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歷史上幾位開宗立派的風水大宗師

潮汕民間故事 發佈 2022-04-27T19:11:42.913961+00:00

風水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稱青烏術、青囊術,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作堪輿。風水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它是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哲學,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風水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稱青烏術、青囊術,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作堪輿。風就是元氣和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風水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它是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哲學,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比較完善的風水學問興起於戰國時代。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達到「天人合一」,早期的風水主要關乎宮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選址、座向、建設等方法及原則,為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玄學。

中國是一個傳統文化十分豐富的國度,中國的奇人異士遍布大江南北。以風水來說,早在幾千年前就有很多先賢發現了人的居住環境風水好壞會對人產生相應的吉凶影響,墳墓風水好壞,會對後代起到富貴貧賤的影響,於是風水學就被這些先賢們以理論的方式記載下來,並且一代又一代的不斷流傳至今。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有精英人士,都有狀元之才。看風水這個行業在中國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很多奇人異士,他們有的是高官,有的是才高八斗卻兩袖清風幾十年如一日研究風水術並且利用風水術行善積德,造福後代。下面介紹中國看風水最厲害的幾位風水宗師:

1、地理風水宗師郭璞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純,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聞喜縣)人。兩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風水學者,建平太守郭瑗之子。

西晉末年,郭璞為宣城太守殷祐參軍。晉元帝時拜著作佐郎,與王隱共撰《晉史》。後為大將軍王敦記室參軍,以卜筮不吉勸阻王敦謀反而遇害。王敦之亂平定後,追贈弘農太守。宋徽宗時追封聞喜伯,元順帝時加封靈應侯。郭璞除家傳易學外,還承襲了道教的術數學,是兩晉時代最著名的方術士,傳說他擅長預卜先知和諸多奇異的方術。他好古文、奇字,精天文、歷算、卜筮,長於賦文,尤以「遊仙詩」名重當世。郭璞是中國風水學鼻祖,其所著《葬經》,亦稱《葬書》,對風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論述,是中國風水文化之宗。

2、第二代風水祖師丘延翰

丘延翰,字翼之,曹魏毌丘儉之後裔。是中國歷史上第二代風水祖師,第二代易學、堪輿學的偉大傳承者。

永徽(650~655)時有文名,范越風高弟,嘗游泰山,於石室中遇神人,授玉經,即《海角經》也。洞曉陰陽,依法扦擇,罔有不吉。開元(713~741)中為縣人卜葬地理氣,交見太史奏曰:『河東聞喜有天子氣』,朝廷忌之,斷其所扦山,下詔捕之,大索弗獲,詔原其罪,詣闕下陳陰陽之說,以《天機素書》等書進呈,秘以金函玉篆,號《八字天機》,賜之以爵,拜亞大夫之官。祀『三仙洞』。撰有《撥砂經》一卷,《銅函記》一卷,《五家通天局》一卷,《金鏡圖》一卷,《海角經》一卷,《唐蒙求》三卷」。

丘延翰生前,因為裴氏之卜引來不快,便再度離鄉背井,沿師郭璞南下路線來到江南,發現東南地域,尤其是以江蘇、江西、福建、浙江為中心的地域,文化發達,神鬼信仰十分濃烈,風水因此而獲得良好的生存空間,風水埋論雜亂紛呈,堪輿名流輩出,尚祀、重浮屠之風盛況空前。丘延翰來到這裡後很快加入其風水堪輿名流隊伍中,出入於官邸民宅,與當地曾派不謀而合,頗受敬仰。到了僖宗李儇時代(874—879),曾任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的楊筠松,十分喜愛風水,並以地理術行於世,其著《疑龍經》、《撼龍經》、《黑龍經》、《36龍》等傳於世。考其理論,皆不出乎丘延翰的八字天機之說,特別令人感慨的是其天門、地戶、鬼門、人門的提法,竟可追溯到郭璞《山海經注》的傳說里:「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戶,西南為人門,東北為鬼門」,「西北立龍飛翼之樓,以象天門,東南伏漏石竇,以象地戶」,並以天門、地戶說用來比喻水口,影響了一帶城市布局和民宅建築。我們尋根問其楊先生的相宅術來自何方?東南各地流傳著一個無史可查的傳說,人們說楊筠松乘黃巢起義破京之時,乘機竊走皇宮藏書丘延翰的玉匣金經,而後結友入崑崙山苦讀體驗,後返回故居虔(今江西贛州市)行風水地理術為民相宅、相墓、除災攘福,深受當地民間敬慕,人稱救貧先生。

