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炫耀這5樣東西,最好別深交

十點讀書 發佈 2022-04-22T04:19:54.144263+00:00

然而,一個人真正的眼光、閱歷和內心的豐盈是裝不出來的,它跟自身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人息息相關。


卡耐基說:「天下最悲哀的人,莫過於本身沒有足以炫耀的優點,卻又將其可憐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厭的自大、自誇來掩飾。」


在人前,人人都習慣性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


然而,一個人真正的眼光、閱歷和內心的豐盈是裝不出來的,它跟自身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人息息相關。


那些把優越感寫在臉上,通過貶低別人來墊高自己的人,其實層次最低。



從某種程度上說,每個人都是過去的囚徒。


因為比起人生低谷來說,那些往昔的輝煌更容易拖累一個人。


臨近年底,一波緊接著一波的失業潮,刺激周圍人敏感的神經。


上個禮拜,朋友就和我透露他們公司辭退了不少人,其中包括一位我們的老熟人,一位清華畢業的高材生。


聽到這個消息,其實我一點也不意外。


我和這位老熟人的關係並不算上多熟稔,只是隔三差五就能在朋友圈刷到他的動態。


今天發布一條清華的相關信息,明天回憶自己曾經的寒窗苦讀,就連第一次見面,他的第一句介紹也是:「我是清華畢業的。」


在他的口中,清華是他的人生巔峰,卻很少有聽到關於現在的工作狀態,更別說對未來的規劃。


朋友的評價也很扎心:「求學10年,被裁10分鐘。」


沉迷在過去的人,本質上是用過去的榮光欺騙自己,來遮掩當下的不堪。


但僅僅停留在過往的成就,目之所及不過一方井口,難免狂妄自大。



看過這樣一句話:「沒有遠見的地方,人們就會滅亡。」


一時的成功並不能代表一生的成功,只有弱者才會活在過去的枷鎖里,強者都在努力的向高處攀爬。


真正優秀的人,都明白如何因時而新、隨勢而變,讓自己持續疊代。


在自己的巔峰時刻轉過身,然後去攀登下一個巔峰。



人到中年,辛苦奮鬥半生,積蓄自然優渥。


但不怕人有錢,就怕得意忘形,非要炫富把自己的面子做足。


前幾天有個新聞,深圳一位男子買了4張彩票中了8000元,得意之下拍照發到群里炫耀,結果竟被人拿著圖片直接去兌獎。


雖然後來涉嫌冒領彩票的男子主動將錢歸還,但這件事也給我們一個提醒:


太過於虛榮不僅惹人反感,還可能會招來意外的麻煩。



前幾年,就發生了一起因為炫富引起的持刀搶劫案件。


受害人平時常與人吹噓自己炒股,在股市里還有十多萬的資金,又把自己剛結算了一筆20多萬元的工程款透露出去。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被人暗中打起了主意,最後招來了殺身之禍。


想想這個新聞就令人唏噓不已。


錢財本無錯,可是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炫耀財富也許能獲得一時的精神快感,可是錢財的過度暴露,讓自己處在危險之中。


當你出去炫耀自己的財富,只會讓缺錢的人跑來借錢,仇富的人背後詆毀你,還容易招致嫉妒、陷害。


更甚至,一些賭徒輸急了眼可不會畏懼道德和法律,最後白白惹禍事。


中國古話說的 「客不離貨,財不露白」,並不無道理。


外面行走闖蕩社會的人,大多是越有錢越低調,越沒錢越高調。


財不外露,不僅僅是人前低調,更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智慧。



網上曾有一個問題:什麼地方的兒女最孝順?


