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品《甄嬛傳》:真相終於大白,那神秘的鵝卵石到底是誰放的?

圓月莞刀 發佈 2022-04-20T05:10:30.524976+00:00

終於寫到很多人期待的甄嬛回宮宮斗的情節了,我向大家保證,回宮後的篇章一章比一章精彩刺激,絕對顛覆你們固有的認知。首先我想說的是,甄嬛回宮第二天,那道上神秘的鵝軟石是誰放的?

終於寫到很多人期待的甄嬛回宮宮斗的情節了,我向大家保證,回宮後的篇章一章比一章精彩刺激,絕對顛覆你們固有的認知。

首先我想說的是,甄嬛回宮第二天,那道上神秘的鵝軟石是誰放的?

這個我以前看過很多結論,有說是祺嬪放的,有說是欣貴人自己放的,還有說是安陵容放的。

而我今天要說的是,你們都猜錯了,包括以前的我(我以前認為是祺嬪放的)。

真正放鵝軟石的人是果郡王,看我從頭給你們分析。

甄嬛回宮的第二天,去給太后請安。

我以前寫過,太后可能是唯一一個看穿果郡王真面目的人。

那太后也許也是唯一一個猜中甄嬛回宮真相的人。

可以說,太后除了不知道甄嬛肚子裡的孩子是果郡王的以外,基本把甄嬛回宮的目的猜的七七八八。

太后嘲諷甄嬛:服侍人的功夫見長,三年不見,倒真學會了狐媚惑主這套?

還質問甄嬛:你當年下決心離宮,連剛生下的女兒都可以撇下,如今怎麼又肯跟皇帝重修舊好,還有了孩子?

所以太后根本不相信甄嬛是因為對皇上舊情難忘才回宮的,總覺得她有別的目的。

所以太后提醒甄嬛:要尊重皇后,規勸皇上,要遵守妾妃之德,不要有什麼非分之想。

可以說,甄嬛剛回宮,太后警惕性是最高的,她會一直考察甄嬛,看看她是不是有非分之舉。

然後甄嬛從壽康宮回到永壽宮的路上,就碰上了神秘的鵝卵石事件。

鵝卵石的一個疑點是,轎夫抬著甄嬛回宮的路,根本不是最近的路,也不是原路返回,而是選了一條靠近祺嬪所住的儲秀宮的路。

那問題就來了。

如果真的是祺嬪放的,她為何要留下那麼大的疑竇,選一條靠近自己宮的道路,自己嫁禍給自己?

而且祺嬪這樣做,還需要收買給甄嬛抬轎的太監,讓他們故意走這條路,祺嬪有那麼大的本事和人脈嗎?

就算有,為何只是放了幾顆鵝卵石驚嚇一下甄嬛,根本沒有實質性的傷害,也沒有後續的動作,除了引起甄嬛的警惕和仇恨以外,她到底想幹嘛?

有人說,甄嬛回宮之後,皇后一派戰鬥力大減,所以宮斗不如甄嬛是莞嬪那時環環相扣好看。

這種看法是錯的。

甄嬛回宮之後的宮斗,其精彩程度,遠遠超過莞嬪那時。

只不過回宮後是甄嬛和皇后一派在明處斗,果郡王在後面遠程操控甄嬛,如果看不清果郡王的舉動,那回宮後的宮斗,你只能看懂三分,當然覺得沒有前面精彩。

我先說,果郡王為何要在道上放鵝卵石,嫁禍給祺嬪。

第一、挑起甄嬛和皇后一派的爭端,甄嬛回宮的首要目的就是鬥倒皇后,他不會允許甄嬛和皇后相安無事。

第二、祺嬪是果郡王選好的皇后一派的突破點,因為祺嬪背後有家族瓜爾佳氏,而果郡王多年以來都在收集瓜爾佳氏的罪證(這個是後面浣碧當了側福晉以後親口說的),安陵容在前朝毫無根基,她可以等一等。

第三、藉此事拉攏欣貴人,成為甄嬛的盟友,注意是盟友,而不是朋友。

所以果郡王選擇的鵝卵石,有蜀地特有的牛毛蘚,只有欣貴人喜歡種植的矮子松上才有。

這件事表面上看,是祺嬪放鵝卵石,特意用了蜀地特有的牛毛蘚,來嫁禍給同住在一起的欣貴人,因為兩人不睦已久。

但真實的情況是,果郡王放了鵝卵石,又特地選在祺嬪住的儲秀宮附近,暗示祺嬪要害她,其中鵝卵石又牽連到欣貴人,那到底是祺嬪和欣貴人聯手害她,還是祺嬪想要嫁禍給欣貴人,這就是擺在甄嬛面前的謎題。

而解謎題的關鍵,是欣貴人的貼身侍婢,以前服侍過甄嬛的佩兒。

而佩兒,卻是果郡王的人。

大家想明白了嗎?

