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壑在胸—畫家王蒙

藍鷹書畫 發佈 2022-04-19T15:51:15.227401+00:00

元末明初的著名畫家王蒙,一生都在糾結著是「出世」?還是「入世」?,這種糾結終其一生都在陪伴著他,所以他的山水畫常常隱含著濃郁的隱逸情結。就像是卞山,明明只是畫家家鄉的一座普普通通的山,在畫家的眼裡竟成了他的世外桃源,他的心靈的港灣。

元末明初的著名畫家王蒙,一生都在糾結著是「出世」?還是「入世」?,這種糾結終其一生都在陪伴著他,所以他的山水畫常常隱含著濃郁的隱逸情結。就像是卞山,明明只是畫家家鄉的一座普普通通的山,在畫家的眼裡竟成了他的世外桃源,他的心靈的港灣。

《青卞隱居圖》

《青卞隱居圖》局部1

《青卞隱居圖》局部2

《青卞隱居圖》局部3

《青卞隱居圖》是紙本水墨畫。畫面描繪了畫家曾經隱居的地方——卞山的美麗風景。在近處:一條山路順著山勢蜿蜒而上,山路兩邊樹木一叢叢,,一個人正在拿著手杖漫步林間,溪水淙淙而過,怪石嶙峋立在溪岸邊;順著山路依次向上,山巒連綿起伏,林木茂盛,數間茅屋掩映在樹林間,若隱若現,隱約可見一位高士抱著膝蓋坐在屋子中;繼續順著山路向上,「可望而不可及」的險峻山峰矗立眼前,仿佛游龍扶搖直上。這幅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青卞隱居圖》構圖精巧,採用「之」字形取山勢的震撼之感,層巒叢樹中,山重水複疑無路,而畫家卻穩坐茅屋之中,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突顯了畫家的歸隱之心;畫家獨創的「繁線密點」運用得自然流暢,細如牛毛的筆法將山頂、山崖、山的峭壁反覆皴擦,加上濃淡相宜的墨色,使得整個畫面層次分明,一目了然,這種運用畫筆營造出來的空間感,給觀畫人一種超自然的視覺衝擊力。

卞山,又叫做弁山,距離浙江省吳興市西北大約十八公里,山勢陡峭,林木茂盛,元朝末年,王蒙曾經在這裡隱居過一段時間。

《青卞隱居圖》對後世的影響一直持續到現在——筆墨技巧的多樣(尤其是皴法的極致發揮)、意境營造的形式、山與水在畫面中的空間比例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山水畫的技法和形式。

這幅《葛稚川移居圖》,紙本設色畫。描繪了晉代道士葛稚川舉家移居羅浮山,截取了在路上的一段故事。這幅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葛稚川移居圖》採用全景式構圖,整幅畫面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山峰,山上穿插著鬱鬱蔥蔥的大樹以及若隱若現的房屋,以溪水為依託,以山路為指引,使得眾多的山峰渾然一體,顯得整個畫面的景致更加滋潤豐茂。

畫面中樹木的用筆蒼勁精細,樹葉用雙勾,樹幹精勾細描,加上五彩斑斕的設色,彰顯出樹木的勃勃生機;山石用細筆仔細刻畫,然後施以墨色、青色、赭色反反覆覆地渲染,斷崖採用大小斧劈等皴法,使得山色蔥鬱、斷崖陡峭;人物的用筆纖細、工整、流暢,造型古樸雅致——可能是畫面主人公身份的影響,即使是騎著的牛也表現出憨厚純樸的樣子。整幅畫呈現出一種幽深寧靜、遠離凡塵的意境之美。

《葛稚川移居圖》中的葛稚川與王蒙都是出自名門望族,都希望可以入世做官,施展自己的雄心壯志,但是造化弄人,兩人的仕途之路相當曲折坎坷,最終兩人都心灰意冷 ,選擇了逃離現世而出世隱居的生活。

這兩幅畫都反映了畫家的隱居思想,尤其是《葛稚川移居圖》是最能體現畫家想尋找世外桃源的作品。

王蒙,元末明初著名畫家,精通「詩、書、畫」的趙孟頫的外孫。曾經在元末被招致幕府,後來隱居在卞山,明朝成立以後,又出任泰安知州,以後捲入胡惟庸案件之中,直接導致畫家冤死獄中。畫家這樣的結局很是令人痛心與惋惜。

(文/陳老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