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課堂 | 獼猴桃潰瘍病咋防治?楊凌農科專家來支招

農業科技報 發佈 2022-04-23T19:12:40.537322+00:00

發展獼猴桃產業,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具有很大的作用。然而,獼猴桃潰瘍病高發、防控難度大成為該產業發展的限制因素。對果農而言,潰瘍病是他們聞之色變的「癌症」,給果農們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如何防控獼猴桃潰瘍病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焦點。獼猴桃潰瘍病有哪些症狀?如何才能有效防控?

發展獼猴桃產業,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具有很大的作用。然而,獼猴桃潰瘍病高發、防控難度大成為該產業發展的限制因素。對果農而言,潰瘍病是他們聞之色變的「癌症」,給果農們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如何防控獼猴桃潰瘍病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焦點。

獼猴桃潰瘍病有哪些症狀?如何才能有效防控?4月15日,由農業科技報社、中國農科新聞網、強農App聯合陝西省獼猴桃產業技術體系,共同推出的大型公益直播講座節目——農技·雲課堂,特邀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植物保護國家級虛擬仿真技術教學實驗中心主任、陝西省獼猴桃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黃麗麗以《獼猴桃潰瘍病「兩前兩後」三位一體精準防控技術》為題,就獼猴桃潰瘍的發病症狀、傳播及防控要點等內容進行線上直播講解。

直播中,黃麗麗說,獼猴桃潰瘍病是由細菌引起的病害。獼猴桃樹感染了潰瘍病後,會出現葉斑、花腐、樹幹潰瘍流膿等症狀,最終導致枝枯樹死,甚至毀園,嚴重威脅著獼猴桃安全生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聯合多家科研單位歷經十餘年攻關,提出了「兩前兩後」三位一體精準防控技術,有效控制了獼猴桃潰瘍病的流行蔓延,總結出獼猴桃潰瘍病防控技術要點:

「兩前兩後」關鍵技術

第1個「一前一後」是開花前和開花後。分別噴施1~2次生物藥劑(可選用中生菌素、春雷黴素、梧寧黴素、枯草芽孢桿菌等),控制花腐和葉片發病。

第2個「一前一後」是采果後至落葉前。對全園主幹、大枝塗刷或全樹噴淋2~3次藥劑,預防翌年枝幹潰瘍。對枝幹潰瘍嚴重的應用氫氧化銅、葉枯唑等化學藥劑。施藥間隔期為10~15天。

(一)免疫誘抗健身栽培技術

1、用抗病品種和無病繁殖材料

建園時選用抗病性較強、適合當地栽培的獼猴桃品種。應當從無病園採集無病無菌接穗和花粉用於建園、嫁接和授粉。

2、加強栽培管理提高免疫力

依據品種特性、樹齡、氣候和果園肥力條件,合理整形、修剪和負載,保持健壯樹勢和園內良好的通風透光。秋季施用腐熟家畜糞肥、生物有機肥、油渣等,生長季節行間種植毛苕子等綠肥植物,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同時葉面噴施微生物菌劑2—3次,地下根施微生物菌肥等60—100kg/畝,增強樹體抗病力。

3、誘導抗性

獼猴桃開花前、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全園噴施免疫誘抗劑各1次,藥劑可選用5%氨基寡糖素水劑800—1000倍液,或其他高效的誘抗劑,以提升樹體抗性。

4、設施栽培

品種抗病性差的果園,可以通過各類不同的設施栽培技術如塑料大棚等措施,阻斷風雨傳播途徑,減少病菌越冬、傳播、侵染機會,達到減輕病害的目的。

(二)監測預警技術

1、繁殖材料帶菌預警及消毒處理技術

如果從有病的地區、果園或帶菌果樹採集繁殖材料,必須進行消毒處理。可選用春雷黴素、中生菌素等生物農藥,按說明書推薦用量浸泡消毒,苗木、接穗一般處理15—20分鐘,花粉5分鐘左右,然後清水沖洗、晾乾,降低病菌遠距離傳播的風險。或者先進行帶菌情況檢測,當分子檢測帶菌率大於15%或活菌檢測帶菌率大於5%時為預警值,必須按照上述方法進行消毒處理。

2、田間獼猴桃枝幹潰瘍監測預警技術

對於潰瘍病常發區,通常可以採用枝幹發病率的預測模型Y=-17.36+1.56X1+0.60X2(X代表當地氣象部門預測的數據,X1為當年11月至翌年2月日均氣溫0℃以下總天數,X2為翌年2月日均溫4℃—20℃天數),對當地翌年春季潰瘍流行風險進行準確測報。當Y<5時為零星發病,不用全園處理;當5≤Y<20時為輕—中度流行,必須按照「兩前兩後」精準預防技術進行全園處理;當Y≥20時為中—重度流行,建議上報當地行政主管部門開展統一防治。

(三)精準施藥控制菌源技術

1、減少越冬菌源量

采果後及時清除園內病蟲傷枝並帶出園外集中銷毀。休眠期樹幹塗抹1次波美3—5度石硫合劑,或採用王銅等銅製劑均勻噴施樹體,減少越冬病蟲基數。

02、消毒除菌

對果園使用的農具、剪鋸口、嫁接口等,用70%酒精進行表面消毒。

3、「兩前兩後」精準用藥

一是獼猴桃開花前(花蕾初現期)和落花後(落花70%)分別噴施1次藥劑控制當年春季潰瘍病菌引起的花腐和葉斑,藥劑可選用春雷黴素、中生菌素等生物藥劑,可跟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誘抗劑混配進行噴施以提高防效。二是采果後至落葉前對全園主幹大枝塗刷或噴淋藥劑各1次,可選用生物藥劑或王銅、氫氧化銅、噻菌銅等銅製劑,藥劑塗刷時的濃度比噴施推薦的濃度可適當提高,施藥間隔期10—15天。

全媒體實習記者 仵佳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