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屠夫殺豬,肚內見寶,深夜家宅不寧,背後緣由究竟是何

津門秀才 發佈 2022-04-26T22:22:28.491890+00:00

萬曆朝時,許州城西有個屠夫叫汪式文,開著一家肉鋪,生意很是紅火。汪式文身材修長,俊朗儒雅,看樣貌怎麼也不像殺豬之人,倒像文弱個書生,這一點還得從汪家祖上說起。

萬曆朝時,許州城西有個屠夫叫汪式文,開著一家肉鋪,生意很是紅火。

汪式文身材修長,俊朗儒雅,看樣貌怎麼也不像殺豬之人,倒像文弱個書生,這一點還得從汪家祖上說起。

汪家祖上都是讀書人,也曾有人出仕為官,從汪式文曾祖開始,就無人再取得功名,後輩們為了再現祖上輝煌,窮其一生都在追逐功名,祖上積累的產業也慢慢敗光。

到汪式文的父親長家時,汪家已經名存實亡,與一般農家無異。汪式文十九歲成家,妻子叫陳秀娘,城外七里陳家鎮人,是屠戶的女兒。

成婚第四年,汪式文的父親去世,料理完父親後事,汪家真正一貧如洗,除了兩套宅院,再無其他產業。

日子總得過下去,這個家也總得撐下去,看著年逾五旬的母親黃氏,八歲的弟弟,還有妻子和周歲的兒子,汪式文思慮幾夜後,決定棄文從商。說來容易做起來難,汪式文自幼讀書,毫無一技之長。

岳父陳同爽朗性子,他對汪式文說:「我與你父親自幼相識,我陳家祖上也是讀書人,可那又怎麼樣,不還是做起了殺豬的行當,無論有何志向,都要先吃飽飯,我看你身體健碩,不如和我學殺豬的手藝,雖說不文雅,但收入可觀,親家母年老、乃弟又年幼,還有我女兒和外孫,這個家可全靠你了。」

汪式文雖是對讀書人,但並無迂腐,他知道岳父說的有道理,先吃飽飯才能考慮其他,於是就拉下面子,跟著岳父學起了手藝。

說來也怪,汪式文讀書無所成,但做起殺豬的行當卻是得心應手,不肖兩年工夫,已經手藝純熟。汪家宅子臨街,不久後,在岳父幫助下,汪式文將前院改成肉鋪,真正從書生轉變成了屠夫。

汪式文曾是讀書人,自帶儒雅氣質,區別於其他屠夫的魯莽,再加上他談吐不凡,善於交際,鋪子的生意出奇的好。

轉眼過了七八年,「汪記」已經是城內小有名氣的肉鋪,許多大戶人家都訂購「汪記」的肉,連衙門、驛站等官家場所,也經常光顧。

鋪子生意好,汪式文還招了三個夥計幫忙,一家人的生計早已不成問題,日子過得滋潤,對早年讀書之事,汪式文早拋於腦後。

母親黃氏已近六旬,在兒媳陳氏的服侍下,身體健朗,有時還幫著兒子兒媳打打下手;弟弟子文已經十六歲,頗有才華,汪式文將弟弟送去開封一家書院,希望他能功成名就,光宗耀祖。

這一天,汪式文交代好鋪子生意,帶著兩個夥計,趕上騾車,去鄉下收豬。晌午時分,幾人來到城外十里胡家鎮,因他經常來此收豬,鎮上一些養豬的農家都認識他。

這時,有個六十來歲的老漢從遠處走來,對著汪式文說:「汪掌柜,我家有頭母豬,三百來斤重,不知掌柜的收不收?」

汪式文回道:「看老丈這話說得,只要價格合適,豈有不收之理,前面帶路吧。」

不肖片刻,一行人來到鎮子北頭一戶農家,老丈開門,將汪式文等人帶到自家豬圈旁。圈裡收拾得還算乾淨,裡面有一大一小兩隻,大的那只應該就是老漢想賣的。

這頭豬很肥,但精神不太好,躺在角落裡哼哼直叫,看樣子像生了病。汪式文說道:「老丈,病豬我可不收啊。」

這時,一個老婦從屋內走出,緊走兩步對汪式文說:「掌柜的,這豬一向健壯,今早起來就這樣子了,我們家有幾畝薄田,日常的花銷就指著這頭豬換錢,您仔細看看,若無大的問題,就收了吧。」

