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命救護車》票房慘澹:麥可·貝的三板斧為什麼不靈了?

丁明念響 發佈 2022-05-02T01:39:29.764876+00:00

2017年,《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閃亮登場,汽車人依舊在地球繼續征戰,場面依舊宏大,不過媒體有話說。

2017年,《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閃亮登場,汽車人依舊在地球繼續征戰,場面依舊宏大,不過媒體有話說。

《Total Film》評價道:《變形金剛》系列電影有什麼可以期待的,無可辯駁的史詩級動作戲,但卻丟掉了角色深度、邏輯性和有誠意的劇情。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一切都可以預測到。

雖然有著一番爭議,這部由麥可·貝打造的系列電影算是迎來終章,可能觀眾們想著這是最後一部,從情懷上來說怎麼也得支持一下,最終成績還是喜人的,這部電影的成本達到驚人的2.17億美元,雖然口碑略低,不過票房不俗,全球總票房收穫6.05億美元,總體說來成績還很亮眼。

這一次麥可·貝的汽車情懷再次歸來。

不是變形金剛了,而是玩命地玩起救護車來,目前《亡命救護車》正在國內上映中,不過貌似票房前景堪憂,上映6天票房剛剛過千萬,豆瓣評分一路走低,最新的評分只有5.8分。

此前,《亡命救護車》被不少人看好,認為可能是麥可·貝的翻身之作。

在國內上映的首映禮現場,邀請了一些專業媒體、從業人員及業內一些演員站台捧場。

按照一些業內人士說的,《亡命救護車》中有槍戰、追車、爆炸等經典動作戲,鏡頭華麗炫酷,讓人腎上腺素飆升。

看上去是好評如潮,這一次要來真格的了。

麥可·貝會自我革新,呈現出不一樣的東西嗎?

答案可能令人糾結,看完這部電影後,只能感嘆: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不過一切真的沒有預測到。


01

什麼是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

影評人批評麥可·貝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因為這位導演的操作手法很多人都很熟悉。

有人評價麥可·貝習慣使用的三板斧:炫目的運動鏡頭,凌厲的剪輯風格,火爆的特效場面。

電影的劇情就不劇透了,畢竟影片還在上映中。

如果想感受一下導演的三板斧,在中文版的預告片中就能感受到。

麥可·貝對於鏡頭的把控以及剪輯那是沒話說,畢竟出身於拍MV的導演,如何通過視覺語言達到刺激性效果,還是很懂的。

熱愛電影的影迷應該明白,電影的鏡頭就是指攝影機在一次開機到停機之間所拍攝的連續畫面片段。

在電影誕生初期,並沒有剪輯的說法,拍攝的影片很短,基本上就是一個遠景的單一鏡頭,直到電影之父格里菲斯發明了古典剪輯之後,電影剪輯開始慢慢發展起來。

而隨著電影技術的進步,剪輯已經變成電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應用最為廣泛的電影技術。

導演普多夫金曾說,剪輯是基本的創作動力,它讓枯燥的靜照(即各個鏡頭)變成一個活的電影攝影形式。

不過話也說回來,一樣東西用得多了,就會產生審美疲勞,近年來還有一些一鏡到底的影片實驗。

如2020年上映的薩姆·門德斯的《1917》就號稱是一鏡到底,當然,是號稱而已,影片還是由數個鏡頭合併在一起的,只是通過技術手段讓人感覺是一鏡到底。

不過也說明,有些導演對於長鏡頭的執著及對影片少剪輯的一種探索。

一般來說,一部普通的好萊塢電影大約是1000到2000個鏡頭剪輯在一起,而對於動作片來說,由於要通過剪輯展示情節的激烈程度,會達到3000個鏡頭以上,甚至更多。

但是,在《亡命救護車》中對於鏡頭的運動、切換和剪輯達到了超高的密度,在影片中很難看到長鏡頭,多數都是通過剪輯以呈現一種急促、刺激性的故事推動性。

在許多場景中,基本上1-2秒鐘就會進行剪輯,不斷地切換鏡頭,同時能感受到攝像機不斷地在運動。

如果在一部影片中,這樣的操作手法可以在影片的小高潮階段展示,但是在這部電影中,幾乎從頭到尾都是這種方式來展現。

快速的運動鏡頭,通過剪輯在短時間內達到鏡頭的切換,讓觀眾觀影的情緒是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了,甚至眼睛都跟不上剪輯的切換,這反而對觀影來說是一種負面的感受。

所以有觀眾吐槽:2d電影都把人看吐了,由頭暈到尾,拍的時候沒開防抖嗎?

