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退」的海康、大華,被低估的「SMB」

ai掘金志 發佈 2022-04-23T00:08:37.235237+00:00

早期的智慧物聯大廠們,一路高歌猛進,恨不得做到毛細血管。如今你仔細看,似有不同:他們在劃定邊界,悄悄後退。

當巨頭不再高歌猛進。

作者 | 李溪

編輯 | 余快

早期的智慧物聯大廠們,一路高歌猛進,恨不得做到毛細血管。如今你仔細看,似有不同:

他們在劃定邊界,悄悄後退。

產品層面,輕量化、平台化屬性趨顯。

海康的AI開放平台、智慧城市數智底座,大華的「一體系、兩平台」、雲睿、巨靈AI開放平台,他們卯起勁,不知不覺中建立了軟體平台底座能力。

戰略層面,放棄主動集成,退居幕後,培養生態。

大華曾對AI掘金志表示,大華對定製化項目非常克制,未來大華會往後退。

「主動集成我堅定不干,合作夥伴去干,把合作夥伴給培養起來。」

海康也表示,SMBG會圍繞服務渠道夥伴、工程夥伴做更多的工作,連通線上線下,讓生態里的從業者更專業、更規範的開展工作,也用網際網路後台的建設和管理幫他們提升運轉效率。

他們通過「被集成」的方式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讓利合作夥伴,後者承擔總集成商或工程商的角色,以保證生態鏈的平衡。

表面看,他們依然無處不在,但為何不再高歌猛進?

以退為進

首先要明白一點,後退不是退步,而是智慧物聯轉型的必然,是更多地讓利他人,以求長期的共贏。

從外部需求側看,近年入局B端者派系各異,路徑打法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普遍共識:ToB業務龐雜繁複且極其碎片化

智能化時代,ToB業務散碎程度更突出、差異化更強、速度更快、發散度更高。

比如交通領域,未來可能誕生上千種算法;比如井下煤礦領域,應用場景多、需求細碎、產線極多,全線鋪開差異化非常大。

內部供給側看,沒有一家廠商可以大包大攬解決各個環節的問題,場景也無法由任何一個主體完全覆蓋。

業內多位專家告訴AI掘金志,圍繞客戶需求做各類定製,包括硬體、軟體、數據、算法的定製,這是行業的長期要求,甚至可能是本質特徵。

這些大舉進入B端的企業,無不多線覆蓋,產品求全、場景求廣。

要hold住差異化大、顆粒度細、定製化大的B端業務,就意味著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投入。

他們需要回答的一個核心問題:成本的矛盾。

沒有底層平台能力和規模經濟,邊際成本投入將面臨失控。

海康曾提到,海康聚焦在感知和數據的能力上,從競爭的角度說,最後方案是不是站得住腳,還是要看有沒有足夠的經驗積累,能不能產生規模經濟。

在碎片化的市場中找相對通用的方案、相對有規模效應的需求,是行業巨頭的責任,也是義務。

其實,於他們自身,作為集團級別企業,無論是員工規模、產品規模、業務規模,要與邊際成本抗衡,底層平台化支撐、生態合作是必然選擇。

以海康為例,員工從28個人到如今超4萬人,產品線之長讓人咂舌:從前端攝像機,中間傳輸,後端錄像機,再到中心存儲、伺服器,從軟體到硬體、從屏顯到網線。

一個驚人的數字,海康在售產品SKU已近30000種產品。

近3萬的SKU、細碎的場景、萬千的方案,行業碎片化帶來的成本,需要規模化來填補,需要標準化平台,提高模塊復用率,如此才能降低邊際成本。

而在業務層面,他們的「後退」,更多是針對中小企業。

行業頭部企業在定製化程度、業務複雜程度等等方面都極具代表性,資金較為充足,轉型更為迫切。

海康曾提到,在拓展更多客戶還是頭部客戶深化的問題上,海康傾向於認為大部分行業的份額都會逐漸向頭部企業聚集,而頭部企業的信息化投入占自身營收的比例會更大,投資更集中。

「我們直接去甲方招標的項目比例真不高,我們做一些項目的目的是為了做試點,完善解決方案,更好地摸索行業細分領域。比如做ToB時,挑某個行業的Top3,選一家一起合作。」大華股份白培林(化名)告訴AI掘金志。

