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保護|棲息地逐漸恢復 我國野生豹種群呈擴散趨勢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發佈 2022-04-21T02:20:00.078223+00:00

本號訊(4月19日)國家林草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馮利民帶領的研究團隊經過近10年的調查研究發現,太行山、呂梁山、子午嶺等山脈均有野生豹出沒,一些區域已形成可持續增長的野生豹種群,同時呈擴散趨勢。

本號訊(4月19日)國家林草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馮利民帶領的研究團隊經過近10年的調查研究發現,太行山、呂梁山、子午嶺等山脈均有野生豹出沒,一些區域已形成可持續增長的野生豹種群,同時呈擴散趨勢。

豹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世紀後半葉,我國華北、西北等地野生豹數量急劇下降。近年來,隨著人類活動的減少和森林植被的增加,野生豹種群在其傳統棲息地逐漸恢復。

「我們在陝西子午嶺的長期定位監測顯示,該區域豹的種群密度達到每100平方公里2.4隻,種群數量達到110隻左右。山西和順縣的一個豹種群密度,由幾年前的每100平方公里1.2隻,增長到了目前的每100平方公里1.6隻。」馮利民說,豹作為食物鏈頂端捕食者,它的種群恢復涉及動植物群落、生物多樣性的恢復,甚至生態系統的整體恢復。因此,豹是生態系統關鍵物種和生態恢復的指示物種。

據馮利民帶領的研究團隊測算,陝西延安境內子午嶺林區的豹種群數量為110隻左右,是迄今我國已知數量最大、密度最高的野生豹區域種群。

子午嶺擁有黃土高原稀有的天然次生林生態系統及野生動植物資源。多年來堅持不懈的保護讓子午嶺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高達95.86%。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等重點工程的持續實施,也讓延安市生態環境實現「由黃到綠」的轉變。延安市林業局監測數據顯示,「十三五」末,延安森林覆蓋率達48.07%,較1997年增加近15個百分點。(作者 付瑞霞 姜辰蓉 編輯 王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