汪式文見這家房子稍顯破舊,看來不是富裕之人,心裡起了善意,他進到豬圈,湊近觀察那頭豬,看樣子不像豬瘟,可能是吃得不對頭。

既然不是豬瘟,那就沒問題,汪式文讓夥計抬下大稱,照價收了這頭豬。老漢拿到錢,與老伴再三感謝,還要留眾人吃午飯,汪式文以著急趕路為由,婉言謝絕。

回去的路上,夥計劉三說:「掌柜真仁慈,這豬有些打蔫,剛才何不壓一壓價錢?」汪式文回道:「這豬並無大礙,不妨礙殺了賣肉,你看那戶人家也不富裕,何故因此殺價,生意人雖說以逐利為先,但也要心存三分善意。」

回到家已近傍晚,汪式文將收的幾頭豬放在圈裡,「汪記」的豬肉一向新鮮,這也是人們喜歡的緣由,因此汪式文都是起早殺豬,他吃過晚飯就早些休息了,養足精神等待明早幹活兒。

由於百日勞累,汪式文上床不久便沉沉睡去,約莫三更時分,妻子秀娘將他推醒,說道:「當家的,院子好像進了人,有些不對勁。」

汪式文披衣下床,貼在窗邊傾聽,果然豬舍那邊有響動,好似人的踱步生,連幾頭豬也哼哼唧唧,汪式文感覺像賊,就抄了根棍子出去查探。

來到豬舍一看,並無異常,又在院裡巡視一番,也無生人跡象,汪式文感覺自己聽錯了,就回屋安慰妻子一番,繼續睡去。

第二天清早,等幾個夥計來後,汪式文殺了四頭豬,其中一頭,讓夥計送去驛站,那是頭天預定的,還有個半扇送去胡員外家,其餘的擺在鋪里零賣。那頭打蔫的豬暫時沒殺,依舊躺在圈裡,雖說看著沒什麼大礙,但不太精神,連食都懶得吃。

忙忙活活一整天,四頭豬銷售一空,只剩下一套下水,秀娘收拾乾淨滷煮後,汪式文和夥計們喝酒吃肉,好不快哉。

當晚又是三更時分,秀娘又推醒了丈夫,說院中又有了動靜。汪式文快速衝出屋門。等來到豬舍時,發現一個人影從豬舍跳出,翻上牆頭逃走,落地時發出一聲慘叫。

夥計劉三離家遠,就住在前面鋪子裡,汪式文趕緊喚起劉三,等二人開門追出去,那人已不見了蹤影。

劉三說:「掌柜的,這個賊也是愚蠢,偷什麼不好,卻來偷豬,三百來斤能扛走嗎?真是個笨賊。」汪式文回道:「也是啊,這賊真夠蠢。」

回屋睡了兩個時辰,汪式文起床梳洗,準備一下開始殺豬,今天殺的頭一個,就是那頭打蔫的豬,這豬現在連起身都費勁。夥計生火燒好開水,汪式文手法靈活,一刀致命,大盆接血後,他與幾個夥計澆水刮毛。

剃刮乾淨開膛破肚,下水放入大木盆,夥計抬去後院,由秀娘收拾。一個時辰時間,汪式文殺了三頭,今天生意很好,晌午剛過就賣完了,他心情不錯,就給夥計們放了半天假,自己也想陪陪幾個孩子。

