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普法戰爭在歐洲歷史上如此重要?

鬼谷子學術 發佈 2022-04-29T10:34:46.079040+00:00

以 1871 年 5 月 10 日後和平條約結束的普法戰爭變成了一場無情的仇恨,最終使該大陸陷入了兩次世界大戰。

以 1871 年 5 月 10 日後和平條約結束的普法戰爭變成了一場無情的仇恨,最終使該大陸陷入了兩次世界大戰。 1870 年 10 月 7 日,法國內政部長萊昂·甘貝塔(Léon Gambetta)帶著一個充氣氣球逃離了巴黎。當時普法戰爭已經持續了近三個月,德軍圍攻首都。甘貝塔希望他能在農村招募一支新軍隊來解放巴黎。這是一個絕望的舉動,它很好地表明了法國人的運氣。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情況越來越糟,城裡飢腸轆轆的老百姓已經開始吃貓狗老鼠馬了。

回憶錄和信件中充斥著關於從動物園獲得的異國肉類、駱駝、羚羊或大象的享受價值的爭論。不出所料,據說啤酒廠老鼠的肉比運河老鼠的肉好吃。肆無忌憚的企業家開始沉迷於牛奶等基本食品的奇異假貨。

拿破崙三世和俾斯麥

這次災難的主要責任人是III。是拿破崙。作為征服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拿破崙·波拿巴的侄子,他在 1851 年政變一年後宣布自己為皇帝。維克多·雨果輕蔑地稱他為「小拿破崙」,但人們對他寄予厚望。而且他確實有一些值得稱道的事跡:他重建了巴黎,塑造了今天的城市形象,並且在 1853-1856 年克里米亞戰爭中擊敗俄國人和 1859 年擊敗奧地利人時,也加強了法國作為大國的作用,鋪平了道路.在義大利統一之前。


三、十九世紀的拿破崙。是19世紀歐洲最大的麻煩製造者之一。對他和整個法國來說幸運的是,更大的麻煩製造者奧托·馮·俾斯麥出現在萊茵河的東岸,即偉大的德意志普魯士。 1862年俾斯麥出任首相時,普魯士仍是歐洲最弱的「大國」,是尚未聯合成德意志帝國的五彩繽紛的國家軍隊中的一員。但他的國王威廉一世決心通過全面的軍事改革來改變這一劣勢,並委託無黨派的俾斯麥通過不情願的普魯士議會強制進行這些改革。當他被任命時,俾斯麥用歷史上最著名的名言之一闡明了他的觀點:

今天的大問題不是靠演講和投票來解決的,而是靠血與鐵來解決的。

俾斯麥和拿破崙有很多共同點。他們都是保守的民粹主義者,他們都認識到,席捲歐洲的民族主義新生力量不應被恐懼,而是要抓住它的潛力。然而,他們利用民族主義覺醒的企圖將他們捲入衝突,從而結束了戰爭。這場衝突,現在被稱為普法戰爭,發生在不到 10 個月的時間裡,但它的後果在將近一百年後才顯現出來。


勝利和新統一的德國促成了軍國主義成為主導意識形態;在戰敗和屈辱的法國,他激起了報復心理。這種對公眾情緒的徹底毒化導致了下個世紀新的——更可怕的——流血事件。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出來

沒有拿破崙三世的競爭。和俾斯麥在 1870 年,歐洲在 XX。它的歷史會完全不同。

法國人超越了自己

1870 年的法國士兵 資料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布朗大學普羅維登斯

普法戰爭之前還有另一場戰爭:1866 年前,普魯士新改革的軍隊在七周內擊敗了奧地利。這一行動證明了俾斯麥的野心,也為整個歐洲敲響了警鐘。普魯士成為中歐的主導力量,其他德國公國不再在維也納看到主導力量,中心。這嚇壞了法國人。三、作為直接的恐慌反應,拿破崙著手恢復法國的權威並占領了盧森堡,甚至比利時。他認為他正在獲得俾斯麥的認可,但他只是強烈拒絕的一部分。

然後在 1868 年,II。隨著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的下台,又一場歐洲危機爆發了。西班牙需要一個新的統治者,作為當時的共同解決方案,德國王室的眾多成員之一仍然被挑選出來擔任這個職位。不幸的是,是普魯士國王威廉的親戚之一利奧波德·霍亨索倫王子。法國當然對 1870 年 7 月的消息感到憤怒。 III.拿破崙政府試圖說服普魯士抗議西班牙王室選舉,以保持公眾壓力並維持其權威。而威廉國王對法國人也有這個好處,因為他不喜歡一個近親成為像西班牙這樣不穩定的國家的統治者。

切內比爾戰役 資料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THOMAS BRESSON

那是他著名的紅布漂浮在高盧公牛面前。法國人以它的秩序和方式上鉤,並宣戰,人們在巴黎街頭歡呼慶祝。在普法戰爭中,法國人實際上發現自己面臨著與普魯士接壤的整個德國聯盟。它的公民越來越多地將對方視為同時代的德國人和反對法國的國家十字軍東征。與此同時,普魯士當然擁有最大的德國軍隊,整個指揮權都在他手中。


普魯士霸權

雙方在突擊能力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法國人擁有更好的步兵火器,而普魯士人擁有更強大的火炮。普魯士人的決定性優勢在於他們的人數優勢,他們快速動員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專業領導力。 「沒有任何作戰計劃能在與敵人的戰鬥接觸中倖存下來。」 1870 普魯士指揮官赫爾穆特·馮·毛奇 (Helmuth von Moltke) 說過,這是一種新型的更具管理性和魅力的軍閥。他是普魯士總參謀長,該機構概述了和平時期的軍事行動和可能的事態發展。

