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鄱陽湖上一大自然奇景,繪成一幅奇妙的《涇渭圖》

三毛遊 發佈 2022-04-19T14:54:25.827819+00:00

石鐘山,實際上不是一座山,而是兩座山,都由石灰岩構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鍾,面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擊,響聲如洪鐘,故皆名為「石鐘山」。兩山分據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瀕臨鄱陽湖,稱上鐘山;北面一座瀕臨長江,稱下鐘山,兩山合稱「雙鐘山」。石鐘山海拔61.

石鐘山,實際上不是一座山,而是兩座山,都由石灰岩構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鍾,面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擊,響聲如洪鐘,故皆名為「石鐘山」。兩山分據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瀕臨鄱陽湖,稱上鐘山;北面一座瀕臨長江,稱下鐘山,兩山合稱「雙鐘山」。

石鐘山海拔61.8米,相對高度約40米左右,面積0.2平方公里,傲然屹立於長江之岸,鄱陽湖之濱,風景雄奇秀麗。它猶如一把鐵鎖掛在湖口縣門前,號稱「江湖鎖鑰」,自古即為軍事要塞。余亞飛詩稱:「鄱陽湖接近長江處,二水相交奇景生,澈液渾流互排斥,濁清界線見分明」。登上山頂,其南望匡廬,北鎮長江,看長江滔滔,觀鄱湖浩淼,江湖匯合處,水線分明,江水渾濁,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劃出了一條奇妙的界線,甚稱鄱陽湖上一大自然奇景,繪成一幅壯觀奇妙的《涇渭圖》,這就是著名的「江湖兩色」。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他撰寫的《石鐘山記》聞名天下,與石鐘山相得益彰。

石鐘山石鐘山古建築與碑、石刻相得益彰,互相輝映,集樓、台、亭、閣等於一體,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園林。這裡石塊具有天然形成的皺、透、瘦、漏、丑等特點,千姿百態,而且石叩之有聲,觀之出奇。

石鐘山是由石灰岩構成的,其化學成分是碳酸鈣,因長期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蝕,而形成了奇特的溶岩地貌。特別是山的下部受到江水湖水及地下水的沖刷溶蝕,其山體下部幾乎被掏空,呈中空之狀。山體外形上尖下圓,孤峰處於江邊湖畔的平原上,宛如洪鐘覆地。

山下石鐘洞,乃穹形溶洞,當長江水與鄱陽湖水灌注溶洞之內,風興浪作,水波連續猛烈地衝擊洞頂與四壁,砰訇(hōng)之聲迴環四起,餘韻綿綿,尤以物擊鐘,聲布四方。大自然造就了石鐘山形的奇特,聲的奧妙,色的絢麗,在天地間增添了一塊宏偉大氣的福地。尤其是它的「鐘聲」,讓人驚奇,這「鐘聲」的境界,在於一個「空」字。這「空」聲仿若來自洪荒時代的聲音,悠遠峻冷,天地震驚。這聲音帶著鐵質,帶著峻冷,經過歷史的打磨,逐漸變成一部活的歷史。

景區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

景區門票:75元/人。1.1米-1.4米之間半票,學生憑學生證半票,軍人免票。

建議遊玩時間:1-3小時

營業時間:08:00-18:00

遊玩貼士:提前了解石鐘山所在地的最新天氣預報,做好完美出行準備,迎接一段愉快的旅程。

交通線路:

1. 公交:在九江長途汽車站搭乘去往湖口縣的車,下車後坐路邊的公車就可以到石鐘山。

2. 乘船:從九江市乘船至湖口縣雙鍾鎮,然後登臨石鐘山

關注@三毛游,聽景點故事、學習旅行文化知識,三毛游a.p.p 6.0版本最近更新啦,解鎖更多好玩功能,遊覽的時候別忘了帶上三毛游哦,遊覽同時也聽一聽石鐘山的歷史和故事,也會有不同的體驗和收穫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