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通鑑學堂:周武王子承父業終滅商,西周成為歷史上第二個王朝

歷史通鑑學堂 發佈 2022-04-22T00:26:28.366067+00:00

一個古老神奇的國度中國,身為華夏兒女,我們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史悠遠流長,不僅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同時期也孕育了歷代的帝王首領。

周武王子承父業終滅商朝,西周順勢而立成為商朝之後的第二個王朝。

談古論今,笑看人生。大家好,這裡是歷史通鑑學堂。

一個古老神奇的國度中國,身為華夏兒女,我們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史悠遠流長,不僅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同時期也孕育了歷代的帝王首領。中國史料記載的第一個王朝-商朝,商湯崛起滅夏稱王。歷史上的商湯是怎麼樣的?一起走進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一探究竟。

創作不易,感謝您的關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讚收藏起來,方便以後查看相關信息,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一起重溫華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封神榜相信大家都看過,最經典的應該是是由中國內地、台灣、香港合作,1990年出品的古裝神話歷史劇,由郭信玲執導,冰天、顧漢昌、歐陽宇平、余又晨編劇,傅藝偉藍天野湯鎮宗達奇張曉林徐婭何威、王正偉等主演的那一版。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也是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二個王朝,由周武王姬發創建。西周自建國起共歷11代12王,享國275年。西周初期成康之治政局穩定,後期社會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周的滅亡,國人暴動直接動搖了西周統治的基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西周融合了境內各個部落,逐步形成華夏族,成為現代漢民族的前身,其封建制、宗法制、禮樂制、井田制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文王

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文王七年(前1056年),周文王薨,葬於畢陌。前1046年,其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追尊他為文王。

善施仁德

當時商紂王發明了炮烙之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塗滿油的銅柱上,一滑倒就會倒在火坑裡,頓時皮焦肉爛。但是商紂的寵妃妲己看見此慘狀笑個不停,所以商紂就一直讓犯人這樣做,以博得妲己一笑。周文王很是氣憤,諸侯和人民無不痛恨的咬牙切齒。周文王被拘羑里獲釋後,向紂王表示願意獻上周國洛河西岸的一塊土地,願以此換取廢除炮烙之刑。紂王答應了西伯的要求,廢除了炮烙之刑,周文王姬昌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愛戴。

武王

姬姓,名發,周文王姬昌與太姒的次子,其正妻為邑姜 ,西周王朝開國君主,在位13年。姬發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紂王所殺,故得以繼位。繼承父親遺志,於公元前11世紀消滅商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又稱「武王伐紂」,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進行的決戰。由於帝辛(商紂王)先征西北的黎,後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後兵敗自焚,商朝滅亡。

分封諸侯

周武王滅商後,為了鞏固全國政權,晝夜不寐。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追封父親為文王,另外作出一系列政策調整:

將枉死於紂王之手的比干改葬,釋放被紂王禁錮的箕子。

對其他部落實行大分封:神農氏的後人封於焦,黃帝的後人封於祝(江蘇贛榆),堯的後人封於薊(天津薊縣),舜的後人封於陳(河南淮陽),夏朝的後人封於杞(河南杞縣)。

將紂王的兒子武庚安放在商朝的首都殷。為了包圍武庚的地盤,又分封了自己三個弟弟:管叔鮮于管(河南鄭州),蔡叔度於蔡(河南上蔡),霍叔處於霍(山西霍州),是為三監。

為了加強對已經受周朝的控制下土地管理,對周的開國元老實行大分封,如將呂尚封於齊,公旦封於魯,召公奭封於燕,叔鮮封於管,叔度封於蔡。據記載,周初總計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兄弟之國15個,同姓之國40餘個。繼而派兵征討商朝各地殘餘力量以及東夷勢力,據記載,當時共討伐了九十九國,有六百五十二國向武王臣服。還封了一些前王之後,如焦、祝、薊、陳、杞等。


成王

姬姓,名誦,周武王姬發之子,母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

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平定三監之亂。 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征、編寫禮樂,加強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駕崩,享年35歲。

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為成康之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公輔成王

周武王克殷商後兩年去世之時,姬誦被立為成王,由於成王年幼,天下初定,叔父周公惟恐諸侯叛周,於是乃親自攝政治理天下。

周公親踐天子之位,引起了管叔、蔡叔等弟兄懷疑,於是管、蔡聯合武庚發動叛亂,背叛周朝。周公奉成王的命令,平復叛亂,誅殺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讓微子愷繼承殷朝的後嗣,在宋地建國。又收集了殷朝的全部遺民,封給武王的小弟弟封,讓他做了衛康叔。晉唐叔得到一種二苗同穗的禾穀,獻給成王。成王又把它贈給遠在軍營中的周公。周公在東方接受了米谷,頌揚了天子賜禾穀的聖命。

周公攝政六年制禮作樂,頒度量,天下大服。周公在攝政的第七年,成王年長能親政,於是周公還政於成王,北面就臣之位。

成王以周公治理天下有功,將周公分封到曲阜,地方圓七百里,革車千乘。並命後世魯公可以以天子禮儀祭祀周公。


厲王

姬姓,名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夏商周斷代工程將其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878年—公元前841年。