換句話說,行業頭部的數位化轉型案例集百家之所長,是海康、大華ToB業務的核心,ToSMB,則是擴大規模的基礎。

大企業的經驗沉澱到產業和平台,中小企業以標準化需求為主,可以導入行業頭部經驗和方案,他們通過生態夥伴做定製和交付,實現快速響應。

合作夥伴分為兩個大的方向:第一,大的集成商,第二,中小工程方。

合作夥伴藉助海康、大華的力量增強客戶信服度,海康、大華藉助合作夥伴力量持續拓寬覆蓋範圍。

通過渠道下沉,提煉出終端用戶的共性需求優質的解決方案,通過合作夥伴更有效地推廣解決方案。

下沉的銷售人員、技術人員與合作夥伴進行捆綁,比如一起覆蓋區域中的企業,在整體分工中構建共建、共贏的模式。

如此,銷售從被動變為主動,銷售推廣更有效率和質量。

「我們自己的下沉核心絕不是和合作夥伴搶生意,而是一方面讓市場更加活躍,另一方面通過下沉人員賦能合作夥伴,當合作夥伴能力更強,我們的覆蓋也將更廣。」大華股份先進研究院院長殷俊表示。

這一招,以退為進,變潛在敵人為合作夥伴。

被低估的SMB

為什麼說SMB業務被低估?

此前,海、大一直承包大G城市級的集中型項目,轉舵ToB後,聚焦各個行業龍頭。

每每公開場合,當ToB業務享受著眾心捧月的待遇時,SMB鮮少是重點。但,不要小看長期位居角落的SMB業務的潛力。

SMB身上具備一種時代滯後效應。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平安城市、智能交通、雪亮工程占中國安防市場的53%,一直以來,行業也大多將目光放在那耀眼的53%上,忽視了47%的巨大潛力。

而後雪亮工程步入尾聲,AI等技術日趨成熟,碎片化的數字城市市場暗流涌動。

逐漸消失的安防邊界,讓那剩下的47%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酵。

社區、園區、商業、工地、樓宇、商鋪、工廠、景區......

無數散落在全國各地區、各行業的智能化需求,像潺潺流水的小溪,正流淌、貫穿出一副山河巨製。

它碎片化、分布零散、單個體量小、項目規模小、營收小,但數量多、範圍廣,如毛細血管般的市場,規模累積效應大,正成為數字城市走上台前的重要砝碼。

海康、大華SMB對準的,正是雪亮、平安等背後寂寂無名的、極具代表性的「小」市場、長尾市場。

SMB身上具備一種時代普惠效應。

縱觀前三次工業革命的共同特點:機器勞動取代體力勞動,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的提升。

如今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開啟智能化時代,則由機器取代體力,向機器取代腦力變革。

注意一個關鍵詞:取代。

何為取代?用某一件事物代替另一件事物。要實現這一點,離不開「廣泛地、大規模地」應用。

前三次工業革命的標誌分別是:

蒸汽機的廣泛使用、電力和內燃機地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

因此,要實現真正的智能化,是全社會、全行業範圍內的應用落地。

如果說大B是數位化、智能化的機動車部隊,那么小B就是浩瀚龐大的非機動車大軍,後者身段靈活,且無處不在。

SMB代表的,是國家政策之外的市場自發驅動力量。

那些碎片化市場,那些在萬千被忽視的小場景,是推動智能化時代進一步的核心要素,是AI全面落地的主力軍。

除了範圍廣、規模大,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作為B端分支,SMB的行業特性里,具備平台經濟的基因。

海康曾提到,ToB、ToG業務的市場中,廠商很難成為平台級的公司,而定位泛安防產業網際網路的SMBG,是有可能衍生出小平台來發揮主導作用。

大華股份ToB業務研發中心副總裁李廣義和國內營銷中心副總裁史東也曾對AI掘金志表示,SMB端,不像G端大包大攬,不像B端技術壁壘高,也不像C端重個人體驗,SMB端偏向於生態和業務的管理制度。