根據風水宗師的傳承脈絡,可以如此推斷,丘延翰才是東南地區風水之祖師,而名盛一時的楊筠松實為其徒,而丘延翰之師乃同鄉晉代郭璞,鑑於此,可以說丘延翰是中國歷史上第二代風水祖師,第二代易學、堪輿學的偉大傳承者。

3、地理風水宗師楊筠松

楊筠松(834年4月20日-900年3月12日),俗名楊救貧,名益,字叔茂,號筠松,唐代竇州(今高州市馬貴鎮)人,著名風水宗師。楊筠松為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為唐朝著名地理風水學家。名益,別號玄赤,世稱『救貧先生』。因為其用地理風水術行於世,使貧者致富,所以世人稱其為「救貧」先生,後人由此也稱其為「楊救貧」。


4、風水大宗師李淳風

李淳風(602年-670年),道士,道號黃冠子,岐州雍縣人(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唐代天文學家、數學家、易學家,精通天文、歷算、陰陽、道家之說。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人。咸亨元年(670年),李淳風卒,唐高宗李治又頒「追復昭」,追復李淳風為「太史令」。


5、地僊風水宗師司馬頭陀

司馬頭陀生於唐末,活動於宋初。曾學習堪輿之術,歷覽洪都(南昌)諸山,欽定佳穴170餘處,多有所驗。一日在拜見奉某百丈(即禪宗高僧)時說:「我在湖南覓得一山,可住一千五百善知識者。」百丈問:「老僧可否住得?」答曰:「不可。」然後指著旁邊在座的華林覺說:「此為主人也。」後來李景讓率眾人建廟於此,請朝廷賜號「同慶寺」,此地遂成禪學中心。結果與其預言一樣。其著作有《水法》、《司馬頭陀地記》傳世。

6、地理風水大宗師賴布衣

賴布衣,原名賴風岡,字文俊,道號布衣子,故也稱賴布衣,又號稱「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縣鳳山岡人。生於宋徽宗年間(公元1101~1126年間)。曾任國師,後受奸臣秦檜陷害,流落民間,足跡踏及全國,以風水術扶危濟困,助弱抗強,留下了許多神話般的傳說。


7、國師廖均卿

國師廖均卿寧都人,明十三陵首席選擇家,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皇后徐氏崩,上命禮部尚書趙羽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往擇地,得吉於昌平縣黃土山,及車駕臨視,封其山為天壽山,以七年(1409年)五月己卯作長陵,……自是列聖因之,皆葬於長陵左右而同為一域焉。

8、風水大師徐善繼、徐善述兩兄弟

徐善繼、徐善述,德興人,初補本邑癢生,因親喪未葬,故與弟善述究心堪輿之學。因得吳景鸞遺書於天門白雲洞遂深明其奧,指示陰陽休囚每每靈驗。馳名於閩南各縣。其易學知識之淵博,也深得當時士大夫欽佩。所著有《地理人子須知》等。

《地理人子須知》全面詳盡的將龍砂穴水悉數論述;不只是摘抄前人成糶,更將自己的思考、心得、經驗和盤托出,坦誠不藏私。另外考證風水名家的歷代案例很多,是古代記載最多的,極利於學習者參考摸索,是眾多堪輿風水著作中的名著,集地理風水之大成。

9、地理風水宗師地僊虱母仙何野雲

中國風水文化史有一個特別的風水先生,他原為元末明初陳友諒軍師,友諒兵敗後,流落潮汕為人營造陰陽兩宅無數。化名何野雲,取其不知何方而來,閒雲野鶴之意。後以何野雲聞名!

何野雲者,世稱「跳蚤仙」(潮汕話叫「虱母仙」)、邋遢道士,羽化成仙后尊稱:何野雲仙師、龍尾聖王、龍尾爺、龍爺。其人上知天文、下識地理、風水五行,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虱母仙何野雲對潮汕地區民間的民俗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虱母仙何野雲因為功德卓著,深得潮汕百姓人心,升仙后潮汕各地都有廟以紀念仙師,四時香火旺盛。如今在潮汕的各鄉各里虱母仙何野雲是家喻戶曉。

古往今來,除了少數極忠臣良將和有功德之人死後能夠廟食之外。此外尚有各行各業的祖師爺,像建築的祖師爺魯班、教育祖師爺孔子、法官祖師爺包拯、小偷祖師爺時遷……在過去傳統的中國,他們受各行各業徒子徒孫的祭拜。而風水業的祖師爺除了郭璞、楊公和祖師級賴布衣能夠廟食之外,就只有何野雲了!

