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害怕過年

十點讀書 發佈 2022-04-19T11:33:04.417802+00:00

小時候的我們,總是無比期待著過年,因為過年意味著有厚厚的壓歲錢,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還有很多平時吃不到的零食。


又是一年年關將近。


以前常聽長輩說,「小孩子盼過年,大人們怕過年。」


那時候以為只是一句玩笑話,可是年紀越大,就越是感慨。


小時候的我們,總是無比期待著過年,因為過年意味著有厚厚的壓歲錢,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還有很多平時吃不到的零食。


可是長大後,越來越不期待回家過年。


因為對於成年人來說,每一次過年就是重溫一次辛酸:


有掏空錢包的辛酸,有人情往來的憂愁,還有無法陪伴家人的遺憾……



聽過一句話:成年人害怕過年,是從害怕花錢開始。


尤其對中年人來說,過的不是春節,而是「春劫」。


有個網友頗有些感慨。


記得小時候看到好多家長帶著孩子收紅包,高興得不得了,像占到了大便宜一樣。


現在自己有孩子了,我一點都不想收紅包,壓力好大。誰家送了多少一定要記得清清楚楚,哪家今年生了孩子就要按數還上。


送什麼、送多少還有講究,送錯了或送少了還要惹人家不高興。


想要收支平衡?那是不可能的,遇上二胎、三胎的都是虧本的。


是啊,出來工作一整年,過年回家總得衣錦還鄉吧。


平日裡自己和老公都捨不得買一件新衣服,過年光紅包就要好幾千;


平常買菜都要多跑兩家攤販對比價格,年貨一箱一箱買,多少錢都得花;


還得請客、喝酒、走親戚送禮、同學聚會……



融360《維度》曾對春節消費做了調查,數據顯示37.06%的受訪者表示春節預計消費超萬元。


明明自己也過得不容易,這兩年疫情下生意不好做,每個月拿到錢還完房貸、車貸就已經緊巴巴。


結果,再怎麼精打細算,一到過年也阻止不了錢包被掏空。


所以有人開玩笑,有錢才叫回家過年,沒錢叫「回家找虐」。


可是成年人的生活,沒有誰是容易的。


上有白髮高堂,下有垂髫幼兒,肩上的擔子越來越沉重。


前面沒人可以拉你一把,後面沒人可以給你托底。


為了生計只能每天起早晚歸,不停地省吃儉用,死撐硬扛。


不是不想回家過年,而是害怕和花錢有關的一切。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有一段話:


小時候,我們常常把親戚兩個字看的多麼美好和重要。


一旦長大成人,開始獨立生活,我們便很快知道,親戚關係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設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


尤其是到了過年,對這種感受體會更深。


過年難得回家一趟,不是東家跑西家串,就是不停招待上門拜年的親戚。


親朋好友好聚一堂,熱熱鬧鬧、嘮嘮家常原本也是一個極大的樂趣。


但是來往的多了,難免會慢慢變成了一場攀比的盛宴。


「現在做什麼工作啊?工資高嗎?」


「在大城市打拼不容易啊,還不如回來考編制,我兒子今年考到了xx單位,清閒得很……」


「有對象了嗎?」


「你小表妹孩子都生了倆了,抓點緊吧,都快三十了,不能太挑了,女孩兒歲數一大就沒人要了……」


「打算什麼時候要孩子?」


「早點要女人恢復好,你媽能幫你帶,你婆婆也能幫你帶……」


「準備買房了嗎?」


「我侄子買了xx的學區房,小孩上學方便,升值空間也大……」


看似關心,卻暗含玄機的對話,每年都在上演。



平時已經夠累了,過年親朋好友來相聚,還得從早開始張羅飯菜,晚上收拾一片狼藉。


忙忙碌碌一整天,喝酒吃飯扮笑臉,結果,沒有幾個人是真的關心你,大都不過是抱著八卦的心態。


可是對很多人來說,其實也不是怕攀比,也不是怕丟面子。


而是怕自己不夠爭氣,辜負了父母家人深深的期許。


每一次過年,就像在提醒自己:


又過去一年了,自己有變得更好嗎?有沒有賺到錢,有沒有撐起家庭的重擔?


別人都在一步步向成功邁進,自己還要碌碌無為多久?



去年,賈玲為紀念母親創作的電影《你好,李煥英》讓無數人落淚。


在很多場合,賈玲一提起母親就會泣不成聲:


「母親去世後,即便我上了春晚,我能嫁得很好,我再怎麼樣,我都始終很難開心起來。


晚上躺在床上就會想,我媽不知道,失去她,我失去了過年的意義。」


年紀越大,就覺得時間過得越快。


年紀越大,也越不想承認「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句話的悲涼。


上一次回家,聽到爸爸媽媽兩個人在絮絮叨叨。


「以前同事老張,因為高血壓上來摔了一跤,要在床上躺好久,他兒子也趕回來了。」


「人老了身體也弱了,經不起折騰了……」


說完,兩個人都嘆了很長的氣,不再說話。


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裡的飯菜開始變得清淡,爸爸以前可是最愛大魚大肉,還要時常來點小酒。


他們是真的開始老了,以至於開始放下所好自覺保養,只因為不想給我們添麻煩。



看過一個親情計算公式:


如果父母能再活30年,你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減去應酬、吃飯、睡覺等時間。


真正能陪在父母身邊的,只有約24小時。30年一共才720小時,差不多一個月。


也直到這一刻,我才真的理解,那些不敢回家過年的人,到底在害怕什麼?


他們怕的不是費盡錢財的辛酸,而是害怕看到一年不見的父母,在日復一日的期待中白了頭髮,佝僂了身子。


他們怕的不是別人指指點點的無奈,而是父母不再年輕,可自己卻還沒有能力報答父母的生養之恩。


他們怕的不是每過一個年自己又增一歲,而是每過一個年,我們這輩子能和他們見面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歲月催人長大,也催人老。


又是一年春節到,只願老屋還在,父母安康。



這兩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人響應號召就地過年。


可是當團圓變得不那麼容易時,我們也才發現,原來自己那麼渴望過年。


年少時,我們期待遠方,迫不及待一步一步離開家。


可看過千萬風景才懂得,世界最美的風景,都不及回家的路。


因為,路的那頭,是我們的親人,還有我們渴望的愛和溫暖。


風塵僕僕,終有歸途。


一年沒見,更該回去看看他們了。


家裡的那扇門早就為你敞開,家人們正翹首以盼,只為等你一句話:


「我回來了!」


如果不能回家,也一定要記得給他們打打電話,聊聊視頻,報個平安。


點個【在看】,願每個人都能平平安安到家,快快樂樂過年。


家人閒坐,燈火輝煌,平安喜樂。


作者 | 小嗲

圖片 | 視覺中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