底下最高贊的回答是:朋友圈。


很諷刺,但也很現實。


前幾天感恩節,全家人一起團聚時就目睹了這樣一幕。


表姐拍下了阿姨做飯的背影,然後深情地寫到:「陪伴是最長情的的告白,父母陪我們長大,讓我們陪他們慢慢變老。」


原以為發完朋友圈表姐便會放下手機前去幫忙,可是後來不僅坐著看電視一動不動,等待朋友的點讚和互動。


還不耐煩的使喚父母,幫她哄下孩子,洗點水果等等。


這一幕,真真是令人嘆息。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每到父親節、母親節,朋友圈裡的動態總是一致感謝、讚美,還有愛的呼喚。


看到別人秀自己也跟著秀,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孝心。


可是孝心和感恩,從來不是說說而已,更不是集中在節日裡曬幾張照片就能表達出來的。


愛意的表達不能落實到具體行為,與譁眾取寵又有什麼區別。


我們也知道,不管自己如何做,父母永遠都是欣然地接受我們的祝福和慰問,沒有任何的抱怨和不滿。


可是多少次朋友圈裡的孝順,一百個朋友圈點讚,都不如親自給爸媽做一頓飯,打一個電話的慰問。


珍惜共聚的時光,才是孝順的最好境界。



人是社會性動物,潛意識裡都希望得到社會和周圍人的認可,來證明自我價值。


可是適當地自誇是一種表達,過分地自誇就是一種炫耀。


倘若只不過是為了得到別人羨慕的目光,那這種顯擺非但不能你加分,反正可能影響你在人際關係中的形象。


因為你的炫耀無非是在向大家釋放兩個信號:我能力強,本事大。


那托關係找你幫忙辦事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你若是拒絕,就顯得不近人情,人家背後指不定怎麼罵你,一傳十十傳百,對你的聲譽也造成影響。


若是答應,你也少不了要去求另外的人幫忙。


最後事辦成了,欠朋友一個人情,你得自己還。


若沒辦成,吃力不討好,別人還覺得你不夠盡心,自己也透支了和朋友的關係。


怎麼看,都是得不償失。


所以,沒能力的人才會高調做人,有能力的人都在低調做事。



古人言:「靜水流深,智者無言。」


那些喜歡誇大其詞的人,無非是想得到幾個贊,以及羨慕的話語,可是沒有實力也只是徒有其表。


人,自己的能力自己清楚就夠了。


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珍惜自己的羽毛,不會輕易顯示自己的能力和本事。


因為,當一個人認知水平越高,見過眾生之相,他就會懂得:


做人,越謙卑,越高貴。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很多人開始喜歡談論人脈,談論圈子。


甚至恨不得把所有時間都花在「認識有用的人」身上。


以前有位同事,十分熱衷於參與各種社交活動,小到朋友組局,大到行業峰會。


朋友圈裡幾乎都是和行業大咖的合影,每次工作間隙總是要拿出來和我們炫耀,接受眾人艷羨的目光。


直到一次,公司想要舉辦一場講座,打算邀請一位行業小有名氣的教授參與指導。


老闆在朋友圈裡見過同事和這位教授一起合過影,便希望能通過他和教授搭上線。


同事信心滿滿的答應,拿起手機就打了好長一段話,尷尬發出去才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已被對方刪除好友。


再問有沒有其他的聯繫方式,他支支吾吾地說,他們只見過一次,其實並不太熟。



人生在世,避免不了與人打交道,想多認識一些人無可厚非。


但倘若把自己微信朋友圈裡幾百個人名,當成自己的人脈和資源,想以此抬高自我的身價,屬實有些可笑了。


這不叫認識人多,頂多算是攀附和利用。


什麼是人脈?


說到底,人脈的本質是平等交換,彼此身上有可利用的資源。


一個需要花費精力討好別人,努力維護關係的人,本身位置就不對等,人家又憑什麼幫你呢?


人與人之間,從認識到打交道,再到建立合作,中間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在你還沒有實力的時候,不如多花點時間提升自己。


只有你成為了誰,才能有機會去選擇誰。



主持人孟非所說:


「所有的優越感,都不是來自容貌、身材、知識、家族、財富、地位、成就和權力,它只來自缺見識和缺悲憫。」


人,內心越缺少什麼,才越會去炫耀什麼。


所以,聽到有人炫耀這幾樣東西時,你無法反駁也不必附和,不妨一笑而過。


你只需要把力量放在自己身上,一點一滴地提升自己。


當你實力足夠強大時,無需任何炫耀,你就是自己最大的資本。


作者 | 小嗲

圖片 | 視覺中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