而郭璞之所以廟食,在於皇帝立廟,楊公祠則為三僚後世風水師尊崇,賴布衣則於江西、福建、廣東各有一廟,乃百姓所立。


而賴又與何野雲相類,何祠宇為民眾感其恩德而建,以托何之庇佑!但何與上述其他幾位祖師則又不同,其他幾位祖師於行業內無人不知,民間知之者少數,且均留下傳世之著作。

不同者,虱母仙何野雲知名在於潮汕,影響範圍不及其他幾位祖師!但其在潮汕則留下供後人憑弔的陰陽宅名作及動人傳說。對一方百姓影響力之深度,則前述幾位祖師不足比,虱母仙何野雲在世之時被奉為虱母仙(因放浪形骸、外表邋遢、虱子滿身),逝後則被奉為韓江、榕江、練江三江水神。潮汕地區為其立廟大大小小多達二百多座。甚至遠在重洋之外的泰國也有仙師廟。以一介風水師而能受一方廟食,萬千民眾香火,由古及今,所見乃此一例,則非其他祖師所能比!虱母仙何野雲留下讓後人津津樂道的無數風水作品。單此一點,虱母仙何野雲可為後世風水師和一方百姓景仰。


-

-

陳友諒軍師,化名何野雲介紹:

何僊者,俗稱虱母仙,化名何野雲(公元1325~1393年)。公元1360年,何野雲事助陳友諒,揭西金和鎮仙坡村楊氏二世祖仕崇公跟何野雲一樣同在陳友諒的陳漢政權為官。這就是何野雲與楊仕崇公同朝為官的來歷。後來1363年鄱陽湖一戰陳友諒敗亡。陳友諒兒子陳理摔殘部投降朱元璋,楊仕崇公隨陳理投降朱元璋。後仕崇公跟隨朱元璋轉戰江浙與元軍作戰,屢立戰功。後在一次戰役中,仕崇公與元軍作戰力竭而死,後白馬駝回其屍體。公去世後,馬絕食而死。戰馬葬於公墓右側,稱義馬墳。現墓仍完好。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大封諸將,楊仕崇公被追封為兵部侍郎。(揭西仙坡村楊氏族譜有載,後人可證明)。

楊仕崇公在明朝剛建立時已戰死。資料來源於揭西仙坡村記載,該村後人可為證。而冒認祖宗,攀附名人者,既然將楊仕崇公時光穿越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期間。攀附名人者時光穿越的目的, 是為了安排楊仕崇公與他們的祖先同朝為官。真是荒唐,貽笑大方。

而當時陳理投降朱元璋時,何野雲一臣不事二主,不願投降朱元璋,所以他隱姓埋名流落潮汕。何野雲不事二主的品格,後來在潮陽五皈寺效法文天祥登沙丘望故主,並且在華古岩效法文天祥題字,再一次得到了體現。甚至到了何野雲臨終時,也囑咐養女趙氏和鳳崗主人盧寬公,墓碑打「元」字,即元朝人,認「元」不認「明」。寓意不向政敵朱元璋的明朝屈服之意。這是何野雲一臣不事二主品格的又一次表現。

後來何野云云游到揭西仙坡村,在楊家逗留了三個月,感念舊時與楊二世祖同朝為官之誼,指點楊氏後人建了寨門和祠堂,留存至今。仙坡鄉鄉民因虱母仙幫助開創仙坡鄉大寨門有功,於大寨之東建「三山永峙」廟供祀虱母仙,廟中左邊祀隴尾老爺。

時間證明,符合陳友諒兵敗後的時間

何野雲在「五皈寺」附近為高氏建祠堂,步至寺遊玩,「五皈寺」碑刻證明,洪武一年(1368年)何野雲已經在潮汕,此時何野雲43歲,正值中年。

詳情可參考關於「五皈寺」的文章


陳氏始祖墓可以證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何野雲在潮汕。潮陽明朝陳氏始祖墓碑碣留有:「洪武六年國師何野雲」,此時何野雲應該是48歲左右,正值中年。由此可知,其事助陳友諒是其40歲左右的中年時期。他曾為陳友諒軍師,故碑碣為國師何野雲。

再有,據清《鳳港盧氏族譜》載:「明四世祖,諱寬,字似鵠,號居士。寬公為鳳港四世祖。生於元朝至正癸未,卒於明朝洪武廿七年甲戍,即公元(1343年一1394年),公葬南山馬腳埔內觀音嶺(現兩英鎮新寮門村後,座坤向艮),一名飛鳳地,此墓相傳何諱野雲先生獻圖。先師常住我四世祖家中,後化身,骸骨埋鳳頸下手砂」。依據《鳳港盧氏族譜》可知,盧寬公終於1394年,而何野雲早一年仙逝於1393年(盧氏安葬何仙骸骨於鳳港鳳頸下手砂,即現在的何僊陵),而盧寬公墓是何野雲先生獻圖而造,不是何仙親做。

