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文學家於一身的明代大儒王守仁

四野後人論歷史 發佈 2022-04-26T22:13:55.738581+00:00

自秦到清,中國歷代傑出的人物比比皆是,但能夠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哲學家於一身的傑出人物著實少之又少。

陽明山位於台灣台北市近郊,原名草山。中國近代政治人物蔣介石兵敗台灣以後,由於他非常崇拜明朝中期的哲學家王守仁(號陽明),再加上他又十分喜歡草山的風景,所以他下令將草山改為陽明山。

曾經消滅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政權的湘軍創始人曾國藩一生亦偏愛王守仁,即使在戎馬倥傯的征戰生涯中,曾國藩身邊都放著他酷愛的王守仁的各種著作。

那麼,這位王守仁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物,他為什麼能夠得曾國藩、蔣介石這兩個響噹噹的政治人物如此頂禮膜拜呢?

自秦到清,中國歷代傑出的人物比比皆是,但能夠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哲學家於一身的傑出人物著實少之又少。數來數去,堪稱集諸家於一身的也就是三國時的諸葛亮、王守仁、現代的毛澤東三人而已。


王守仁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一個顯赫的家族,其父祖均為朝廷高官。據史載,王守仁生而有異秉,其母懷孕十四個月時方才生下了他。因為他出生時祖母曾夢見神仙送子,其祖父根據此祥瑞便為他取名曰「雲」,並為他居住的地方命名為「瑞雲樓」,以此表達自己對這個孫子成為國之棟樑的殷切希望。

可是他這個孫子到五歲時尚不能言語,幸遇一高僧為其點悟,這樣王雲方才開口說話。

王雲開口以後便能將祖父所讀過的書一一道來,喜得祖父根據《論語》之「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所言,為他改名叫「守仁」。

王守仁自入書塾讀書時起就發誓要成為聖賢之人。時明朝統治者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朝廷上下瀰漫著腐敗之風,由於朝政日非,不堪被剝削壓榨的民變比比皆是,目睹這種觀狀,年僅十餘歲的王守仁曾多次上書獻策平定民變。

因為英宗曾為瓦刺所俘獲,這件事強烈刺激到王守仁,為此他便苦讀兵法,發誓不叫國人再出現這樣的奇恥大辱。

基於這樣的刺激,十餘歲的王守仁獨自仗劍考察了居庸關、山海關一帶,一個月左右的遊歷更加激發了王守仁忠君報國的壯志。


弘治五年(1492年),二十歲的王守仁第一次參加浙江省鄉試時便一舉中舉。從此以後矢志苦讀的學業更是突飛猛進,與此同時,王守仁越來越專注談論兵法,而且他還學會了射箭。

二十二歲時王守仁進京參加殿試未能中舉,但內閣首輔李東陽十分欣賞他的才幹,命其當場作個狀元賦,才思敏捷的他一揮而就。李東陽非常高興,當即表示王守仁來年必定會考中狀元。

然而,王守仁的天賦才能引起了朝中重臣的嫉妒,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均認為倘若這個小伙子得中狀元,一旦他入朝為官那還有他們什麼事。就這樣王守仁在這些人的打壓下,直到弘治十二年(1499年)才因考試優秀被賜予二甲進士第七名。

王守仁入仕以後曾先後出任刑部主事和兵部武選主事,經過多年的歷練增長了他的從政經驗。

明孝宗朱佑樘去世以後,帝位由其獨子朱厚照承嗣,是為明武宗。這主是位荒唐的皇帝,他繼位以後完全不務正業,為了自己變著法的追尋各種快樂,把朝中大權交與宦官劉瑾執掌。

劉瑾擅權以後的種種不法行為引起朝中正直大臣的不滿,他們紛紛上書彈劾這個傢伙,為此劉瑾逮捕了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幾個官員。為了營救這些人,正直的王守仁憤而上書彈劾劉瑾擅權,要求皇帝赦免這些官員。

這下子王守仁徹底觸怒了劉瑾,因此他被仗責了四十大板,並被貶為貴州龍場充當龍場驛站驛丞。

即使這樣劉瑾也沒想過放過王守仁,為此他特意安排人手於路上去刺殺他,幸虧王守仁機警偽裝跳水自殺方逃過一劫。


正是在貶謫貴州的這四年叫王守仁徹底悟道,也讓他成了中國史上著名的心學家。後人把王守仁這段時間譽之為「龍場悟道」。

劉瑾事敗以後王守仁再次復官,先後擔任吏部考功司郎官、南京太僕寺少卿、南京鴻臚卿等職務。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王守仁在賞識他的兵部尚書王瓊的力薦下,以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的身份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地。

時諸地盜賊四起作亂,官兵屢次圍剿均未奏效。王守仁到任以後,先是清除了官兵中亂賊的耳目,然後親率人馬去剿平各股盜賊。自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到十月,王守仁共出兵十幾次,先後攻破盜賊之寨四十餘處,擒斬賊冦六千餘人,一舉蕩平禍亂地方數十年的賊眾,還這些地方以清平世界。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在南昌發動叛亂,試圖成為明成祖朱棣第二,推翻武宗自己當皇帝。消息傳到北京,朝中上下驚恐不已,只有王瓊向皇帝說只要有王伯安(王守仁字)在江西寧王就翻不了什麼大浪。

事情果然如王瓊所預見的那樣,當王守仁得知寧王反,正準備前往福建平定民亂的他立即趕往吉安。在這裡他一面招募義兵,一面發檄文號召人們隨他平叛,另一方面他又故設疑兵,讓本該順長江直取南京的寧王叛軍轉攻九江、安慶,然後王守仁又把叛軍誘至鄱陽湖聚而殲之。就這樣王守仁僅用三天就徹底戰敗了叛軍,寧王朱宸濠等叛亂頭子悉數為其所擒。

王守仁立此大功本應得到朝廷的重賞,但虛榮的明武宗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功,又來了個二次獻俘,並通過這個多此一舉的獻俘活動把王守仁之功據為己有。

直到世宗繼位,王守仁方才論功被封為世襲的新建伯,但世宗依然不喜歡這位正直的大臣,只是在鎮壓民變時才會想到用他去滅火。

好在王守仁早已是到了寵辱無驚之境,他對一切都非常淡然。父親王華去世以後,回鄉守制的王守仁在故鄉創建了陽明書院,從此開始了他廣收弟子傳播心學的教學生涯。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這是王守仁留給後人的心學警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