而以通用化和場景化的基礎業務,讓SMB的技術邏輯最簡單。

一旦通用化份額占據主導,就具備規模化效應的溫室,加之生態效益,就能催生平台型經濟。

平台經濟的魅力在於凝聚資源,將傳統經濟鏈條式的上中下游組織,重構成圍繞平台的環形鏈條。

平台將原本冗長的產業鏈彎曲成了環形,B端用戶通過平台直接觸及C端用戶,節省的各個環節步驟,提高了產業效率。

海康、大華需要這樣的平台經濟模式,而SMB也具備這個潛力。所以我們看到,他們的確這麼做了。

海康在2019年年報中首次對SMB業務進行了詳細描述,明確了SMB業務定位:產業網際網路,並推出海康互聯和海康雲商兩個主線平台。

在海康之後,2020年大華也首次明確提出SMB戰略並推出雲商平台。

SMB業務,背後是一條工業品產業鏈。

它並不是普通認知里的交易型、流通型或者社交型的網際網路平台,在這條產業鏈上,涉及到設計、施工、驗收等非標準環節。

它需要一個非強業務聯繫的形式,讓經銷商和工程商去開拓市場,三、四級代理開始下沉,形成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的團隊,海康、大華站在他們背後提供技術、方案和營銷的支持,如此,才不失為一種共贏方式。

與此同時,SMB市場中的眾多主體,工程商、服務商和個體從業者雖然具有碎片化的覆蓋能力,但是方案能力需要提升和更新,業務開展難以標準化,經銷商面對繁雜而不斷疊代的產品方案,業務學習壓力大,經營管理難度高。

海康、大華的SMB平台,正是取平台經濟之所長,彌補產業鏈之短。

海康、大華,有產品、有項目、有方案、有工具、有資金、有運維和售後需求,需要三四級經銷商、安防從業者、第三方生態和中小企業用戶的推廣能力和本土化優勢;

SMB市場主體,有覆蓋能力、響應速度快、人脈資源廣、有服務效率和質量,需要產品、需要方案,需要新的利潤。

當供需組成了一個閉環,再整合到雲端,實現網際網路前後端的采、購、銷,售前售後的一站式服務,就形成了我們朝思暮念的產業網際網路閉環。

線下體驗店為用戶提供諮詢、勘測、方案設計、安裝、售後、評價等服務,線上提供派單、售前、培訓、認證、案例、資訊等服務。線下體驗,線上購買,打通線上線下,連結消費者和服務商。

既有整合產業鏈夥伴之功,又有盤活渠道店鋪之效。

總會看見的星辰大海

這一前一後進入的中小企業業務,成績如何?

以海康為例,2021年上半年,海康SMBG營業收入61.74億元,可與其他兩大BG相較,更因疫情後反彈,同比增速驚人,達105.80%。

海康曾提到,SMBG業務增速在三個BG之中一直是最大的,近兩年複合增速超過20%。

他們這一步,應該走,也走對了。

其實海康、大華此前並無大B、小B之分。

SMB誕生於2-3年前的組織架構調整,這一步,由行業屬性轉變為業務屬性,不僅理清了業務脈絡,也擴寬了前行航道。

橫向上,安防只是一個子行業,以ToG和ToB為主線,可以邁向交通、製造、園區、工廠、醫療、教育等等智慧物聯領域。

縱向上,可以貫通產業鏈,聯合產業鏈更多的環節,從一變二、從二變三,去尋找新的商業機會和收入來源。

SMB是他們貫通縱向產業鏈、擴大橫向業務面的重要一城。

過去10年,是安防市場瘋狂增長的10年。其中,海、大賴以生存的渠道建設已經足夠強大。

但實際上,即使渠道下沉多年,雙龍頭也僅能覆蓋到地市一級,部分區域到縣一級,更別談鄉鎮和村。

原因無他:SMB市場中的細分場景,極其散碎,難以直接高效覆蓋,在全國各個縣、鄉、鎮去完整部署自己的售後、運維團隊,一家家地推,成本極高。

在SMB領域,與其說是後退,不如是換一種方式的前進。引用一句俗語:退一步,也許是海闊天空、星辰大海。

安防「缺芯」背後,一款好晶片的「自我修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