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 | 中國服裝的未來在哪裡?花了幾天時間整理和寫下

穿針引線服裝設計 發佈 2022-04-21T10:23:22.229149+00:00

一個14億的人口大國為何支撐不起一個服裝品牌,我查訪了各項數據:中國的服裝市場有2億萬還多,但最豐厚的利潤都在被洋品牌攝取,運動服飾耐克,阿迪占據了超四成市場份額,快時尚領域則由優衣庫,zaza, HM三分天下。


好久又沒來發帖了,最近對中國服裝業有深刻的感觸,耗時幾天嘔心瀝血寫了下來!

為什麼我們自己沒有一個真正的服裝品牌?中國的服裝未來在哪裡?對於從事多年服裝行業的我深刻的感觸,所以我覺得應該寫點什麼,我做了各項調查和資料查閱等、整理,最終寫了這篇文章,當你看完會對中國服裝行業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的了解。


一個14億的人口大國為何支撐不起一個服裝品牌,我查訪了各項數據:中國的服裝市場有2億萬還多,但最豐厚的利潤都在被洋品牌攝取,運動服飾耐克,阿迪占據了超四成市場份額,快時尚領域則由優衣庫,zaza, HM三分天下。從女裝到男裝,從大眾市場到高溢價市場,國際品牌占盡優勢。借力中國市場優衣庫一飛沖天,優衣庫市值已突破1000億美元超越了zaza母公司Inditex,登上了全球服裝業老大的寶座。2020年優衣庫的中國門店數量也已經超越了日本,除了優衣庫外中國市場已經成為諸多海外品牌的核心增長引擎。耐克,阿迪達斯,安德瑪等也在國內服裝業的一片蕭條中實現了逆勢增長。中國市場的有力復甦,挽救了高端奢侈品牌的慘澹營收,Moncler,加拿大鵝,Gucci, Prada,Coach, LV,愛馬仕等紛紛抓住了中國這根「救命稻草」,加速線上線下布局,中國服裝業增速則連續5年下滑,國產品牌更是集體走下坡路,疫情衝擊下,2020年我國服裝業營收預計蒸發2000億,規模以上企業全年實現營收入1.36萬億,占GDP之比為1.3%,整體規模縮水11.3%,利潤總額為640.4億元,劇降21.3%,全國規模以上服裝企業虧損面高達23.16%。


目前國產服裝業的生存現狀可謂一言難盡,要麼在大浪淘沙中慘遭淘汰,要麼偏離服裝主賽道。因為我本人是80後,這幾十年親身感受到和體會到服裝行業的點點滴滴,在我們80後記憶中的美斯特邦威、以純、真維斯、佐丹奴、七匹狼等老品牌紛紛隕落,有的漸漸退出歷史舞台。我們中國14億人口支撐起了全球最大紡織服裝生產、消費、出口大國,卻沒有孕育出一個能夠享有全球的服裝品牌,這不能不讓人深思。缺市場嗎?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就沒見過誰光著身子在大街上溜達。缺錢嗎?每一波上市潮,都有服裝行業的蹤影。缺技術和人才嗎?事實上中國有全世界最好的服裝製造工廠,服裝業已經形成了一條貫穿紡織原料加工、產品設計、生產和銷售的完整現代化產業鏈。豐富的原材料供應來源,棉、麻,毛,絲產量大,區域集中,為我國服裝行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中國的服裝產業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和東南海沿海地區,東部沿海五省,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比如我國知名的紡織服裝生產企業:申洲國際、魯泰紡織、健盛集團等,都是通過給服裝巨頭(耐克阿迪達斯優衣庫等)代工建立的中國產業鏈,2001年中國加入WTO(世貿組織),恰逢全球紡織製造業中心遷移大潮,中國接棒日本,憑藉勞動力等紅利,逐漸躍居全球第一大紡織業大國。像一些品牌:杉杉、雅戈爾、七匹狼、柒牌、報喜鳥、太平鳥、美邦等大牌殺出重圍,然而上市融資補血後,很多已經變身上市公司的服裝企業,並沒有專注於主業,紛紛進軍「來錢」更快的房地產和金融行業,其雅格爾的董事長李如成曾語出驚人:「什麼主業不主業的,賺錢就是我的主業」,有的則涉足新能源領域和投資領域甚至徹底告別服裝業務。這些以代加工起家的品牌,始終沒能在模仿和輸入的同時,探尋出自己的風格。他們拿著賣衣服賺來的大把鈔票,懷揣著上市融來的資金,不是「不務正業」就是只知道一味追求門店升級,陳列升級、代言人升級、廣告轟炸,都不願停下來好好琢磨服裝設計。目前也就僅存的幾家(海瀾之家、柒牌等)勉強維持著國民服裝的最後一點顏面。可「又土又丑,質量差價格高」的標籤早已深入人心,在繼續服裝主業的企業中,大部分企業為了在市場萎縮以及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生產,也都加大了線上渠道布局,以迎合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的新零售模式開始自救。但是在這種多樣化的自救過程中,又有企業未能控制到幅度,新的業務又未能轉型成功,最後導致虧損和破產。我國大部分的企業都有一個類似的毛病,成長到一定規模之後,都會安於現狀,只想著怎麼收割既有利益,很難突破自身,終其原因,服裝業巨頭們喊著「工匠精神」的口號,賺了快錢後卻都紛紛玩起了「不務正業」的花樣跨界,真正的工匠精神依靠的是時間於專注的堆積,品牌都是用時間磨練出來的。從創立到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品牌,ZAZA用了41年,GAP用了47年,優衣庫用了54年,HM用了69年。無論在品牌定位和商業模式上有多大差別,這些品牌一個共同點都是,數十年如一日聚焦於主業。但現實是,中國沒有可以讓企業慢慢成長的「土壤」,畢竟習慣了賺快錢,嘗到了甜頭後,資本和企業家都耐不住寂寞。所以也有業內指出「中國消費領域沒有品牌,只有貼牌的廠牌」。看到這大家是不是一聲嘆息,兩行熱淚,外加三個字「不爭氣」。但是中國的時尚輿論又一直被海外媒體緊緊控制著,而這些海外媒體於海外快時尚公司合作密切,導致中國服裝品牌和本土雜誌的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這也是為什麼當「新疆棉」類似的事情發生,中國時尚輿論集體失聲的原因了。



