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被動了!中國減少煤炭進口量,看莫里森政府還能賣給誰?

蘇浩教授 發佈 2022-04-22T08:40:12.932618+00:00

環球網援引澳大利亞《金融評論》的社論文章稱,隨著中國快速釋放煤炭產能,澳大利亞「躺著就能賺錢」的日子宣告結束。澳媒警告稱,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擺脫對澳大利亞煤炭的依賴,這給莫里森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已被要求解釋如何應對這一情況。

環球網援引澳大利亞《金融評論》的社論文章稱,隨著中國快速釋放煤炭產能,澳大利亞「躺著就能賺錢」的日子宣告結束。澳媒警告稱,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擺脫對澳大利亞煤炭的依賴,這給莫里森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已被要求解釋如何應對這一情況。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對外進口煤炭約5181.2萬噸,環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成左右,而同期中國的自主產能正迅速提高。僅今年一季度,我國就生產了10.8億噸的原煤,環比增長10.3%。中國是全球重要的產煤國,中國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約占世界總量的12.6%,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

導致中國能源轉型的原因眾多:1.俄烏衝突給全球貿易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為應對最壞情況的發生,中國正大力實施能源安全計劃。2.國內外煤炭價格倒掛,導致國內企業生產積極性不高,影響了產能的釋放。3.中國欲打破澳大利亞對於原材料的壟斷優勢,穩定自身物價並降低生產成本。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煤炭、原油和燃氣等能源類商品,正在成為某些國家制約他國的政治工具,故為保障國家主體的獨立和穩定,我們有必要在此領域未雨綢繆。自主產能的迅速提升,必然導致進口煤炭銳減,這讓澳大利亞等高度依賴原材料出口的國家陷入被動,乃至於產生了某種生存危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家弗蘭克·約警告莫里森政府,自2002年以來,煤炭出口就成為了澳聯邦和州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如今中國的去煤炭化動作意味著澳煤的出口熱正式結束。弗蘭克·約強調,即便中澳緊張關係有所緩和,也無助於解決澳煤出口難的深層次問題。換句話說,澳大利亞根本無法指望借煤炭出口來卡中方的脖子……

此外還需注意:今年一季度,中國的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5.8%,比較去年同期下降一個百分點左右,而中國採礦業產能的利用率也只達到了77%的基礎水平。這說明中國的工業產能仍有大幅回升的空間,我們根本不缺煤炭,也不存在物流不暢的問題。

中國被譽為「世界工廠」,國內政策的任何動向,必然對世界經濟造成直觀的影響。而澳大利亞由於常年依賴煤炭和鐵礦石等初級產品的出口,早已喪失了進取動力。針對中國大力減少能源進口一事,澳媒普遍哀嚎一片,這說明澳國內此前缺乏憂患意識,更缺乏對中國的了解。

如今,中國大力調整煤炭進口結構,或只是小試牛刀,假設我們完全立足於能源領域的自給自足,那澳大利亞將如何生存?畢竟其不能永遠指望煤炭賣高價。至於澳方未來該靠什麼發展經濟,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只能說祝好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