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惠安」新加坡惠安人與大惠安

onlab在線 發佈 2022-05-01T22:36:03.872038+00:00

新加坡的福建人占華族人口約40%,早期的福建人意指中國福建南部而來的華人,涵蓋兩大區域——泉州和漳州。

新加坡的福建人占華族人口約40%(2020年人口調查數據),早期的福建人意指中國福建南部而來的華人,涵蓋兩大區域——泉州和漳州。若進一步論鄉緣,泉州人會說他們來自哪個縣(晉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然而,如今的新加坡福建人會說他們的祖籍地是泉州、漳州、金同廈(金門、同安、廈門)三區域之一,本地的泉屬五大會館為晉江會館、南安會館、惠安公會、安溪會館、永春會館。閩南許多村落為單姓村,鄉親亦為宗親,地緣血緣構建的網絡是先輩南來的依靠,共同的原鄉認知是團結互助的基礎。

位於福建東南沿海的惠安,建縣於北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行政隸屬於泉州市,其名取自「以惠安民」。惠安東南臨台灣海峽,西南臨洛陽江與泉州城相望,東北臨湄洲灣與莆田縣相望,西鄰仙遊與南安兩縣。在這個曾經廣達927.96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哪些地方是新加坡惠安人的原鄉?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經歷並不漫長的歲月,已變得難以回答。

所幸1984年出版的《新加坡惠安公會六十周年紀念特刊》刊發了一份會員名單,收錄當時登記在冊的1092位會員的姓名、籍貫與住址。雖然這份名單記錄的僅是加入公會的惠安人,但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地惠安社群的構成與原鄉分布狀況。對於這份名單的分析,不僅為海外後裔尋根問祖提供實用信息,亦呈現惠邑社群與文化的多樣性。

惠安區劃與原鄉分布

21世紀伊始,惠安縣行政區劃經歷極大變動,被分成三部分——惠安縣、泉州市泉港區(簡稱泉港)、泉州市台商投資區(簡稱台投)。2000年4月12日,惠安北部(簡稱惠北)的山腰鎮、後龍鎮、南埔鎮、塗嶺鎮、埭港鎮設立泉州市泉港區,2020年泉港區劃改為1個街道辦事處和6個鎮,分別是山腰街道、南埔鎮、界山鎮、後龍鎮、峰尾鎮、前黃鎮和塗嶺鎮。2010年6月1日,惠安南部(簡稱惠南)的洛陽鎮、東園鎮、張坂鎮、百崎回族鄉和惠南工業區成立台商投資區,將該區的行政管理工作委託給泉州市。目前惠安縣政府公布的行政區面積僅489.42平方公里(不含台投),比1980年代減小將近一半。然而,新加坡惠安人仍遵循原有的行政區劃,將惠安、泉港、台投視為一體,稱為「大惠安」。

如今海外後裔若要返鄉尋根,難度相當大,其原因有多種。其一,因第一代南來祖先的離世,海外出生的後裔祖籍觀念淡化,大部分僅有粗略的省籍概念,有些略知原籍所在的市縣級地域,但大多無法追溯原鄉村落;其二、即使記得原鄉村落名稱,難以獲得當代的相關信息;其三,原鄉歷經政權變更和行政區劃改變,一些村落廢棄,或是合併,或是更名,導致難以查證原鄉所在地。

在惠安公會的這份會員名單中,約97%的會員登記了原鄉所在地,僅有3%的原籍未詳,或是籠統地寫作「惠安」「惠北」等較大地域名稱,顯示當時絕大多數的會員對於原籍有著清晰的概念,了解原鄉所在的村落。由於惠安行政區劃改變、地名變更、重複地名、地名發音等問題,幾經搜索比對歷史地圖,在核對1982年由福建省惠安縣地名辦公室編撰的《惠安縣地名錄》,諮詢當地文史人員後,得以查證約89%的原鄉地名的現在地,為研究本地惠邑社群奠定基礎。

本文節選自:

陳煜,「新加坡惠安人與大惠安」,《又見惠安:山海無垠》,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2021,頁35-39。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