人證物證都是果郡王為甄嬛安排好的,甄嬛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果郡王讓她選的:聯合欣貴人,打擊祺嬪立威,消減皇后的勢力範圍。

佩兒這條線,還真是藏的極深。

我以前沒說她是果郡王的人,是因為我要留到今天一起說。

因為佩兒在「鵝卵石事件」里起的作用是最大的,而佩兒卻一早就是果郡王的人,大家想一想,是不是細思極恐?

有人問過我,為何甄嬛剛入宮裝病的時候佩兒滿肚子怨氣,但是當甄嬛真的打發人走的時候,她卻又堅持留下來呢?

現在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

因為佩兒也是果郡王派來的,但她的等級應該沒有崔槿汐的高,算是崔槿汐的下屬,受崔槿汐領導的。

當時甄嬛裝病,內務府怠慢,連茶葉都不按時送來,佩兒心裡有怨氣,還懟了流朱。

而且看佩兒說話,她是有些底氣的:這是在宮裡,你說話做事要有憑據的,還以為是在你們府里呢?

當佩兒要和流朱吵起來的時候,崔槿汐趕忙出來阻止,也許是怕佩兒說的太多了:那流朱姑娘是小主的貼身侍婢,你在宮裡多年,怎麼這樣不知禮數?沒有茶葉,到內務府去領取呀!

佩兒雖然一臉不情願,但還是照做了。

但是當甄嬛打發人走的時候,佩兒卻堅定的表示要留下來:奴婢也跟隨小主。

如果是一般的丫鬟,覺得跟著甄嬛混沒前途,此時難道不是脫身的好機會嗎?

因為佩兒是果郡王的人,她有任務在身的,她可以一時消極怠工,但是她可不敢隨意辭職。

所以在甄嬛裝病那期間,願意留下來的三個人:崔槿汐、小允子,佩兒,都是果郡王的人。

當時一口一個絕無二心,絕不背棄,其實背地裡都是有任務的。

話說也是,以甄嬛當時的實力,她哪有資格讓別人「絕無二心」。

這三人真正絕無二心的對象是果郡王,這不七年過去了,佩兒還在為果郡王賣命,完成果郡王的任務。

後來佩兒見了甄嬛,第一句話就是:是奴婢無福,不能回來伺候娘娘。

為什麼不能回來?

小允子不就回來了嗎?

如果佩兒是個普通的丫鬟,在儲秀宮受了祺嬪的虐待,見了甄嬛,應該是求甄嬛把她要回來,這對甄嬛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佩兒卻一開口就說「無福回來伺候甄嬛」,因為她有任務在身,她要在欣貴人身邊當甄嬛的眼線,把一些特定的內容告訴甄嬛,所以她「無福回來」。

然後她們又討論起菊青的死,說菊青是被人害死的,屍身被拖出去的那晚佩兒偷偷去看過,眼耳口鼻里都是黑血,顯然是被人毒死的。

我曾以為是安陵容毒死菊青,還想安陵容何必如此狠心,甄嬛都出宮修行,而菊青也根本不是甄嬛的心腹,何必害她一條人命?

但是我現在想想,小允子為什麼活得好好的?

佩兒除了挨了幾下打,生命也暫時沒有危險,為何卻是和甄嬛幾乎沒有關係的菊青偏偏死了?

要說皇后一派要打擊甄嬛的心腹,斬草除根,那小允子才是首當其衝,他卻活的好好的,一根寒毛都不少,偏偏要去毒死根本沒有參與過任何宮斗的菊青?

現在我想明白了,能好好活下來的都是果郡王的人,果郡王在保護他們。

至於菊青,既沒有利用價值,又和甄嬛有些微的牽連,還是安陵容宮裡的人,她慘死,豈不是更加激起甄嬛對安陵容的仇恨?

