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強勢的帝王明成祖朱棣,究竟是英雄還是獨裁者?

番茄你是個西紅柿 發佈 2022-04-21T06:38:14.035956+00:00

比起建文帝朱允炆來,事實證明他要傑出得多,甚至是不可同日而語。大臣們心裡都很清楚,天下是燕王的了,建文帝已是一具政治殭屍,絕無復活的可能。

明成祖登基

燕王朱棣勝利了。比起建文帝朱允炆來,事實證明他要傑出得多,甚至是不可同日而語。大臣們心裡都很清楚,天下是燕王的了,建文帝已是一具政治殭屍,絕無復活的可能。因此,凡是沒外逃的在京諸臣,這時大都紛紛投降。如果說還有例外的話,那就是徐輝祖,他既沒自殺殉難,也沒投降燕王。當燕兵入金川門以後,他率兵抵擋了一陣,但很快就敗下陣來。他回來就守在父親徐達的祠堂內,拒不出迎。燕王親自將他召來詢問,他一句話也不說,始終沒表現出一點擁戴燕王的意思。燕王命法司審問他的罪狀,他也不予回答,只是用筆寫了兩句話,一是他的父親徐達是開國元勛,二是明太祖賜予的鐵券有免死待遇。燕王非常惱怒,但念徐輝祖是自己的內兄,又不願擔當破壞祖訓的罪名,所以還是沒有殺他,只是把他「削爵幽之私第」。

別的人沒有徐輝祖這樣的膽量,也沒有這樣的資本,他們便紛紛迎降勸進。燕王進入京師當天,兵部尚書茹常就率領群臣叩頭勸進,謂國家不可一日無主,勸燕王立即登基。燕王心裡自然很高興,但他知道時機還不成熟,也沒必要如此匆忙,便予以拒絕。事實上,皇位已是掌中之物,他要讓更多的人來勸進。

第二天,諸王和文武群臣一起上勸進表,請上尊號,正大位。燕王則故意作態,謂自己不得已才起兵,目的在除奸惡,「安宗社,為周公之勛」。今少主「自絕於天」,當擇有才德者為帝,自己才德「菲薄,豈堪負荷」?這些人自然是叩頭固請,謂「殿下為太祖嫡嗣,德冠群倫,功施社稷,宜居天位,使太祖萬世之鴻業永有所託,天下之生民永有所賴。不宜固讓,以孤天人之心」。

這話應該說是夠懇切的了,但燕王覺得還是不夠火候,又予拒絕。

第三天,跟隨燕王征戰的諸將一起上表勸進,謂起兵以來,「戰必勝,攻必取,實由天命之有歸」,勸燕王早登「宸極之尊」。燕王仍予拒絕。

第四天,諸王再次上表勸進,燕王固辭不許。同一天,文武群臣也再次上表,燕王回答說,自己並不是「虛偽謙讓,蓋思皇考創業甚難,誠欲推擇諸王中有才德、可以奉承宗廟者立之。主宰得人,天下之福。予雖北面,且無憂矣」。群臣叩頭固請,謂「殿下德為聖人,位居嫡長,當承洪業……不宜徇匹夫之謙,以虛天下之望」。

燕王仍固辭不允。

第五天,也就是六月十七日,燕王覺得火候差不多了,如果再固辭不就,反而不好下台,便準備登極稱帝。正當燕王喜氣洋洋地進宮登基時,當時任編修的楊榮迎謁於路上,對燕王說:「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

這一句話提醒了燕王,他立即命駕掉頭前往孝陵拜謁。這似乎是件小事,其實有著不可忽視的政治影響。拜謁父皇的陵墓後再即位,表明自己是繼承明太祖的皇位,而不是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這對通過三年戰爭奪得帝位的燕王來說,實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在天下臣民的心理上,這至少可以增加一些自己是合法繼承人的色彩。楊榮也因此事日見信任,後來成為明成祖最親近的大臣之一。

燕王拜謁孝陵後,登輦入城。在登極前,燕王少不得向諸王和群臣說幾句客套話:諸王群臣以為,奉宗廟宜莫如予。宗廟事重,予不足稱,今辭弗獲,勉徇眾志。諸王群臣各宜協心,輔予不逮。

燕王朱棣隨後登上奉天殿,即皇帝位。文武百官和在京軍民自然少不了一番熱烈隆重的慶賀,無需贅述。值得一提的是,當建文帝削奪諸王時,在京師流行起了一首歌謠:

莫逐燕,逐燕日高飛,高飛上帝畿。

當時人們不明白這首歌謠是什麼意思,現在燕王當了皇帝,才知道那首歌謠應驗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