還有許多人談到的國潮,像「國貨國風」「跨界聯名」這幾年來勢洶洶,李寧似乎已經摸到了「高端」的門檻,可其他品牌想吃「品牌溢價」這碗飯似乎太難。他們拿什麼溢價呢?就是一窩蜂炒作「國風」這個風口了,還有最近幾年大家認為的「國潮」崛起,就是潮牌,國潮這兩個字打在廣告上就是能賺錢,賣房也叫國潮,賣牙刷牙膏也叫國潮,賣化妝品也叫國潮,然後故宮也叫國潮,好像沒有「國潮」這兩個字就跟不上大隊伍似的,那到底是真正崛起了呢,還是只是表面繁榮。客觀的分析是肯定的相比以前好了,這種潮牌或者國產潮牌基本是沒有什麼市場和聲音的,現在的話大家都無孔不入,隨便買一件淘寶的衣服或者線下衣服都是具有潮牌的影子,這個其實是一個市場的繁榮現象,我不否定市場,但是市場歸市場,中國潮流一定是內在和外在結合的一個產物,內在因素就似乎物質條件越來越好,越來越有消費能力,這是個物質基礎,外因的話就是美潮日潮的街頭文化的興起全球化到中國,包括運動品牌(耐克阿迪達斯)快銷品牌(優衣庫)等,都搭上了街潮這趟車,像我國李寧安踏這些品牌就是對標了耐克阿迪達斯,他們也緊跟時代,就是耐克怎麼做我就怎麼做,阿迪怎麼走我就怎麼走,因為這個是後進者的優勢,後發優勢就是有跟隨,將品牌潮流化。目前國內也就是這些幾個國民品牌跟上了國際大牌的腳步可以生存下來。


要談中國的服裝品牌為什麼走不出國們,那是跟中國的服裝製造業分不開,而服裝製造業則不能不談一下:去中國化。現在全球產業鏈要去中國化,製造力是一個國家競爭得根本。警惕這種被動得去中國化帶來得影響,會導致企業破產,萎縮,專業生產鏈。這些其實10年前就在發生,每年都在陸續流失。而目前很多製造其實影響得不單單是就業率,美國日本企業基於對中國市場未來走向的判斷,海外的訂單去中國化,然後引起的海外投資的一些中國服裝製造業的產能一定會跟著轉移,而且是優質的製造業產能,只會留下一批小而散的企業,他們的性質基本上就是中低端的基礎產能為主的,會影響我們很多的中國品牌,這些中國品牌可能面臨著他們的研發會受阻,他們的品質會下降,這個過程可能需要5到10年去建立自己的優質的服裝製造業的資源,有沒有未來,取決於我們怎麼認識中國自己的服裝製造業,留下來的去中國化之後的服裝製造業。社會上普遍認為的服裝製造也是一個低端的製造也,認為它應該就被淘汰,不被重視。一般人眼裡服裝製造也就被人認為是代人加工,不被人待見,所以一個普遍的認知就是:中國的服裝行業是品牌賺錢,網紅賺錢,而製造業呢,賺的都是幾毛錢,幾塊錢,賺錢機會那麼多開個餐廳都比你賺的多,笨的人才去開工廠呢,人人都做網際網路平台(實際上網際網路平台最後玩的就是網際網路金融)向這些才是聰明人應該做的,誰去開工廠服裝廠鞋廠面料廠,不僅沒人開也不給尊嚴。甚至還有很多人說要去掉落後產能,低端產能,這就製造了一種商業上的不平等,同樣是中國企業你把它分成高端和低端製造業,進行了國民企業的不平等歧視。