周厲王在位期間,任用榮夷公實行「專利」,即以國家名義壟斷山林川澤,不准國人(指工商業者)依山澤而謀生,藉以剝削人民。他違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澤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 致使百姓起來反叛,襲擊周厲王,周厲王逃到彘地(今山西霍縣東北),最終死於彘地,諡號厲王。

厲王止謗

周厲王暴虐成性,奢侈專橫,百姓都公開議論他的過失。召公勸諫說:「百姓不能忍受暴虐的政令!」周厲王大怒,找到一個衛國的巫師,讓他來監視那些議論的人,巫師告誰議論,周厲王就殺掉誰。這樣一來,議論的人逐漸減少,但同時諸侯也不來朝拜。

周厲王三十四年(公元前845年),當時周厲王更加嚴苛,百姓沒有誰再敢開口說話,路上相見也只能互遞眼色示意而已。周厲王見此非常高興,告訴召公說:「我能消除百姓對我的議論,百姓再不敢有怨言。」召公說:「這只是把他們的話堵塞回去而已。堵住百姓的嘴巴,要比堵住河流的害處更嚴重。水蓄積太多,河流一旦決口,所傷害的人一定很多;不讓百姓說話,道理也是一樣。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流水暢通;治理百姓的人要開放言論,使百姓敢說話。因此天子治理國政,要使上至公卿、下到列士都能進獻諷喻朝政得失的詩篇,樂官進獻反映民情的樂曲,史官進獻前代得失利弊的史書,太師進獻有勸戒意義的文辭,然後由盲人樂師朗誦和宣讀。百官可以直接進諫言,平民則可以把意見輾轉上達天子,左右近臣要盡規諫的責任,內親外戚要考察和彌補天子的過失,樂師和太史要負責教導、誨育天子。老臣匯集、整理各方面意見,然後君王斟酌考慮衡量取捨。這樣政事施行起來就很順當,不會違背常理。百姓有嘴巴,就如同土地有山川,人類財富用度都從這裡產生。百姓有嘴巴,又好比土地有饒田沃野,百姓衣服糧食也是從這裡生產出來。百姓把話從嘴裡說出來,善事加以推行,惡事加以阻止,這是能夠產生財用衣食。百姓心裡想什麼嘴裡就說什麼,心裡考慮好就去做。如果堵住他們的嘴巴,那麼贊同你的,跟隨你的能有幾個呢?」周厲王不聽勸阻。從此百姓都不敢說話。

國人起義


公元前841年,因不滿周厲王的暴政,鎬京的「國人」集結起來,手持棍棒、農具,圍攻王宮,要殺周厲王。 周厲王下令調兵遣將。臣下回答說:「我們周朝寓兵於國人,國人就是兵,兵就是國人。國人都暴動了,還能調集誰呢?」周厲王帶領親信逃離鎬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國人攻進王宮,沒有找到周厲王,便轉而尋找太子姬靜。召穆公將姬靜藏了起來,國人圍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勸解下,國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紛紛離去。 此時宗周無主,周公和召公根據貴族們的推舉,暫時代理政事,重要政務由六卿合議。這種政體,稱為共和(一說由共國國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職務)。史稱「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幽王

姬姓,名宮湦,周宣王姬靜之子,母姜後,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前782年―前771年在位。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宮湦繼位,是為周幽王。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死姬宮湦,西周滅亡。姬宮湦死後,諡號幽王,諸侯共同擁立其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烽火戲諸侯

據《史記》記載,褒姒不愛笑,周幽王想出各種辦法讓她笑,但褒姒始終不笑。周幽王設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敵人來到就點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點燃烽火,諸侯都率兵趕來。諸侯到後卻發現沒有敵人,褒姒看到諸侯驚慌失措的樣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興,因此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不再相信,漸漸不肯應召而來。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國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點燃烽火召集諸侯援救,諸侯卻沒有前來援救。犬戎最終在驪山之下殺死周幽王,俘虜褒姒,西周滅亡。


三川地震

周幽王二年(前780年),西周鎬京和附近的涇、渭、洛三條河川都發生震動。大夫伯陽甫(一作伯陽父)說:「周朝將要滅亡。天地間陰陽二氣,不能失掉規律,如果失掉規律,便是人擾亂了它。陽氣伏在地下不能出來,陰氣壓迫著陽氣不能上升,這樣就會發生地震。現在涇、渭、洛三河一帶都發生地震,是由於陽氣失去應有的位置,而被陰氣鎮壓著。陽氣失序而在陰氣下面,河川的源頭一定阻塞了,源頭阻塞,國家一定要滅亡。水土氣通而濕潤,便能生產東西,為民所用。土地沒有水源,民眾缺乏財物日用,國家不滅亡,要等到何時!從前伊水、洛水枯竭,夏朝滅亡,黃河枯竭,商朝滅亡。如今周朝的德行也像夏、商二朝的末代了,河川的源頭又被阻塞,源頭阻塞必定枯竭。國家的建立必須依靠山川,山崩塌,川枯竭,這是亡國的象徵。川枯竭一定會發生山崩塌。若國要滅亡不會超過十年。因為十是天數的一個輪迴。上天所要拋棄的國家,不會超出十的期限。」同年,涇、渭、洛三條河川枯竭,岐山崩塌。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河枯山崩事件發生正好十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殺,西周滅亡。

以上就是有關周武王滅商的傳說,資料來源於網絡,大家可以在評論區學習討論,感謝您的點讚強烈推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