虱母仙何野雲在潮的時間證明

五皈寺記載,1368年,何野雲到沙隴為高氏建祠堂,在五皈寺效法文天祥登沙丘望帝,懷念故主陳友諒。1367年在華古岩隱居期間,亦效法文天祥,題字抒懷,留下了「奇峰突兀名華古,勝跡永留南山上」的對聯,刻在柱石上。1368年,何野雲建陳店山門村寨門,1369年,何野雲建陳店草尾村寨門。1373年,何野雲建潮陽陳氏始祖墓。種種這些事跡,從時間上證明,明朝剛建立的時候,1368年,何野雲已經在潮汕了,這個證明自古以來傳言的何野雲是陳友諒軍師從時間上來看是吻合的。

整理的部分有時間記載的虱母仙何野雲在潮事跡

詳情可以網絡搜索相關的事跡

虱母仙何野雲在潮作品很多,由於年代久遠,大部分何野雲在潮的事跡都沒有時間記錄,或記錄不詳,上面表格整理了部分有時間記載的何仙在潮事跡,歡迎有相關資料的朋友補充,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被塵封的何野雲事跡和記錄不斷被揭開神秘的面紗,展現在人們面前。朋友們一起探討,功德無量!

-

-

虱母仙何野雲是陳友諒軍師的證據

-

-

何野雲是陳友諒軍師的身份,兩本官方書籍《貴嶼古今人物辭典》和《潮陽縣貴嶼鎮志》都有記載,下面是內容.

何野雲臨終時情況,有詳細的說明記載。何野雲留有遺詩一首,說明了他的來歷:

《貴嶼古今人物辭典》和《潮陽縣貴嶼鎮志》都有記載

我本漢室一丈夫,

鏖戰異族驅北胡,

鄱陽一戰失首領,

埋名匿姓來於斯。

這首遺詩,何野雲自稱漢室一丈夫,而漢室就是陳友諒的大漢政權。鄱陽湖一戰失去首領陳友諒後,隱姓埋名來到這裡。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何野雲就是來自陳友諒的部屬。

其二:虱母仙墓碑:「元」字,寓意何野雲不向政敵朱元璋的明朝屈服之意

清《鳳港盧氏族譜》記載,何野雲化身後,骸骨埋鳳頸下手砂。

《貴嶼古今人物辭典》:何野雲墓,是根據何野雲臨終前的囑咐安葬的。墓碑上的題字,也是何野雲授意的。現在的何僊陵里,何野雲墓的墓碑,是古時流存下來的。墓碑上刻的是:「元地僊虱母山先生墓」。讓人奇怪的是,何野雲在潮做風水師,是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3年),並且終老於洪武25年,都是明朝時代。為什麼墓碑上刻的是「元」朝呢?《鳳港盧氏族譜》對此也有記載:「「元」字,寓意何野雲不向政敵朱元璋的明朝屈服之意。」,何野雲的遺志是認「元」不認「明」。所以墓碑上刻的是「元」,而不是「明」。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此墓碑為文物保護單位,不是現代杜撰的新墓碑,即照片中間發黃的那塊為古碑留存至今。

-

另外,照常理,墓碑應該寫的是姓名,仙師墓碑沒有寫姓名:何野雲,而是寫虱母山先生,是因為「何野雲」是化名、易名之故,不是虱母仙的真正姓名。何野雲兵敗後來到潮汕,何野雲對於他當初擇錯主人極度後悔,希望徹徹底底的跟舊時往事告別,不願再提及傷心往事。所以改頭換面,以另一個姓名出現在潮汕,重新做人,所以化名何野雲。就算到去世的時候,也不願將原來自己的本名打在墓碑上,他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

-

除了貴嶼的官方和非官方的書籍文獻有何野雲是陳友諒軍師的記載,臚崗鎮港頭《張氏族譜》也有類似的記載,何野雲曾經去拜謁參觀港頭二世祖墓。所以張氏族譜記載了何野雲這個事跡,並且記載了何野雲的生卒、生平簡介,還有何野雲墓。

西隴村歷史悠久,始創於宋,何野雲的到來,讓西隴的發展上了一個新台階,對於真正的歷史,西隴是有記載的。西隴村也記載,何野雲是陳友諒軍師。

-

小結

上面何野雲在潮活動的時間證明,還有何野雲的遺詩,還有何野雲墓碑上題的字,還有《鳳港盧氏族譜》,《貴嶼古今人物辭典》,《潮陽縣貴嶼鎮志》和《港頭張氏族譜》,這麼多證據,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同時證明了,何野雲是陳友諒的大漢政權的人物。這跟自古以來的傳言,何野雲是陳友諒軍師的身份,是一致的。

