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魯班跟徒弟比「飛行技術」,徒弟飛得很高,代價卻很大

老樂說歷史 發佈 2022-05-01T14:27:19.869356+00:00

對於咱們炎黃子孫來說,不知道魯班的人應該不是很多吧?其實魯班是春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百家爭鳴當中的很重要的一員。他跟墨子那有很多鬥智鬥勇的故事,在諸子百家的文獻中我們都能看到。魯班在正史上是姬姓,公輸氏,叫盤。

對於咱們炎黃子孫來說,不知道魯班的人應該不是很多吧?其實魯班是春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百家爭鳴當中的很重要的一員。他跟墨子那有很多鬥智鬥勇的故事,在諸子百家的文獻中我們都能看到。魯班在正史上是姬姓,公輸氏,叫盤。在史書上,魯班被稱作公輸盤、公輸般,因為古漢語和咱們現代標準普通話是有區別的,比如說班和盤,在古漢語中是同音的,而這個公輸盤又是魯國人,所以後人就選擇了一種更省事兒、省心的叫法,魯班。

由此也能看出來,魯班在民間的形象,和他在歷史上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因為魯班善於發明,所以後代把魯班當成了一個能工巧匠的祖師爺,什麼木匠、瓦匠這些行業,都拜魯班為老祖宗。但實際上來說,魯班有那麼大本事嗎?只不過這就是幾千年來我們的一種習慣,魯班很幸運地成為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好多有的沒的發明,都安在了魯班的頭上。特別是動畫片的傳播,魯班都已經到什麼程度了?誇張點說,他可以發明飛機、潛艇,當然不是這種現代金屬材料製造的,那個飛機或者是下水的裝備,都是木器的或者竹器的。但是這就能看出魯班在民間的影響力。

因此,很多與魯班相關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的範圍也很廣,特別是魯班教育各種徒弟,跟各種徒弟發生的事兒我們聽過很多。其實說實話,魯班和徒弟的故事,可以扣到任何人頭上,比如說墨子和他徒弟也可以用。但是因為魯班影響力大,所以大家喜歡聽,甚至說以今天我們的見識來看,可能覺得沒什麼意思,然而,這些樸素故事的背後卻有一些最基本的道理。比如說老樂接下來要給大家講的這個魯班和徒弟一起比發明,比飛行的這麼個小故事,就是一個點典型的例子。

話說魯班有個徒弟,叫什麼無所謂,張三、李四、王二麻子,都可以。總之這個徒弟是挺有天賦的,跟魯班學手藝,學了三年,成績還不錯,但是這年輕人很驕傲,做了三年的工,學了三年的本事,他覺自己行了,可以出徒了,逐漸地對魯班也就不夠恭敬了。魯班也看出他這苗頭了,反正他也飄,那可能是想上天了。有一天,他就找這個徒弟推心置腹地說:孩子,你這本事挺大了,你不想飄嗎?那咱就比比上天的本事,咱們一人發明一個木鳶,那種有機關,有發條的,發動後,人坐在上面可以能飛起來,然後看誰飛得更高更遠吧。

徒弟當然很得意,立刻答應了魯班的提議,等到師徒倆把各自的木鳶都做好那天,約定了一個時間就比上了。別說,魯班這徒弟的木鳶性能真挺好,比師傅飛得還高還遠,然後這徒弟越飛越高,他心裡當然是越來越飄,志得意滿溢於言表。然而,魯班飛了一會兒,決定著陸了,他便把自己木鳶上的那些機關一按,木鳶便慢慢緩步落地了。直到這個時候,徒弟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失誤了,只顧著飛,忘了怎麼落地了。情急之下,直接把他那木鳶的兩個翅膀掰下來了,這一掰,肯定是不用飛了,但是結局……

故事到這就應該算是講完了,非常簡單,甚至說可能很多人一想,覺得這也不過如此,但是這個故事它有很多道理——比如說我們常說的飛得越高,摔得越狠,是不就這意思?另外,對師傅也好,對家裡的尊長也好,一定要有應有的尊重,即使我們個人的本事再大,也會有自己的盲區,和發展的天花板。而我們身邊的師長,他們這輩子累積的經驗和教訓,可能是我們人生發展,突破天花板最重要的一筆財富。大家覺得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