佩兒告訴甄嬛,祺嬪和欣貴人當真不睦已久,所以不可能兩人聯手起來害甄嬛。

而且祺嬪總是怨懟甄嬛,動不動就拿佩兒出氣,欣貴人則對甄嬛沒有敵意。

所以甄嬛得出的結論是:鵝卵石很有可能是祺嬪放的,用來嫁禍給欣貴人。

過了幾天,小允子又傳來祺嬪和欣貴人爭寵的消息,而且說的繪聲繪色,就像當日描述敦親王怎麼打言官一樣,帶有強烈的導向性質。

然後連四阿哥都聽出關竅了:蠢貨,這個蠢貨是在為額娘在宮中立威鋪路呢!

這四阿哥真是太太太聰明,這才是果郡王要放鵝卵石的目的。

暗示祺嬪要害甄嬛,讓甄嬛先把祺嬪拎出來,既削掉了皇后的一個臂膀,又為自己的空降立威鋪路,還拉攏欣貴人這個盟友(所以才會選欣貴人宮裡特有的鵝軟石),何況欣貴人的身邊還有自己多年埋下的眼線佩兒。

但這樣一個複雜的計劃,四阿哥就聽了小允子的隻言片語,馬上就找到關鍵:祺嬪這個蠢貨那麼蠢,額娘快干她!

你說以四阿哥這個絕頂聰明的智商,以後六阿哥可以和四阿哥相抗衡嗎?

然後甄嬛逼著祺嬪喝糙米薏仁湯之後,太后第一時間就知道了,很是欣慰,對甄嬛的警惕心也放鬆了不少。

鵝卵石這件事最大的功效就是,甄嬛打擊祺嬪立威之後,太后對甄嬛放心了不少,知道甄嬛不會爭風吃醋,反而是一個合格的後宮管理者。

而大家想想,甄嬛碰到鵝卵石,恰巧就是甄嬛去給太后請安,回永壽宮的路上,轎夫特意繞了一條靠近儲秀宮的路,又恰巧碰到了鵝卵石。

要說太后是唯一能夠看穿果郡王真面目的人,那果郡王也害怕太后看穿甄嬛的真面目。

所以賢良淑德,無意爭寵的樣子一定要做一做的,而碰到鵝卵石事件就是最好的契機。

然後甄嬛又去打探:蘇培盛怎麼說?

但說實話,自蘇培盛和崔槿汐對食之後,蘇培盛的很多話,也可以看成是崔槿汐要說的話。

他可以為了崔槿汐誤導皇上,他也可以為了崔槿汐誤導甄嬛。

蘇培盛說,自甄嬛出宮之後,皇上身邊都是皇后的人,而皇后最近,偏看重祺嬪。

甄嬛一想正好,安陵容生性陰狠,要找她的弱點不是那麼容易的,祺嬪膚淺張狂,此時打擊她,對皇后來說也是一個重擊。

所以甄嬛通過佩兒通知欣貴人:按計劃行事,說明這個時候甄嬛和欣貴人已經結盟了。

而此次的計劃,連蘇培盛都加入戰局,在皇上面前特地說:祺嬪嫉妒葉瀾依得寵,皇上每次去春禧殿,祺嬪都要嘀咕。

有人曾經問過,為何這次祺嬪只是責打自己宮裡的佩兒,卻要受到降位的處分,這個處分是非常重的。

以前華妃害了甄嬛的第一個孩子,也只是從貴妃降為妃。

因為這是果郡王為祺嬪精心設計的陷阱,天羅地網,絕不僅僅是責打宮女那麼簡單。

先是用鵝卵石暗示祺嬪要害她,甄嬛去皇上面前告狀,雖然沒有明說是誰,但顯然此人與甄嬛宿怨已久。

然後蘇培盛敲邊鼓,說祺嬪一直愛嫉妒爭寵,仇視皇上寵愛的女人(葉瀾依)。

祺嬪責打宮女佩兒的時候,正好被皇上抓個正著,聯繫祺嬪嫉妒愛爭寵的風評,加上祺嬪的父親鄂敏又與甄嬛父親甄遠道不和,祺嬪又嫉妒甄嬛懷孕,那到底是誰放鵝卵石的,還用說嗎?

而且皇上寵誰祺嬪就看誰不順眼,其實是「怨懟於朕」,這是皇上親口說的。

祺嬪降位,是因為她最近的所言所行,配不上一宮主位,正好被抓了典型。

至於那神秘的鵝卵石,就像果郡王的意外失蹤一樣,一旦目的達到了,還有誰關心到底是誰放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