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時代教育鼓與呼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佈 2022-04-20T01:40:33.299451+00:00

■我們的新時代開欄的話這是奮鬥者的時代,這是追夢人的時代!教育戰線的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我們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從今天起,本報推出「我們的新時代」專欄,講述廣大師生自己的事、身邊的事。

■我們的新時代

開欄的話

這是奮鬥者的時代,這是追夢人的時代!教育戰線的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我們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

從今天起,本報推出「我們的新時代」專欄,講述廣大師生自己的事、身邊的事。希望通過他們不負偉大時代、勇於築夢追夢的精彩故事,展現教育戰線師生員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勵廣大教育工作者銳意進取、不懈奮鬥,在新征程上凝聚起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磅礴力量。

中國的教育現代化有著鮮明的歷史邏輯和強大的內生動力,我們的基礎教育要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步前行。近十年來,作為教育工作者隊伍中的一員,我持續在教育的沃野里辛勤耕耘,助力教師成長,關心學校發展。

一直以來,教師發展是我長久關注和投入大量精力的課題。教育質量說到底是教師的質量,教師有怎樣的覺悟和專業水平,直接影響到育人的質量。2013年,由我主編的《教育魅力——青年教師成長鑰匙》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用國際比較與古今對話視角,探尋教師教育魅力的代際傳承規律,引領青年教師探尋增進修養的路徑。書籍出版後受到熱捧,至今加印數十次,發行量超過17萬冊,成為青年教師加快個人成長、開啟未來之鎖的「金鑰匙」。

要培養有中國心的現代文明人,首先需要教師有中國心、有中國魂,立足解決中國的教育問題。要形成原創的思想和做法,努力創造中國人自己的教師學和教育學,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創造奇蹟,恩澤莘莘學子。早在1986年,本人就發起創建了上海市教師學研究會,致力於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研究會團結廣大教師,開展交流合作,組織有關教師學的調查、研究和討論,推廣教師學研究成果,成為推動上海師資隊伍建設和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力量,獲得上海市優秀社會科學學會(2018—2020)榮譽稱號。

年輕一代是未來教師隊伍的希望。2021年12月28日,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嘉定高級中學師生一行5人來到我家。該校以師道教育為辦學特色,從高一新生中選拔適教樂教的優秀學生編入世承班,前置教師教育課程,打通高中與大學人才培養體系,值得肯定。我對他們說:「選擇了當教師,就選擇了高尚。要站穩中國立場,提高自身修養,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刻苦學習,勤於實踐,練好基本功,追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今後做教師打下紮實基礎。」

近來,山東省高密市柴溝中學和立新中學相繼成立「於漪書坊」,推動教師閱讀,建設書香校園。在當今信息如潮湧的時代,讓他們靜下心來讀中華優秀文化經典,讀革命紅色經典,讀文學、科學優秀讀物,能明做人之理、報效國家之理,啟迪智慧與才能,享受精神成長的幸福與美好。我捐贈了圖書、題寫了寄語,希望能對他們有所幫助。

這10年,我為教育四面奔走,搖旗吶喊,贏得了一些黨中央、國務院的表彰。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榮獲「改革先鋒」稱號。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時年90歲的我獲得「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也是全國基礎教育界獲此殊榮的唯一代表。

「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2020年教師節前夕,於漪教育教學思想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在我看來,成立中心只是一個引子和原點,是為了讓廣大優秀教師交流先進思想,傳播育人經驗,團結一致,群策群力,攻堅克難並付諸實踐,共同研究新中國教師的成長規律,讓教育隊伍湧現出大量卓越的教師,無愧於這個偉大的時代。目前,中心已組織編寫並出版《於漪教育教學思想概要》,積極籌辦首屆教育年會。

作為新中國教育崢嶸歷程的見證者、新時代教育的參與者與奉獻者,雖然已到鮐背之年,但我還堅持與年輕教師一道,為發展中國教育事業竭心盡力,為新時代教育鼓與呼。

(特約通訊員董少校採訪整理)

《中國教育報》2022年04月18日第1版

作者:特約通訊員董少校採訪整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