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日報》頭版:蘋果樹下種「雜草」!返鄉創業青年帶領博碩團隊打造生態果園

大小新聞 發佈 2022-04-25T04:31:59.087112+00:00

眼下,正是蘋果花開季節。在棲霞市寺口鎮立君生態果業試驗園裡,有著碩士學位的職業果農李立君正指導工人給蘋果疏花。

來源:2022-4-24 《煙臺日報》1版 倒頭題

大小新聞客戶端4月24日訊 (YMG全媒體記者 趙巍巍 通訊員 蘆佳琳 欒欽程 攝影報導)眼下,正是蘋果花開季節。在棲霞市寺口鎮立君生態果業試驗園裡,有著碩士學位的職業果農李立君正指導工人給蘋果疏花。別人家的果園裡乾淨得幾乎不見草,而試驗園卻被鬱鬱蔥蔥的雜草覆蓋得嚴嚴實實。「這是我們博碩團隊生態化管理果園的新方法。」李立君美其名曰「引草入園」。

李立君「鬱鬱蔥蔥」的生態果園(上)與普通果農果園(下)形成鮮明對比

李立君是土生土長的棲霞人,2017年從中科院畢業後,他放棄高薪,回鄉當起果農。從中科院回到棲霞老家,李立君用有機栽培方式為棲霞果農提供有益探索。

受到李立君返鄉振興鄉村精神的感召,剛開始就有來自中科院、山農大的4名有志於從事果業研究的碩士畢業生,紛紛聚攏到李立君身邊,共同努力改變傳統果業的種植管理理念。現在,團隊已有兩名碩士兩名學士,還有一名博士。

立君生態果園成為寺口鎮蘋果高質量發展生態示範園

別人都想盡辦法把果園裡的草清除得一乾二淨,李立君團隊卻「引草入園」,任其恣意生長。「這不是瞎胡鬧嗎?」鄉里鄉親質疑不斷。

「你看看,我們果園裡的土質很疏鬆,很濕潤,一捏就成團。」李立君扒開厚厚的草皮,徒手向記者展示黑黝黝的土壤。據他介紹,果園裡種的「雜草」是團隊專門挑選的一種叫「長柔毛野豌豆」的草。

李立君向記者展示「改良」土壤的情況

其實,這種野豌豆還真不是一般的「雜草」。「這種草長勢旺,能抑制其他雜草生長,還能涵養土壤水源、固氮培肥。」李立君介紹說,土壤經過「雜草」改良,化肥施用過多造成的板結現象沒了,蚯蚓也多了起來。

「除了野豌豆,我們還在園間地頭種了矢車菊、百日菊等花草呢。」 李立君把生態觀念與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有機融合,豐富果園生物多樣性,發揮果園生態系統功能。

談話間,一隻小動物從草叢裡竄了出來,把記者嚇了一大跳。「是『麻蜥』,不用怕!」李立君搶著說,「由於果園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小動物多起來了,從某一方面講,有利於果園病蟲害的防治。」

「麻蜥」成了立君生態果園的常客

果園種草,不用化肥用餅肥,讓集聚了豐厚營養的土壤孕育出優質的蘋果。試驗園蘋果畝產雖只有5000斤,但蘋果果香濃郁,甜度豐盈,口感豐富,190多項農殘和重金屬零檢出,且鈣含量將近普通蘋果的兩倍。

生態化管理的蘋果顏值不「高」,卻因內在的「高」品質備受市場的追捧。立君生態果園的蘋果售價在每斤20多元,而且還供不應求。

蘋果產業是棲霞最大的富民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我願先試先行,為棲霞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助一臂之力!」李立君滿懷憧憬,種下希望。

責任編輯:趙巍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