軍官們定期回到自己的原團,這樣制定的最佳作戰計劃就可以傳遍全軍,負責指揮的指揮官可以充分利用武裝衝突爆發後的機會。這也是 Moltke 引用中提到的問題的解決方案。無論是法國軍隊還是其他軍隊都不是這樣工作的,結果出現在 1870 年。

人員優勢和完善的戰爭計劃使普魯士人有可能在法國東部邊界聯手。沒有足夠計劃的法國人很快就分散了,拆除了III。還有拿破崙的自尊,他愚蠢地任命自己為總司令。對於法國人來說,唯一明智的解決方案是撤退和重新部署,但拿破崙擔心如果他撤退,他會失去權威。這導致了一系列進一步的法國失敗,第一次 Gravelotte-St。它發生在 8 月 18 日的 Privat。

這是整個戰爭中最血腥的戰鬥,只有二十世紀的損失清單。 19世紀的恐怖已經過去。

在短短 20 分鐘內,由於快速和現代武器的不幸結合以及過時的攻擊方法,即大量應徵入伍者的攻擊,僅普魯士近衛軍就造成 8,000 人死亡和受傷。在這場戰爭中,為了保護士兵的個人信息而保留了金屬條,即所謂的「徽章」,這最終使至少能夠識別陣亡者的身份成為可能。然而,在 Gravelotte – St. 的普魯士人儘管損失慘重,但由於他們更先進的火炮和更熟練的機動,Privat 能夠獲勝。

民族抵抗


毛奇隨後將大部分法軍困在梅斯要塞。法國人再次面臨政治壓力,要求無罪釋放。這導致了色當之戰(9 月 1 日至 2 日),這是法國人的第二次災難性失敗,其中 III 本人。拿破崙也被俘虜了。幾天後,這種崩潰的消息傳到了巴黎,導致政權更迭。在政治真空中,新的國防共和政府應運而生,並宣布了民族抗戰。

普法戰爭由此進入新階段。普魯士人向巴黎推進,並於 9 月 19 日光包圍了這座城市。但是,這太強了,一擊根本無法占領。因此,普魯士人試圖餓死。萊昂·甘貝塔(Léon Gambetta)逃脫並試圖在農村招募新的非正規軍隊,「稱為francs-tireurs(自由射手)的志願者,然後嘗試游擊行動。另一方面,普魯士人不承認他們是合法的對手,只是槍殺了被俘的戰士,並燒毀了涉嫌藏匿他們的村莊。

這場骯髒、動盪的戰爭一直持續到 1870 年底,俾斯麥已經開始擔心國際同情會站在法國一邊。

但在 12 月甘貝塔的新軍戰敗後,巴黎再也無法解放,只得因糧食短缺而乞求停火,最終於 1871 年 1 月 28 日結束了戰鬥。舉行法國選舉,這賦予了新政府權力,該政府著手於 2 月 26 日後達成初步和平協議。新政權的運作被所謂的巴黎公社阻礙了大約 3 個月,該公社於 3 月底占領了首都,但最終能夠在 5 月 10 日後締結法蘭克福和平。

軍國主義正在擺脫

很少有《法蘭克福和平條約》的簽署國知道普法戰爭能夠並且將會對整個歐洲產生多大的影響。在地緣政治上,歐洲曾經是一個由許多獨立小國組成的「弱」中心,但現在已成為一個核心:德意志小國在普魯士軍事領導層和國內情緒的壓力下放棄了獨立,併入了德意志帝國。然而,這也提出了一個今天仍然相關的大問題:如此強大的國家在歐洲國家大家庭中將如何表現?

事情一開始還不錯。俾斯麥憑藉其無可置疑的政治才能,力圖維護和平。但當他在 1890 年下台時,1870 年輕戰爭的更危險後果開始顯現。其中包括軍國主義。在十九。 19世紀末,所有大國都進行了軍事化,這由新統一的德國領導。普魯士軍隊是德國打擊力量的中堅力量,在 1870 戰爭之後聲望和威望都在增長。隨著俾斯麥的離開,甚至沒有文職領導人有機會對抗這種軍事精神的擴散。


1871 年 1 月 18 日後在凡爾賽宮鏡子廣場宣布德意志帝國,由 Anton von Werner 繪製 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ANTON VON WERNER

肆無忌憚的軍事心態在德國和整個歐洲盛行。

對於法國來說,戰爭的失敗是一個可怕的震驚,除了對整個阿爾薩斯(洛林的一部分)的支隊的懲罰以及做出賠償的巨大義務之外。這種屈辱激發了復仇的欲望。和平條約的不公正之處已經烙印了整整幾代學童的腦海。 1890 年代,法國利用歐洲對加強德國軍事實力的擔憂,結成聯盟,使德國感到受到威脅。

軍國主義和普遍的絕望為另一輪法德衝突創造了完美的條件,即第一次世界大戰,整個世界都在其中漂流。 1914 年至 1918 年間在這場戰爭中喪生的數百萬人的死亡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只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更大的生命損失之後,整個法德和解制度體系才建立起來,仍然占主導地位歐洲政治格局。這一制度體系的兩個最重要的建設者是西德總理康拉德·阿登納和法國總統戴高樂。他們倆的父親都參加了普法戰爭。

在當前,很明顯,1870 戰爭的遺產仍然決定著我們大陸的日常政治,而且這種現象可能會持續到可預見的未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