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龍應台的《目送》,我腦海中如電影一樣交替閃現各種鏡頭

詩意的雲 發佈 2022-04-22T17:46:54.593942+00:00

翻閱龍應台的《目送》,是在一個金秋的下午。那時的我,離開湖南老家剛好十天。

翻閱龍應台的《目送》,是在一個金秋的下午。那時的我,離開湖南老家剛好十天。十天前,我離家的前夜,七十歲的老母睡在與我相鄰的床上,絮絮叨叨地告訴我:下次你回家,不知道你是見人,還是見屍,你身上的這套睡衣,我會幫你洗乾淨用塑膠袋裝好放樓上,我活著還能拿給你穿,如果我死了,你要記得我今天的話。

我不置可否,既沒有打斷母親的嘮叨,也沒有回應她的叮囑。回老家參加兩個妹妹孩子的婚禮,難得有時間與老母一起生活了半個月。人前利索,聲音脆亮的她,在我的日夜陪伴中,眼見了她身體的衰弱,記憶的衰退,還有三頓飯前必須吞食的大把藥丸。

我憂傷地望著她,耐心地傾聽她,那些不知重複了多少次的陳芝麻、爛穀子,那些被妹妹們戲謔為「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許多過往和糾結。我知道,除了我在有限的時間裡,能夠如此耐煩地聆聽她的傾訴,其他人回到她身邊,不是嘰嘰喳喳開玩笑,就是歡天喜地湊牌局。父親離去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對於一個七旬老人來說,是一種怎樣的寂寞和孤單?

龍應台的《目送》,如此深邃地擊中了我,讓我在這些飽含深情的文字中,一次次,感同身受。龍應台所寫的,也是我所經歷和正在經歷的。龍應台所感受的,也是我已經感受和正在感受的。

她的筆法敏銳,細膩,她的感受幽微,冷靜,無論是面對父親的逝、母親的老,還是兒子義無反顧地離,或者是朋友的相互牽掛,兄弟的攜手同行,那種深入骨髓的憐惜和疼痛讓你不得不相信:「有些路啊,你只能一個人走。」

人生是一場修行。在這場修行中,「我慢慢地,慢慢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景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是的,不必追。咫尺天涯也好,相伴為鄰也行,生命永遠是獨立特行的個體。

溫情脈脈,又飽含冷寂的文字,像風,像雨,又像酒,既有人生的必然,又有必然中的漠然,每一天,每一刻,我們穿行在紛繁複雜的人世,用無窮盡的奮鬥和一生的努力,跋涉、追尋神馳的旅行路線,殊不知,「時間是一隻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滿樹繁花,最後只剩下辛酸而甜蜜的記憶,有時,連記憶都無蹤可尋。

讀完龍應台的《目送》,我長久沉寂。腦海中如電影一樣交替閃現各種鏡頭:舉傘站在細雨中,目送載著我的公交車漸漸遠去的父親;站在屋後路邊目送我離去的母親;追到火車站站台目送我上車的弟弟、侄兒;還有我無數次望著載有兒子的汽車漸行漸遠的複雜心情……

目送,於我,是深藏於心的牽掛、憂傷和愛。

(文中圖片來自頭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