所以,何野雲是陳友諒軍師,是毋容置疑的。質疑的人,一定是別有用心,利益驅使,顛倒黑白。

-

-

實事求是的《鳳港盧氏族譜》

鳳港四世祖嫲純一趙氏相傳是虱母仙何野雲的養女。趙氏生於1347年,而何野雲生於1325年,養父與養女相差22歲,古時結婚早,這是符合常理的。這也證明了,《鳳港盧氏族譜》是實事求是的記載的。虱母仙何野雲沒有子女,而只有盧家媳婦這個唯一的養女,所以從另外一個角度說,現在的鳳港盧家子孫,就是虱母仙何野雲先師"無血緣"的後裔。

據清《鳳港盧氏族譜》載:「明四世祖,諱寬,字似鵠,號居士。寬公為鳳港四世祖。生於元朝至正癸未,卒於明朝洪武廿七年甲戍,即公元(1343年一1394年),公葬南山馬腳埔內觀音嶺(現兩英鎮新寮門村後,座坤向艮),一名飛鳳地,此墓相傳何諱野雲先生獻圖。」。依據《鳳港盧氏族譜》可知,盧寬公終於1394年,而何野雲早一年仙逝於1393年(盧氏安葬何仙骸骨於鳳港鳳頸下手砂,即現在的何僊陵),而盧寬公墓是何野雲先生獻圖而造,不是何仙親做。

-

從四世祖嫲和祖公的生卒年的記載,還有葬地的記載,可以看出《鳳港盧氏族譜》是實事求是的記載的。所以對於何野雲的記載,也必然是實事求是的。

-

賢人護衛,何野雲墓得以保存

何野雲墓原來葬於江邊鳳頸下手砂,後來,由於練江河道淤積,水位抬高了,原來墳墓位置被淹了。族譜記載,直到1963年特大乾旱,練江乾涸。虱母仙墳墓露現,當時貴嶼公社書記張瑞江囑咐當地幹部作為文物予以保存虱母仙墓,移到岸邊。傳說當年遷墳時,裡面還存一副道袍,一支塵拂,和少量遺骸, 因歷史久遠,大部分骸骨化掉了。至「文化大革命」時貴嶼公社革命委員會主任蔡名池暗示村幹部把墓碑埋入地下,逃過了一次「砸爛」之厄。後來虱母仙墓被遷到現在的位置。

道袍和塵拂證明何野雲是一位道人。

從一些傳說,比如「鑿仙泉救難」、「坑水變酒嫌無糟」等,也可知虱母仙何野雲當時是以道人的形象行走在潮汕大地的。

虱母仙何野雲其遺作《何野雲潮州名地鉗記序》中言道:「誰識仙風道骨」,進一步證明虱母仙何野雲是一位道人,這個事實是有多方證明。

-

虱母仙和化名何野雲名字的由來

「何野雲」是陳友諒軍師的化名的意思,「何」即暗含有「自己不知自己從何而來」,或者說「不願告訴世人自己是從何而來」的意思;似在暗示自己「改名換姓後隱居山林」之意;「野雲」就更好理解,意思是「從此不問政治,不捲入俗世紛爭,不貪俗世凡塵的榮華富貴,甘心寄情山水,過閒雲野鶴的生活,樂得安逸超脫。」這樣理解則完全與何野雲其遺作《何野雲潮州名地鉗記序》記載及民間傳說相吻合。

虱母仙何野雲其遺作《何野雲潮州名地鉗記序》結尾處有詩曰:

何人曉得是神仙
野鶴孤飛年又年
雲開露出牛眠地
留與人間種福緣

此詩是一首藏頭詩,每一行第一個字連起來,即「何野雲留」,表明是何野雲留的詩句,亦表明仙師在潮汕地區的作品,是留給潮汕地區的一筆文化遺產財富。第二句「野鶴孤飛年又年」,表明何野雲自從陳友諒兵敗後,多年孤身一人的落寞心情。第三句的「牛眠地」,比喻風水寶地,何僊幫潮汕各村各寨做的各項工程建築,都是其高超技藝的結晶。最後一句,表明何僊與潮汕人民的緣分,暗含勸世人為善結善緣。