鋪子上板打烊,汪式文準備先回屋休息一下,妻子秀娘卻將他拉到偏屋,進屋後,秀娘趕緊關上屋門。

汪式文正在疑惑間,秀姑從簍子裡拿出個布包,一臉神秘地說:「當家的,我在豬肚子發現了這個,你說奇不奇怪。」說完後將布包打開,裡面竟是塊兒黃澄澄的金疙瘩,足足三四十兩模樣。

汪式文驚訝道:「是哪頭豬,在什麼部位發現的?」秀娘道:「第一頭,就是你買回來的那頭病豬,是在胃裡發現的,當時就用這個布包著。」

「怪不得這頭豬無精打采,不肯吃東西,奇怪了,這傢伙是怎麼吃進去的?難道前兩晚入院的賊人就是衝著這個來的?」汪式文繼續說道。

秀娘接口:「管他呢,這是我們的福分,看這塊兒金疙瘩,恐怕得值三四百兩銀子,我們辛辛苦苦一年,才賺多少錢?這可真是天降橫財,老天眷顧啊!」

雖說早已是生意人,但汪式文還有著讀書人的那股子心性,「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句話,仍然是他做人的標準。

思慮片刻後,汪式文說道:「這塊布粗糙,與那家人穿得相像,而且這豬是他家從小飼養,說不準金疙瘩就是他家所得,無意被豬食掉,這種財我們不能私藏,這樣吧,過會兒我去趟胡家鎮詢問下,若真的是他家之物,就還給人家,我們雖辛苦,但也算衣食無憂,看那家人的樣子,更需要這筆錢財。」

秀娘雖說有些小婦人行徑,但她一向對丈夫言聽計從,見丈夫這樣說,也不強求,就將金疙瘩包起,遞給了汪式文。不明情況,汪式文就叫上劉三陪自己去一趟。

沒多久就到了胡家鎮那戶人家,汪式文見院門大開,喊了幾聲沒有應答,就移步進到院裡。正欲開口再喊,隱約聽得屋內傳來啼哭聲和叫罵聲。

啼哭的是婦人,罵人的是那個老漢:「你這個畜生活該,竟然見財起意想獨吞金疙瘩,還瞞著我去偷,萬事皆有定數,我家與橫財無緣,這事就到此為止了。」

老婦人哭道:「你說的輕巧,那金疙瘩,我們一輩子都掙不來,壯兒夜入他家是不對,但金疙瘩畢竟是我家的,你能不能去與汪掌柜說明,求他歸還。」

老漢道:「賣出去的東西能要回嗎?看來我家與橫財無緣,這就是天意,我們不擔財的。」老漢言畢,婦人又哭起來。

汪式文聽到此處,多少了解了情況,他湊近屋門喊道:「老丈在家嗎?我是來送回橫財的。」話音剛落,老漢夫婦走出門來,後面跟著個年輕人,還有兩個年輕婦人和一個孩子,那年輕人一瘸一拐,看樣子傷了腿。

當汪式文將布包遞上後,老漢一家喜極而泣,連忙跪下,不停道謝。汪式文趕緊扶起,在老漢的講述下,也弄清了此事的真相。

老漢名叫胡昌,老伴兒劉氏,年輕人是他的小兒子,名叫胡壯,年輕婦人是他兒媳婦蔡氏,胡昌還有個長子名叫胡奎,在開封一家綢緞莊做夥計。

胡家世代務農,生活過得艱辛。就在前幾天,胡老漢在田邊挖水渠時,挖出了這塊兒金疙瘩,老漢非常高興,認為自家的好生活就要來了。

他知道小兒子愛占便宜,就沒有告訴二人,當天晚上,他與老伴兒商量:「再過三個月奎兒就回來了,到時候將金疙瘩一分為二,他們兄弟一人一半兒,以後就有好日子了,壯兒貪心,所以在奎兒回來之前,不要將此事告訴他。」

