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體化——世界的中心在哪裡?

雲竹文齋 發佈 2022-04-26T22:37:49.806649+00:00

從近現代到當前,西方文明一直主導著世界,西方的思想、文化、經濟、意識形態都輻射向地球的所有國家。然而,世界在進步,文明在發展,人們的觀念在改變,曾經的認知也會發生變化。

從近現代到當前,西方文明一直主導著世界,西方的思想、文化、經濟、意識形態都輻射向地球的所有國家。因而許多西方人從自身的視角出發,認為西方是世界的中心,其它則是被輻射的區域,涵蓋了輻射的路徑以及所到達的邊緣。

然而,世界在進步,文明在發展,人們的觀念在改變,曾經的認知也會發生變化。是否真的有個主宰世界的中心?這個中心到底在哪裡?這個問題以前有人問,也許將來還存在;它並不容易回答,以至於可能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不可否認的是「世界的中心」的確是看問題的一種視角,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地球上確實存在過多種文明,而每個文明在其輝煌的時期都可能是世界的中心。許多人認為有多少種文明,就有多少個「世界的中心」,就有多少種看世界的視角。

其實,過去許多地理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等都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曾經的東方、地中海、非洲、亞洲、北美都成為他們研究的對象。他們的一般認知以及得出的結論,可以幫助人們了解世界文明中心在地球上的演變。

先從一幅古老的地圖說起。公元前6世紀前後出現的一幅地圖《巴比倫世界地圖》(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將巴比倫置於世界的中心。


非原圖,古巴比倫王國的大致位置

距今約4000年前,人們在西亞的這片土地上建立了國家,被後世稱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裡產生了人類歷史上完整的第一部法典,還流傳著最早的史詩、神話、藥典、曆書等,被譽為是人類文明的搖籃,當然也是西方文明的搖籃。

雖然在不斷地被征服的過程中,古巴比倫最終消亡了,但是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到地圖繪製者對這塊土地有著怎樣的偏愛。整幅圖以巴比倫為中央,向外延伸。

1581年歐洲人則繪製了另一幅世界地圖《賓廷三葉草世界地圖》,作者從另外一個視角展現了他眼中的世界。世界被畫成了一朵三葉草的形狀,三葉草的葉瓣從一個匯聚點生長出來。


在地圖上,地中海西岸的耶路撒冷城位於地圖的中央,耶路撒冷周圍環繞著亞非歐三大洲,三大洲分別位於三葉草的三個葉瓣上,亞洲和歐洲位於耶路撒冷的右方和左方,非洲位於耶路撒冷的下方。

在畫者的筆端,他將耶路撒冷畫在亞非歐三大洲的中心節點位置,在某種程度上這是有道理的,歷史上不同文明正是在此交匯、衝突、融合、演變,而耶路撒冷也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城,教徒們都將其視為世界的中心,至今依然。

據猶太智慧書記載: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在宗教節日,教眾們紛紛向著這座心中的聖城朝拜,這裡幾乎匯聚著全世界的目光。

時間來到了19世紀末,倫敦的一張著名報紙上刊發了《帝國聯邦:1886年世界地圖上的大英帝國》,這是一幅採用了投影技術製作的世界地圖,顯而易見,地圖上的中心便是英國本土。


此時,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正處於最輝煌的時代,它是無可爭議的世界的中心。

自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新興的霸主,開始不斷地擴張海外殖民地。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年),大英帝國步入了全盛時期,世界各地都有其殖民地,因此也被稱作「日不落帝國」。

該地圖上以穿過其首都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使用紅色區塊來標示出當時大英帝國本土及其世界範圍內的領土和殖民地,並在相關殖民地旁用標示出殖民地的面積、人口與資源等信息。

我們中華民族也很早就有天下之中的意識,所謂「天圓地方」的成語就包含有這層意思。「中國」這個名稱的含義就起源於三千年以前的周朝,周初封邦建國,周天子認為自己的邦國位於天下大地的中央,率領著周邊諸多諸侯與民族,所謂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因而對自己居住的地域的有了中央之國的稱謂。


中國的名稱在後代一直沿襲下來,其泛指中原王朝管理下的統一王朝的概念,隨後還衍生出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

二十世紀初,世界中心的概念又有了新的發揮。英國地理學家麥金德提出了世界島的概念,源於1902年他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發表的文章《歷史進程中的地理要素》。在這篇文章中,他將諸國地理位置優劣進行對比分析,進而拓展到地緣政治分析,再推廣到全球視野。最後總結得出了世界島的概念。



麥金德認為,地球由兩部分構成。由歐洲、亞洲、非洲三大洲組成的世界島,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多、最富饒的陸地組合。向外延伸出去,是一系列相對孤立的大陸與島嶼,如美洲、澳洲、日本及不列顛群島。

麥金德預言,世界島中必然會有一個強大的內地國家來主宰,進而主宰整個世界,他說:「誰控制了東歐誰就控制了心臟地帶;誰控制了心臟地帶誰就控制了世界島;誰控制了世界島誰就控制了世界」。

麥金德的上述世界島的理論影響非常之大,得到了許多國家元首和政治家的認可。以至於有人認為它是導致兩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之一。當今,美國戰略依然圍繞著世界島的概念做文章,不過它是將中東視為心臟,企圖立足於中東,進而控制和稱霸世界。

事實上世界並沒有地理概念上的中心,人們熟知的麥哲倫環球航行已經證明了地球是個近乎球體的天體。在此之前,地球上的人類各族群由於地理知識的缺乏,並不了解地球的基本地理情況,因而也不可能有絕對地理中心的概念;反而由於受到自然環境的限制,不斷遷徙避害趨利,人們總是要選擇適合生存的地方繁衍生息。

今天,美國人繪製的世界地圖仍傾向於將美國放在地圖的中心;日本人繪製的世界地圖傾向於將日本放在地圖的中心;中國人繪製的世界地圖也傾向於將中國放在地圖的中心;一些澳大利亞人繪製的世界地圖甚至使南半球位於上方。

不難理解,以上這些都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做法。因此,聯合國在設計會徽時試圖避免這種「自我中心主義」,設計出了以北極為中心的會徽。

本文前述幾張地圖所表達的「世界的中心」的確體現了一種主觀色彩,其在歷史的某個階段確實存在,所謂的「世界的中心」是相對的概念。

很明顯,世界的中心是主觀建構出來的,人們根據自己的需求或自我中心意識,建構了世界的中心。假如有一位地理學家來回答地球中心的問題,那他一定會說,地球的中心是地核!

今天的世界正在走向全球一體化,從經濟方面來說即世界經濟一體化,世界各國經濟之間彼此相互開放,彼此合作,形成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的有機體。


網際網路的出現加速了世界的一體化。世界未來再無中心,它將成為一個有無數城市為節點的網狀結構,在這個網上,資金、信息、人才、貨物、文化將多向流動,而且沒有終點,永不休止。

世界將真正成為一個巨大的村落




謝謝閱讀,請持續關注公眾號 「雲竹文齋」!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是一種美德,讓更多需要的朋友看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