明初洪武年間,何野雲來到潮汕後,便開始隱逸於荔枝岩,風門古徑,徑腳仙寮,鄒堂山麓「隱仙洞」(曾贊「山前好面堂,鄒堂好後壁」),桑浦山金雞把後門,大南山東麓華古岩(曾題寫「山勢突兀名華古,勝跡永留南山上」的詩句),鳳港村,仙門城等地。何仙行蹤飄忽莫測。到了後來,便經常居住在鳳港盧氏四世祖盧寬家中。並以擅長造祠堂廟宇、名勝亭閣、圍築鄉里、造橋通津、掘井泉、修築渠道以利航運著稱鄉里。何仙還以善占卦、擇風水稱譽鄉眾。何仙又被稱為地僊,其足跡廣布潮汕各地。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何仙逝世,享年68歲。盧氏主人,遵其囑咐,在鳳港鄉外鳳頸處,為他修築了一處墓穴,並鐫其銘曰:何僊陵。

何野雲技藝高超,無所不通,為潮汕先民做了很多好事,但因其形骸如「濟公」放蕩不羈,性格乖僻,常常弄得衣食不保。他身披道袍,四處遊蕩,形象髒亂,袍服上「跳蚤」成群,但卻能矢口成讖,言吉凶屢屢皆驗,故而潮汕先民便稱他為:虱母仙、邋遢道士。他精通地理術數,不計報酬幫助民眾擇吉厝宅及墓葬風水、同時指點建築布局。傳說有一次,潮陽某村在初建村時,大戶員外請來虱母仙指導建造一座「鎮宅保村居風水」的宮廟,廟宇建成員外請他為其廟命名,虱母仙建議稱為「龍尾爺宮」,此後「何野雲、虱母仙」又被人們演化成為「龍尾爺」。

《潮陽縣誌》記載

明朝隆慶《潮陽縣誌》和光緒十三年(1884)《潮陽縣誌》都有關於虱母仙的記載,原文:「明初有虱母仙者,精於青烏之術、至潮陽為人擇地,而多不扦穴,聽人自得之,矢口成讖,後吉凶皆如券,每遇其蹲坐處,則多吉地,故人往往陰識之以為驗。或曰:即何野雲也,從陳友諒而敗,佯狂來此,然終不得而詳,居止無定,多在鳳港盧家,其鄉外有冢累然,傳為所葬處。」

供奉虱母仙的廟宇

一代梟雄陳友諒軍師,易名何野雲,民間稱虱母仙,成為潮汕地區一方保護神,乃是潮汕一大獨特的民俗。虱母仙何野雲因為功德卓著,深得潮汕百姓人心,升仙后潮汕各地都有廟以紀念仙師,四時香火旺盛。潮汕人為紀念何野雲,建廟供奉。主要有:潮陽貴嶼何僊陵、仙湖福天宮、仙城安樂三仙宮、揭東風門古徑三仙廟、博羅普濟寺、普寧樹腳村雲昌殿、潮南峽山龍尾廟、揭西黃山王公廟、潮州鰲頭龍尾廟、汕頭岐山古廟、金港龍尾廟、南畔寮龍尾廟、高埕古廟、佳和善社、東墩龍尾廟、兩英鶴豐紫雲觀三仙廟、揭西仙坡鄉三山永峙廟、洪陽虱母仙廟以及澄海港口龍爺廟等。現潮汕祭何野雲(龍尾聖王)的廟宇達60餘座,義社(父母會)龍尾聖王神壇更是無法統計,僅汕頭龍湖區下蓬鎮各義社(父母會)會所供奉龍尾聖王就多達近百座。

-

思考1:朱元璋為什麼沒徹底追殺陳友諒軍師?

從另外一個史實來推測,為什麼朱元璋不會追殺失蹤了的陳友諒軍師。鄱陽湖大戰陳友諒死後,陳理率眾退入武昌據守,眾將擁友諒兒子陳理為帝,不久,明兵破武昌,陳理降,元末第一猛將張定邊遁入佛門(在福建泉州晉江靈源山上隱居,採藥救人,當地有很多他的傳說。後來活到99歲,明朝已經換了三個皇帝。作為曾經跟張定邊共事過的陳友諒軍師,到潮汕而為地僊,他們兩人算是各有所歸了),後朱元璋封陳理為歸德侯,禮送陳理出境入朝鮮,後終老於朝鮮。朱元璋對陳友諒的老父老母也予以善待,陳友諒的哥哥陳友才得到父母侄兒安全的消息後,也率部投降。

思考2:手上沾過血的陳友諒軍師有可能是仙嗎?