胡昌說得隱秘,可他沒想到,胡壯晚間如廁路過窗口,正好聽到父母的對話。這傢伙果然愛占便宜,回屋後與妻子一商量,決定偷走金疙瘩,獨吞錢財。

兩日後,劉氏娘家侄子大婚,胡昌夫婦去參加婚禮,要次日才能回來。就在這天傍晚,胡壯進到父親房裡,在牆角洞中偷走了金疙瘩。

出來路過豬舍時,恰好碰到大嫂,胡壯擔心被大嫂發現,就將布包隨手塞在豬草里,準備等大嫂不在時,去取回來。

誰知胡壯回屋不久,父母竟然回來了,原來參加完婚禮後,有輛驢車要路過胡家鎮,老兩口就搭順風車回來了。胡壯擔心父親發現,就不敢去豬草那取金疙瘩。

說來也巧,胡昌回來後沒有檢查金疙瘩所在,而是給豬添滿了豬草。那頭豬估計也是餓壞了,大口吞咽,竟把那麼多塊的金疙瘩吞入腹中。

次日一早,胡壯去豬草堆尋寶,發現沒了蹤影,正在著急之時,小舅子突然趕來,說母親生了疾病,叫胡壯夫婦趕緊過去。胡壯不敢怠慢,叫上妻子跟小舅子而去,整整一天,他滿腦子都是金疙瘩的銀子,都在想這東西到底去了哪裡?

再說胡昌,吃過早飯去餵豬時,見到母豬的狀況,黃氏說:若是豬死了就不值錢了,於是便催促丈夫趕緊出去找個屠戶,在豬還活著的時候賣掉,不至於損失錢銀。就這樣,這豬糊裡糊塗賣給了汪式文。

傍晚胡壯回來後,聽說了豬的狀況,就猜測金疙瘩可能被豬吞下,於是就在夜間跑去「汪記」偷取,他帶上尖刀,準備當場剖豬拿寶,不料秀娘解決,發現了動靜,這讓胡壯沒有得手,逃跑時還跌傷了腿。

兩日後,胡昌發現金疙瘩丟了,他一下就想到了小兒子胡壯,於是就叫來質問,胡壯無奈之下,說了偷寶之事。胡昌氣得不行,將兒子暴打一頓,正在心情鬱悶時,汪式文卻將金疙瘩送了回來。

胡昌再三叩謝汪式文,而後指著胡壯罵道:「奎兒是你親大哥,你竟起私心算計與他,要將財物據為己有,汪掌柜與我家素不相識,竟然大義凜然將財物送回,與汪掌柜相比,你簡直畜生不如。」

兩下一比,胡壯更覺得羞愧,他叩謝汪式文後,跪在父親跟前,磕頭懺悔,頭都磕破了。汪式文趕緊扶起相勸:「胡老爹,胡壯還不過二十歲,還年輕,見到巨財起貪念也屬正常,現在幡然悔悟,你就原諒他吧。」

在汪式文的規勸下,胡昌才消了怒氣,胡家人不知如何感謝大恩,黃氏和兩個兒媳早已殺掉家中兩隻雞,又打了些好酒,執意留汪式文和劉三吃飯。汪式文見推脫不下,只好從命。

這種事情傳揚得很快,不久後,人們都知道了,大家很是佩服汪式文的為人,「汪記」的生意自然又好了很多,大家都認為,汪掌柜人品如此正直,那他賣的豬肉肯定也是最好的。

轉眼過去了三年多,這日上午,驛站信差送來一封信,是弟弟子文從開封寄來,打開信一看,汪式文高興不已,原來弟弟考中了秀才。從汪家高祖開始,已經整整四代沒有功名了,現在弟弟改了家風,怎能不高興?