其實只要是人類生活需要的製造業,都應該是必須的,製造業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必須和不必須之分。生活中你的穿衣選擇多嗎,服裝的購買能滿足你的需要嗎,沒有吧,很多人為什麼要去國外買呢?要去代購呢?普通的服裝你花的成本是不是也很高,不管你高中低端價位的需求,你平時並沒有充分滿足,既然都沒有滿足為什麼要去掉中國傳統製造業的產能呢。還有一個就是媒體界對於中國服裝製造業的污名化,沒有平等的國民企業待遇。還有就是邊緣化,實際市場運作的時候給不給它的一個權利和空間,對於這些生產製造單位或企業他們都受到了在中國非常多的政策歧視或管理歧視,目前的一個狀況就是,那種大的,規範的國際化的,無塵化的企業他們就基本只做出口不接內單,而接內單的企業就是這種小散企業,這種它第一在標準上面沒有國際化視野,管理上很難做到規範,感覺就是隨時可以開隨時可以關的那種狀態,不是他們不想做,是做不到,就像這些小企業或工廠說的,他們每天開工呢就像做賊一樣,得把窗戶門全部鎖好關好,因為怕管委會過來查,查消防查環保查噪音,他意思就是各種刁難。比如有得企業搬到這個落後地區去做,你在大城市要查環保,他就搬到內地一點得地方,那我就問一下,你搬到這些小縣城裡去就不用上環保設備了嗎,你不是說中國都是統一度量統一政策嗎,為什麼可以鑽這個空子,你這是折騰企業呢還是真的做了環保得事情,而現狀就是這種很多以查環保的名義導致很多珠三角一帶的高端製造產業鏈受到了影響,導致了人才的流失,很多人改行,很多的老師傅都不在做這個行業,一旦人才流失,就算你又訂單來,也沒辦法做,因為他沒有這個經驗,也沒有這個水平水準,沒辦法去實現出來一個好的產品。所以對於一些中高端的服裝製造業,這麼多年其實是沒有什麼變化的也沒有什麼發展和升級,中高端畢竟它還是依賴於人,依賴於這種手藝,因為它的高端高品質就是體現再它的高品質面料,高品質的做工。這種就是一系列的產業生態鏈的連鎖影響。對於現在來說,一個大型的工廠你要麼投一個大型的資金來啟動這個環保的所有流程,要麼你就是要面臨著大額的罰款,一權衡他們沒辦法去平衡這個。其實在中國想做好品牌的人很多,有想法的人是很多,很多人也是有一些國際視野,他回來想做一些真正想要做的東西,但在落地的執行層面是落地不了的,因為配套的資源匹配不了,所以也就放棄了。這種現狀的持續只會讓產品不僅質量越來越差,而且價格也會越來越高,又差又貴,最後為其買單的還是消費者。所以如果沒有優秀的服裝製造業支撐中國的品牌會非常困難,中國服裝製造業都搞了40多年了,改革開放開始就開始給人家港資企業在做衣服加工,產業工人幾代,技術設備都很成熟的,中國人均GDP一萬美金了,世界第二GDP大國,怎麼還沒有一個能享譽世界國際化的品牌,可能有,但怎麼會那麼少呢。按照中國製造業這麼發達怎麼會這樣的?中國品牌因為沒有優秀的中國服裝製造業的支撐,只是小散和中低端這樣的資源為主體的製造業,支撐出來的中國品牌就是小散品牌,中低端品牌,那些有追求往中高端往國際化發展的品牌一定會受影響。第二個現象就是會出現大量的中國品牌的混戰,同質化,大家都沒有錢了嘛,大家使勁做淘寶電商,同質化你抄我,我抄你,我比你低5塊,我比你更低5塊惡行競爭,還有品牌跟工廠間也是,前面品牌間的互相爭鬥自然就會波及到製造業工廠方面,品牌打價格戰,戰火始終是燒到給工廠,品牌為了低價只能去榨壓工廠,而工廠為了生存只能去降低質量,而這種質量得產品到了消費者手裡自然是不滿意得,不滿意就更需要低價,對於品牌為了消費就得低價賣,所以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得惡性循環。哪怕一些中低端淘寶品牌的你現在做得很好的,那麼恭喜你,這是你的最高峰了,你未來兩三年絕對會走下坡路,因為跟你的一模一樣的競爭會越來越多。




那現在我們中國的服裝製造業目前這種狀況來看該怎麼辦呢,從外界上面來求幫助我們還看不到信心,從內部來說的話大家都是抱著一種對熟悉的產業一種愛來堅持,從理性上面我覺得大家都可以轉型了,掏錢買貨就行了,你買的東西以後的選擇會越來越少,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品質越來越低,你的需求越來越不能升級,你要又升級得付出更多得錢,這就是現狀。另外就是如果能局部進行自救得話,就是依託於自己得中國市場,中國人的需求去做中國的品牌然後國際化,關鍵在於人,首先第一個產業工人不能流失,第二產業培訓不能斷續,這些工廠們要想好自己也要去培養一些接班人培養一些學徒,第三不要讓企業家流失,企業家把工廠一賣,去買幾棟別墅養老了,不要讓企業家寒心,企業家是提綱攜領的關鍵人物,還有認清目前的中國製造業,面對現實,去學習市場,學習品牌學習製造業學習管理學習產業分工,學習全球化,尊重市場。

感謝您的閱讀!希望我們能為中國的服裝行業的發展共同努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