《楞嚴經》中有言:「無一眾生而不具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這兩句經文的方便說法。在佛家看來,眾生皆有佛性,即便是過去作惡多端的「壞人」,若能改換心性,棄惡從善,也可成就菩提佛果。譬如《法華經》當中,佛陀就為「出佛身血」的提婆達多授記,未來當得做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這樣成了勸導惡人停止作惡,一心向善的經典之語。

《左傳·宣公二年》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思考3:"傍名人"現象 冒名頂替

近年來各種"傍名人"現象見諸於報導,網絡搜索很多這方面的信息。名人故里爭奪之風愈演愈烈,從神話傳說、三皇五帝,到先秦諸子、三國群英,甚至佳麗、反派。風起雲湧的「故里爭奪戰」,女媧、炎帝、牛郎織女等傳說人物,老子、西施、曹操等眾多歷史名人都未能倖免。

因為虱母仙何野雲在潮汕家喻戶曉,但是其真實身世又沒有官方說明。利益驅使,虱母仙無可倖免地,被"傍名人"了。有的人牽強附會,說虱母仙故里是他們某某地方的,他們會杜撰一些理由及文獻佐證他們的觀點( 真實性存疑,在電腦排版非常方便的今天,編輯列印幾本文獻非常方便),但其實是破綻百出,經不起推敲;有的人把虱母仙在潮汕為民謀福的故事,杜撰安插到他們的祖先身上;有的人否認虱母仙何野雲曾為陳友諒軍師,理由是他們的祖先何野雲其實是個大官(這樣只能說明他們的祖先何野雲,跟潮汕虱母仙何野雲是不同的兩個人,同名同姓古來有之);有的人說他們的祖先壽命跟潮陽鳳港何僊陵記載的壽命不同(同樣只能說明潮汕虱母仙何野雲跟他們的祖先是不同的兩個人)。

他們2021年新建了一個墓,宣稱是明朝何野云為自己親點的墓,在2021年新建的一個墓,會是600多年前虱母仙的墓嗎?如果是,漫山遍野的無主墳都可以宣稱是虱母仙的墓了!

而不同的是,潮汕很多遺蹟都是文物保護單位。清《鳳港盧氏族譜》記載何野雲「先師常住我四世祖家中,後化身,骸骨埋鳳頸下手砂」,即現在的潮陽貴嶼鳳港何僊陵。 何僊陵面朝練江支流,逆水朝堂,位於鳳港村鳳地的鳳頸處,才是真正的風水寶地。而且潮陽何僊陵有古時的墓碑存記,還是文物保護單位。

洪武一年何野雲在「五皈寺」附近為高氏建祠堂,步至寺遊玩,「 五皈寺」碑刻證明洪武一年(1368年)何野雲已經在潮汕,此時何野雲43歲,正值中年。而冒認祖宗攀附名人者,此時14歲。

詳情可參考關於「五皈寺」的文章

1369年,明洪武二年,何野雲在陳店為指點草尾鄉建寨門,此時何野雲44歲。而冒認祖宗攀附名人者,此時15歲。

而虱母仙幫潮陽陳氏始祖建墓在 洪武6年(1373),有碑碣為證:「洪武六年國師何野雲」,虱母仙此時應該是48歲左右。而虱母仙建鄭南山夫婦合葬墓於 明洪武九年(1376),虱母仙此時應該是51歲。此兩墓都有碑碣為證。而冒認祖宗攀附名人者,此時19歲。

*

何野雲(1325~1393年)到潮時候的年齡,是一位風水師適宜的從業年齡,因為做風水師,一需要經驗,中年以後風水技術和經驗才逐漸豐富,太年輕無經驗和閱歷;二需要體力,尋龍點穴需要滿山跑,尋龍有時需要一天走幾十里,沒有體力支撐根本無法完成,何野雲到潮時間正是其作為風水師的良好從業的年齡。一些"傍名人"假冒虱母仙者說其祖先80到100歲也還在為人造風水,我是不相信的。明朝時候人的平均壽命沒有現代長,人生七十古來稀,那個年代上70歲的老人家走路都蹣跚,更不要說80歲,100歲的老人,如何能夠在沒路的荒野上爬山涉水尋龍?

*

未成年的兒童可以做風水師嗎?