汪子文在信中說,正收拾東西準備回家一趟,兩年多沒回來,想家了。母親黃氏得知兒子不久回來,喜極而泣,一家人天天盼著,盼著子文早些到家。

半月後的這天,剛過晌午,一輛馬車停在肉鋪門口,車上下來兩個年輕漢子,其中一個汪式文認識,就是胡昌的小兒子胡壯,另外一個四十開外,看樣子像車夫。

還未等汪式文開口,胡壯抱拳行禮,說道:「汪掌柜,您看我把誰給您帶回來了。」說完後,他撩起車簾,車裡半躺著一個年輕人,竟然是汪式文的弟弟汪子文。

汪子文手上和腿上還纏著繃帶,看樣子是受了傷,他見到大哥,還未開口已經淚如雨下。汪式文不及細問,趕緊將弟弟攙扶下來。胡壯遞給旁邊漢子一些銀錢,打發他離開,汪式文請他進後院,眾人落座後,才明白情況。

原來汪子文考中秀才後,就給家裡寫了報喜信,而後收拾東西踏上返家之路。不想到了尉氏地界,遭到土匪打劫,車夫被殺,汪子文被砍傷,滾落在崖底。

汪子文左腿摔斷,動彈不得,在崖下躺了兩天,已經奄奄一息,他仰天長嘆:「想不到我剛取得功名,就要命喪於此,老天真是無眼啊!」

說來也巧,汪式文將金疙瘩送還後,胡昌要分給兩個兒子,但胡奎和胡壯兄弟都不同意分掉,因胡奎在開封綢緞莊做了七八年夥計,懂得綢緞生意,兄弟二人就在開封城裡開了家小綢緞莊,三年下來,也掙了些錢財,胡家也過上了好日子。

胡壯此次回許州,是想將父母接過去住一段時間,無意間發現了躺在崖底的汪子文。自從金疙瘩事件後,胡壯心性大變,與人為善,於是就下到崖底將汪子文救起。

當胡壯得知這個年輕人就是汪式文的弟弟後,趕緊將其帶到尉氏縣城,找最好的郎中救治,也是萬幸,汪子文只是左腿跌斷,左臂受傷,其他無大礙,在尉氏休養幾日後,胡壯就雇了輛馬車,趕回許州。

事情明了,汪式文無以言表,他再三拜謝胡壯,不知如何感激。胡壯羞澀道:「汪掌柜千萬莫要客氣,與您的大義相比,在下愧不敢當,令弟逢凶化吉,也是汪掌柜與人為善的福佑,在下能為汪掌柜盡力,實乃三生有幸,這也是報答您當日的恩情。」

汪子文在家休養了三個月,腿傷已經痊癒,又過兩個月,他返回開封書院,刻苦攻讀,準備迎接秋闈。

或許真是汪式文的善心,引得上天庇佑,幾年後,汪子文第二次參加鄉試,終於如願以償,中得舉人,次年會試又中了進士,一年後被派去他方為官。

弟弟做了官,有些人就規勸汪式文,不要再做屠夫的辛苦營生了,現在弟弟當了官,你可以享受富貴了。每到此時,汪式文都微微一笑,婉言拒絕。

寫在最後:

一點善心,一點善行,對人生的影響可能會超出你的想像。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

人生軌跡,都有各種機緣巧合夾雜在其中,有許多事情都是有聯繫的,這就是所謂的前因後果。

汪式文忽得橫財而不私昧,大義送還胡家,這是前因,後來胡壯搭救其弟,才有了汪子文出仕為官,這就是後果。

民間故事:撿到女嬰,穩婆身亡,和尚說:真正的兇手就是這個嬰兒

民間故事:男子大婚,乞丐攔轎,他大聲驚呼:這個女人不能娶

民間故事:男子上門「拉幫套」,原夫暴亡,詳查才知感人真相

民間故事:公公尋花,婆婆問柳,不知何人推波助瀾?富家險遭慘變

民間故事:收留落魄女子,家中雞群遭殃,老漢說:黃皮子是在救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