觀看MV,特別是一些激烈音樂或歌曲的MV中,運動鏡頭和剪輯都是以快速著稱,不過由於MV一般很短,所以觀看者只在短時間內精神高度關注,不會帶來異樣感覺,然而在這部影片中,這種持續不斷的刺激性反而是過猶不及了。

當然了,還少不了最後一板斧的應用,特效可少不了。

《亡命救護車》中雖然爆炸場景少了不少,不過警車不要錢地出車禍的場景卻是不斷發生,看來警察的車技都需要提高啊。

奈飛在2021年還拍過一部《好萊塢俗套大吐槽》,吐槽好萊塢影片中習慣用的套路,其中就有汽車如何出車禍來吸引觀眾注意,以達到刺激性的觀景效果。

最經典的當然是屬於《速度與激情》系列,汽車從地上最終地上的飛馳玩到了太空中,後面再拍續集是不是得要征服宇宙才成了。


02

麥可·貝把三板斧玩得爐火純青,從影片的節奏和表現力方面確實達到一定的境界,只是有點過頭罷了。

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並沒有大的過錯,然而對於故事來說,一切真的沒有預測到。

不知道是不是要搞出點政治正確出來,《亡命救護車》這次是不同膚色的兄弟倆一起上陣了。

當然了,是屬於養父母之間的關係,兄弟倆人之間的感情還是不錯的。

按理兄弟感情如此之深,要玩一票大的是完全能夠成功的。

不站在崇高的道德立場來看,個人還是很喜歡影片中哥哥這個角色,最起碼始終如一,做事有自己的底線,儘量不傷害人質和警察,保證自己能完全脫身。

目標很明確,就是搶銀行干一筆大的勾當。

如果按照這個底線來說,保持下去,這兩兄弟還是大有作為的。

然而,卻是確實一個不靠譜的弟弟了,影片的整體故事性基本邏輯自洽,人物動機也交待得到位,唯一讓人看不明白的就是弟弟的聖母心。

具體如何聖母心,可以去電影中好好地感受一番。

從個人的理解來看,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剛剛認識的女孩重要性遠遠大於兄弟情誼,也大於自己一開始要想賺錢的大目標?難道要把自己家人的命運放到一個陌生人的手中,就這麼相信一個陌生人會幫助他嗎?

近年來,聖母心還是比較流行的,許多影片中都搞出聖母心泛濫的梗來,讓觀眾感受到有點不處在。

有人說,善良和聖母是有區別的,善良對於傷害有鋒芒和底線,聖母心沒有。

小劇透一下,影片中一直犯錯的並不是哥哥,而是看上去聖母的弟弟,如果沒有弟弟的一番騷操作,估計兩人都能安全脫身了。

而且當哥哥的對弟弟的感情那是一個真啊,確實很難得。

只是,帶著聖母光環的弟弟實在讓人一言難盡了。


一部影片的成功,技術手段是輔助方式,最重要的帶是電影的故事性及帶來的共情或反思。

《亡命救護車》中,技術手段變成了一種炫技的方式,太過於強調電影的剪輯性,反而導致觀影的不適應。

再加上故事性看上去有所反轉,卻是基於無限聖母的基礎之上,更讓人有點無法理解,畢竟人性本身充滿了複雜性,如何一路聖母到底呢?

看來,麥可·貝的汽車情懷這次沒玩得起來,是時候得要反思一下如何在合理規劃技術和故事邏輯性方面下點功夫了。

不管如何,麥可·貝曾經也拍出不少好電影出來,期待再戰江湖時,貢獻出優秀電影出來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