而按照某些人的說法,他們號稱何野雲是他們的祖先,而他們的祖先生於1354年。在洪武一年(1368年)真正的虱母仙何野雲在「五皈寺」附近為高氏建祠堂,此時冒認祖宗的祖先才14歲;在洪武二年(1369年)真正的虱母仙何野云為在陳店草尾鄉建寨門,此時冒認祖宗的祖先才15歲;在洪武6年(1373年)建陳氏始祖墓的時候,此時他們的祖先才19歲。14歲就來到潮汕做風水先生幫人建造宗祠和墳墓?這不合常理,哪位主家會請未成年的兒童來做風水師嗎?由此可知,他們宣稱的何野雲是他們的祖先,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完全是蹭名人熱度。

如此種種,是希望通過「傍名人」吸引人去投資發展旅遊業?他們的"傍名人"並不會被潮汕人民所認同。製作一些所謂的證明文獻很容易,因為現在電腦排版方便,一天可以製作幾個書籍文獻。只用幾本不知來源的書籍,沒有古文物,想顛覆潮汕人民自古以來對何野雲是陳友諒軍師的事實認知,是對仙師何野雲的不公,是不可能成功的。所謂謠言止於智者。「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

亂認祖宗,亂編族譜,古來有之 (網絡摘抄)

文天祥曾論,"家之有譜猶國有史也,史以記事實,譜以昭穆,昭穆能明,則家派無可不顯哉。"而清代史學家章學誠更直言,"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他將家譜與州志,甚至國史相提並論,更顯出家譜的意義重大。

網絡上關於「亂認祖宗,亂編族譜」的文章很多,古來有之,有些人攀附成風,有些家譜更是肆意認祖,甚至按照推演,這種攀附風氣受到了乾隆的高度關注,嚴令整頓家譜編纂的號令便就此鋪設下去,要求各地督撫嚴查家譜中的僭越情況,更就此限制了各地普遍進行的修譜情況。上諭下來,糾察行動轟轟烈烈。

網絡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家族亂認祖宗,自認名人之後的情況,在全國都有例子,江西比較嚴重。在宗族不清的情況下自封血脈,實際上也是對宗族體系的一種蔑視。但另一些,古時本想趁此改族卻也因此招致禍患的也不在少數。福建的胡學成兄弟刊修家譜案,就是一個典型又帶著悲劇色彩的例子。----摘自網絡

-

***結語***

關於何野雲(1325~1393年)的真實姓名,歷來眾說紛紜。一說他原姓廖,一說他原名雪樵,一說他乃鄒普勝。其籍貫也莫衷一是,有言是湖北麻城人,有道是山西棘縣人,有說是江西人,至今難有定論。他的師承也很複雜,有說他師從袁州彭瑩玉, 也有說他乃贛南四大堪輿祖師之一廖金精的後裔,仰山風水遺札又記載他師從仰宗鐸長老,而道教卻言其師從青元道人,眾說不一,更添神秘。

在任何一個時代,各方豪雄基本會有顧問團,幕僚,智庫等,各位豪雄在行事時會諮詢幕僚的意見和建議。而陳友諒也必然有一批幕僚智庫,除了少數幾位前端的有文字記載的,大部分幕僚智庫只是在後台出謀劃策,而沒被文獻記載。相信虱母仙何野雲可能是沒被記載的陳友諒幕僚智庫之一,屬於軍師的範疇。英雄不問出處,「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

「虱母仙」何野雲是陳友諒軍師,得到明朝隆慶《潮陽縣誌》和光緒十三年(1884)《潮陽縣誌》,還有《貴嶼古今人物辭典》和《潮陽縣貴嶼鎮志》的記載,都是官方文件清《鳳港盧氏族譜》、港頭《張氏族譜》,還有自古以來無數的民間傳言,並且何僊陵重修碑記也是如此記載。並且何野雲早期到潮陽的時間,在五皈寺和華古岩都有記載,詳情可以搜索參考文章----「陳友諒軍師何野雲「虱母仙」是什麼時間到潮汕的?」

虱母仙「何野雲」確有其人,但並非真實姓名,只是化名。就像現代的藝人,有的會起個藝名,人們往往記住了他們的藝名,真實名字不一定知道,比如「成龍」。

古往今來,有無數高人奇人沒被歷史文獻所記載,所以曾經的陳友諒軍師「何野雲」的真實姓名,根本就沒必要再去考證,現在根本不可能去考證距今600多年前的具體細節(一些文獻只能參考),肯定沒有確定的答案,就讓其作為一個美麗的謎,一個神奇的傳說在人們心中千古流傳。潮汕就是虱母仙何野雲的第二故鄉,而且何野雲的骸骨也長眠在潮汕。我們可以說:「何野雲的故鄉在潮汕!」

流光逝水,夢花幻浪,他的真實身份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之中,他就是一隻野鶴,一朵清雲,曾經逍遙在這片山水之間,給這方土地留下美麗的傳奇。記師尊「何野雲」!

-

相關時間脈絡,可以點擊參考下面文章:

-

陳友諒軍師虱母仙何野雲在潮活動有時間記載的事跡

-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4458977781678599/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