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救命魚",卻在我國泛濫成災,為何如今卻無人敢吃?

子牙童趣知識局 發佈 2022-04-22T01:52:22.752972+00:00

埃及塘鯴入侵我們國家40年,可是卻沒有人敢吃,這是為什麼呢?它在我們國家幾次大量繁殖,南方多個水域受到了影響,可是卻無法消滅它,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本期子牙童趣知識局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關於埃及塘鯴的故事。埃及塘鯴又叫埃及鬍子鲶,是一種產於非洲尼羅河水系裡的鲶魚,俗稱塘角魚。

埃及塘鯴入侵我們國家40年,可是卻沒有人敢吃,這是為什麼呢?它在我們國家幾次大量繁殖,南方多個水域受到了影響,可是卻無法消滅它,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本期子牙童趣知識局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關於埃及塘鯴的故事。

埃及塘鯴又叫埃及鬍子鲶,是一種產於非洲尼羅河水系裡的鲶魚,俗稱塘角魚。在1981年被引進中國養殖,如今它已經在40年,但是卻在我國南方水域泛濫成災,侵占本地魚的生存空間,嚴重地威脅到了我國的生態系統。

塘鯴魚身體較長,頭部扁平,他的表面光滑,大多是灰褐色的,偶爾會有些灰白色的紋狀斑塊和黑色斑點,腹部為白色。

尾鰭像一把扇子,胸鰭又短又圓。因為它有一硬棘,所以能夠在陸地上爬行。塘鯴魚的嘴巴非常寬,牙齒會比較鋒利,它的觸角分別為上下兩隊。

這種魚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在我國分布於長江以南各水體,可是古今長江水系也受到了它的影響。他們的耐低溫能力比較差,溫度在12度以下的時候,它們就會停止進食。如果溫度降到了七度以下,它們就會走向滅亡。

這種魚喜歡在夜晚活動,獵取食物,白天它們則聚集在水底。

這種埃及塘鯴得比較特別,與我們國家本土鲶魚相比,它具有食性廣、生長快,經常以各種動物內臟為食,個體大、耐低氧,是一種環境適應能力非常強的魚,即使在非常髒亂的地方它也能後生存下來,不得不感嘆它生命力的頑強。

它的外觀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嘴巴邊上有8根鬍鬚,而本地的鲶魚一般只有4根鬍鬚。

這種魚大多是人工養殖,因為它生長速度快,飼養一年可重達2公斤,最大個體達10公斤以上,成本低能夠為養殖戶帶來高收益,所以大家非常喜歡養殖這種經濟效益很高的魚。

在之前這種魚如果在非常清澈的魚塘進行養殖,那麼它的價值就超過了本土的鲶魚,所以一開始在它來到我們國家時非常受消費者的歡迎,大家紛紛從市場上購買這種魚,還有一些人特意來到養殖基地來購買。

自從我們國家引進了非洲的這種魚就開始在廣東地區進行大量養殖,本來以為這種來自非洲的魚能夠幫助當地的農戶增加收入,可是沒想到卻帶來了危害。

如今它卻成為了人們眼中的垃圾魚,成為人們最討厭的魚之一,發生這麼大的轉變肯定有相應的原因。

由於部分養殖戶管理欠缺,魚塘總會在雨季時候漲水,此時埃及塘鯴就會抓住這個機會出逃,再經過長時間的行走,它們就來到了我國的自然水域,然後就在這裡大量繁殖破壞了魚類生態系統的平衡。

出逃的埃及塘鯴因為沒有得到管理,所以它們只能夠自己找地方生存,只要有水的地方它們就可以生存,所以它們逐漸變成了野生塘鯴。

如今埃及塘鯴過度泛濫,繁殖速度太快,所以它們開始向北方遷徙,甚至已經有向黃河逼近的趨勢,那麼它為何數量如此之大。

它之所以能夠嚴重威脅到我國本地魚類生存發展空間,是因為它具有非常強大的繁殖能力。它每年可繁殖3-4次,每次能夠產卵數萬枚,可想而知如果是幾千隻幾萬隻埃及塘鯴一起繁殖,那麼這該有多麼讓人吃驚。

這種產卵繁殖的速度,相當於利用了一些高科技進行產卵。所以每分每秒這種魚類數量就在增加。可是,他在埃及曾經被稱為救命魚,如今在我們國家卻是人人都不敢吃的魚。

曾經有些小區的居民總是在晚上能夠聽到下水道中發出怪異的響聲,剛開始居民不以為意,然而一段時間後大家對此感到非常詫異,因為聲音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就出現了。這些居民就商量把下水道挖開,看看裡面到底是什麼東西。可是等到打開下水道後,裡面卻是幾條魚。

這些居民並不認識,這些魚就是埃及塘鯴,只覺得和本地的鲶魚非常相像。可是,讓他們感到奇怪的是,沒有魚能夠在下水道這種環境中生存,可是眼前的這條魚卻在這裡生存了這麼久。

其實這種埃及魚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他們在非洲恆河那樣髒亂的環境下,都能夠大量繁殖,所以它們對生存環境的要求非常低,只要不是在溫度過低的環境中,它們都可以存活。甚至越是髒亂的水域,它們長得越是肥美。

由於這種魚的生存環境非常雜亂,曾經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將這種魚扔到糞坑裡,它們也照樣能夠存活。

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很久之前有媒體報導過沿海地區餵養埃及鲶魚,為了促進它的生長速度,直接把廁所建在魚塘上面。

生活在野外的埃及塘鯴對任何食物都是來者不拒,它們有個優點就是不挑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野生的魚個頭非常大。

殊不知這些野生的魚早就在一些被污染的環境中滲入了各種毒素,特別是生活在臭水溝、爛泥塘和下水道的埃及塘鯴,渾身還自帶一股惡臭。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大家對不再吃這種魚。

這些被污染過的魚,肉質非常鬆散,散發出腥臭味,所以沒有人敢去嘗試吃它。相關專家也建議過野生的埃及塘鯴最好不要吃,因為你不知道它們的身上攜帶了多少毒素,也不知道它們曾經在哪裡生活過。

2013年發生了一件轟動一時的海口塘鯴養殖事件。他們將魚塘設置在靠近醫院和垃圾堆附近,放眼望去全是垃圾,根本就看不見魚塘的身影。

最後這個魚塘被強制停止,所有的魚被強行銷毀,並且還進行了消毒處理。

自從這些事件發生後,幾乎沒有人再敢吃野生的埃及塘鯴。並且大家又給它起了一個稱號,那就是垃圾魚。

然而我們本土的鲶魚卻是可以吃的,煎炒和蒸煮是最為常見的做法。

這種野生埃及塘鯴帶來了非常大的危害,我們國家的本土魚受到了巨大威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絞盡腦汁,由於它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大,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將它們滅絕,但是可以儘可能地去減少它們的數量。

魚粉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所以我們國家每年都會從國外購買大量的魚粉作為魚的飼料。

我們可以大量捕撈野生埃及塘鯴,通過對它進行多次深加工之後,將它做成高蛋白質飼料原料。魚粉中不含難以消化的纖維物質。

在生產魚粉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增加就業崗位,還能夠帶動經濟發展,可謂是一舉兩得。

埃及塘魚原本是為人們帶來利益的魚,可是如今卻成了無法消滅的魚。這告訴我們大自然的生態系統有自己的規律,所以千萬不要去破壞。聽了這個故事,你們對這種魚有什麼看法嗎?你們認為該怎麼處理它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案,請關注我,為我點讚並轉發,你們的每一份鼓勵,都將是我做出更好文案的動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