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數字賦能」澆灌「普惠之花」——上猶縣普惠金融改革工作探索實踐

江南都市報 發佈 2022-04-27T21:12:45.957761+00:00

近年來,上猶縣緊密圍繞全市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積極搶抓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機遇,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緊盯地方金融發展中的資源、環境和效率三方面癥結,重點圍繞數字普惠金融和金融信用環境兩方面開展探索,以國家支付平台為依託,整合縣域各類信用信息資源,初步形成了以「兩庫一平台」為基礎的

近年來,上猶縣緊密圍繞全市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積極搶抓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機遇,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緊盯地方金融發展中的資源、環境和效率三方面癥結,重點圍繞數字普惠金融和金融信用環境兩方面開展探索,以國家支付平台為依託,整合縣域各類信用信息資源,初步形成了以「兩庫一平台」為基礎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模式,成功創建全省行動支付便民工程引領縣、全市誠信體系建設試點縣,全市普惠金融改革現場會在上猶縣召開,相關工作經驗獲全市推廣。

一、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企業資料庫」,實現企業融資信息全覆蓋。為打破「數據壁壘」「信息孤島」,破解企業信息分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上猶縣採取政府牽頭組織方式,在依法依規、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創新建立了企業融資信用信息分類管理制度,並按照共建共享原則,將行政部門和金融機構各自掌握的企業信用信息歸集整合。同時,通過定期開展企業融資情況調查,建立健全企業融資狀態分類登記庫,已完成4370家企業的融資情況分類登記,為企業信貸挖潛、資質培育、風險評估提供了便捷有力的數據服務。目前,正在探索推進企業資料庫與企業收支流水大數據平台對接,進一步提升數據支撐力度。

二是建立「個人資料庫」,實現個人信用信息全覆蓋。針對以往個人信用信息分散、難以進行信用評估致使授信主體對個人授信非常保守的問題,上猶縣充分利用數字信息技術,發揮大數據中心平台作用,在全省率先開展個人政務信用信息(如林地、田地、稅務、不動產等)歸集,目前已經完成10個大類、56個數據種類、584個數據項共計30餘萬條政務信用信息歸集。同時,運用人民銀行農村經營戶信用信息聯網核查機制,搭建了線上信息查詢通道。金融部門與銀行機構在取得個人授權的前提下,通過聯網核查,即可進入大數據中心平台調取相關信息,組合生成個人信用信息專項報告,成功實現將滯留在政府部門(單位)的個人的信用信息轉化為信用資產。

三是搭建融資對接平台,實現金融業務線上無縫對接。結合全省行動支付便民工程引領縣創建工作,藉助中國銀聯優勢,首創性在國家級支付平台「雲閃付」上開發打造了「上猶智慧金融」綜合信息服務平台。依託企業和個人兩個基礎信用信息庫,通過嵌入信息查詢、融資對接、數據填報和信用評價等主要功能,搭建起了政銀企三方信息對接共享的「線上橋樑」。通過融資對接平台,既滿足了企業和個人提供信貸需求發布、銀行接單授信等融資撮合服務,也為銀行機構提供了數據金融風控、信用評估、信貸挖潛、資質培育等數據支持,切實提高企業和個人融資可得性、便利性和滿意度。

二、工作成效

通過不斷探索實踐,上猶縣有效破解了銀企對接、信息獲取「兩大難題」,實現了融資需求調查網點、移動便民支付場景、金融知識普及教育「三個全覆蓋」,取得了多方共贏局面。一是撬動了金融資源回流。依託「雲閃付」平台直接支付交易模式,較好地緩解了第三方支付工具對縣域存款資源的「抽水」效應。2021年末,上猶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61.72億元,同比增長6.4%,增速較2021年初全市排位提升5個位次。二是促進了普惠貸款投放。通過以「兩庫」信用信息為基礎,為企業及個人融資、銀行信貸投放提供了便利的信用信息支撐。2021年末,全縣金融機構貸款餘額152.08億元,增長15.7%,增速較2021年初全市排位提升7個位次;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6.87億元,占普惠小微貸款的44%,高於全市平均水平。三是降低了金融服務成本。通過融資對接平台,銀行機構可以零成本獲取行政類信用信息服務,大幅降低銀行信用信息收集成本,進而推動銀行機構有效壓降貸款利率和提升放款額度,優化金融服務營商環境。據相關銀行統計分析,在獲取信用信息充分的前提下,同一產品的貸款利率可以降低50-200BP。四是強化了政銀企聯動。通過企業分類管理數據,金融部門可以更加精準地向銀行推介企業融資需求,銀行可以更加精準地開展信貸挖潛和首貸戶提升工作,有效提高政銀企對接效率,如「整村授信」由傳統的3個月縮短至1周左右,並可實現「一次授權、長期授信、滾動使用」。

三、幾點啟示

一是保持思想重視是做好普惠金改的前提。普惠金融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全局性的金融改革工程,涉及的內容點多面廣,需要高度重視、系統組織。上猶縣由政府主要領導牽頭成立普惠金改領導小組,分管領導牽頭組建工作專班,各鄉(鎮)、成員單位和金融機構建立對接服務小組,村、社區明確工作聯絡員,在全縣編制了一張政府部門、金融機構、鄉鎮村居三向聯動的工作推進網絡,有效破解了金融機構「單打獨鬥」的尷尬局面。

二是健全規範機制是做好普惠金改的基礎。健全規範的普惠金改工作機制是確保工作高效推進的基礎和保障。針對普惠金改各項任務,上猶縣堅持制度先行,著力理順普惠金改工作協調、調度、督導、考核等工作機制,先後出台了金融誠信體系建設、移動便民支付工程、普惠金融服務體系等十餘個專項工作方案,並納入全縣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確保了各項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推動、有人落實。

三是依託數位技術是做好普惠金改的關鍵。數位技術是普惠金融發展的強勁動能和技術支撐。上猶縣堅持「數字賦能」,持續探索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通過建立「兩庫一平台」、歸集分散的信用數據信息等多樣化方式,著力解決了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群眾三者間信息不對稱、獲取難等問題,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既為企業群眾辦事提供了方便,又有效推動了融資貸款利率降低。

四是借力外部資源是做好普惠金改的捷徑。普惠金改需要有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支撐,借用外部資源可以有效降低時間、資金成本。上猶縣充分藉助人民銀行農村經營戶信息聯網核查系統和中國銀聯金融服務設施體系,創造性打造了智慧金融綜合信息服務平台,搭建了多方共享的數據信息橋樑。特別是「雲閃付」推廣2021年綜合排名全省第1,有力改善了社會群眾消費依賴第三方支付渠道的習慣,促使了第三方支付外流資金回流縣域。


來源:上猶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 羅晶

編輯:范俊傑

審核:金路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