶給樂迷更多驚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