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周恩來首次出席日內瓦會議,李克農為他起草的簡歷轟動世界

小鐵說歷史 發佈 2022-05-04T00:17:54.521719+00:00

周恩來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出色的外交家,他提出的各項外交原則,至今還在影響世界外交格局。在多個外交場合上,他以自己的忠誠,睿智,冷靜,風趣,遊刃有餘地應對形形色色的人物,留下難以磨滅的傳奇。

周恩來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出色的外交家,他提出的各項外交原則,至今還在影響世界外交格局。在多個外交場合上,他以自己的忠誠,睿智,冷靜,風趣,遊刃有餘地應對形形色色的人物,留下難以磨滅的傳奇。

而他能夠創造這個傳奇,將其一生奉獻給中國人民,離不開從小母親對他的培養。在他的童年中,有三位母親對他的影響最深。她們三人在無形中塑造了周恩來的品格,影響了他的一生。

三位母親對周恩來的培育

第一位是周恩來的生母萬氏。萬氏是個典型的大家閨秀,從小聰明伶俐,性格活潑開朗。由於萬家是當地有名望的人家,家底厚實,所以萬氏讀過五六年私塾,受過良好的教育。長大後,她養成知書達理,精明果斷的性格。

萬氏嫁到周家後,因為婆婆年邁體弱,由萬氏打理周家家務,成了當家媳婦。她的能力不俗,從一家的柴米油鹽,衣服家具,到院外親友的生日滿月,婚喪嫁娶等,所有開支和事務都由她做主,打理得井井有條。

婚後不久,她生下長子周恩來,寄予深厚希望,希望他的到來,能讓逐漸落沒的周家重新振興。因此萬氏對周恩來的培育,十分嚴格。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凜冽,周恩來在寒冷的天氣中寫字學習,還要跟先生冒著風雪去關祠瞻仰。

周恩來的乳母得知後,心疼周恩來,在課堂里安了一個炭盆,不停阻攔先生帶周恩來去關祠瞻仰。萬氏卻十分同意先生的做法。她深知,要想讓周恩來成材,從小就要對他嚴格,不能嬌生慣養。

為了周恩來的成長,萬氏可謂用心良苦。而周恩來也沒有辜負萬氏的期望,小小年紀就擁有堅韌的毅力,骨子裡長出了能夠戰勝困難險阻的品格。

除了這些,萬氏還教給周恩來最重要的一課——待人處事。

萬氏是一個十分精明的人,不僅精明在打理一大家子的事務上,更精明在待人處事上。有一次,周恩來的父親和一位舅舅一起買了一張彩票,放在萬氏手上。一個親戚得知後,想從萬氏手裡騙過去,於是主動提出幫忙去武漢兌獎。

萬氏也很聰明,察覺到不對勁,堅持自己去兌獎。最後這位親戚只能放棄,萬氏兌了頭獎一萬元,一家人都很高興。還有一次,周恩來一家搬到萬府後,一位已經被辭退了的管家,借著萬府的名頭,強行到萬府的佃農處收租,還搶走佃農家的祖傳字畫。

萬家太太讓萬氏去處理這件事情。萬氏首先來到各個佃農家,問清楚具體情況,詳細調查。確定是管家藉由名頭,騙取佃農後,她首先從那些字畫入手,在一家字畫店找到那些字畫,再找到和管家一起收租的夥計,讓他說出他們收租的詳細經過,錄口供。

最後萬氏找到父親的一位私塾弟子,將管家抓捕進獄。這件事情,充分體現萬氏的精明,果斷的處事風格。因為這一點,萬府和周家每次發生家庭矛盾,都是由萬氏出馬解決。

周恩來在萬氏的身邊,耳濡目染下,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這對他以後發展中國的外交事業,應對形形色色的人物,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位是嗣母陳氏。陳氏的父親是一位秀才,但因為家裡沒有兒子,所以把陳氏當成兒子培養。她從小在私塾上學,飽讀詩書,十五歲就能賦詩填詞。後來周恩來被過繼到陳氏名下,陳氏就成為他的嗣母,擔負起教育周恩來的職責。

從四歲起,陳氏就給周恩來講故事,從小讓他懂得嫉惡如仇,愛憎分明。到了五歲,陳氏專門輔導周恩來,手把手教他寫字,描紅。其他時間,陳氏還教會周恩來讀《大學》《中庸》等不少書籍。

可惜好景不長,陳氏的生命很短暫,三十幾歲就因病去世了。雖然陳氏去世了,但是她陪伴周恩來的那些時光,培養了周恩來的聰明智慧,熱愛讀書。

第三位是周恩來的乳母蔣媽。蔣媽是一位淳樸的農村婦女,屬於社會底層人物。在和周恩來相處的日子裡,蔣媽經常給周恩來講一些勞動人民的故事,比如播種,插秧等。蔣媽還帶他去鄉下玩,結交一幫窮苦朋友,親眼看到中國農民的艱辛生活。

這些經歷,都讓周恩來更深刻地了解了當時中國勞動人民的艱辛。

後來周家沒落,付不起蔣媽的工資,但是蔣媽仍然不離不棄,給予他無私的照顧。周恩來離開淮安時,蔣媽給他準備行囊,縫製衣服。甚至為了看望在南開讀書的周恩來,蔣媽不惜借高利貸來看他。蔣媽身上寬容慈愛,無私的感情,都讓周恩來深受感動,養成平和的性格。

周恩來的一生,從性格,學識,到為人處事,辦事風格,都能看到些許這三位母親的影子。

嗣母陳氏教會他學習,讓他能成長成風采飛揚,才華橫溢的模樣;乳母蔣媽讓他見識了中國底層勞動人民的艱辛,讓他和勞動人民緊緊聯繫在一起;生母萬氏身上的精明和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讓他成為全國人民愛戴的大管家,成為新中國外交的創始人。

特別是他在中國外交事業上的表現,對中國外交事業的貢獻,更令全國人民稱讚。

李克農為周恩來起草簡歷

周恩來初步出現在各個國家眼中,是在重慶這座城市。抗戰時期的重慶,是國民政府的陪都,是國統區的政治,軍事,文化和經濟中心。同時,重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亞太戰區的司令部。

在這裡,集合了蘇,美,英等30多個國家的大使館,還有40多個國家的外交機構。另外還設有各種各樣的國際反法西斯組織。當時周恩來是中共中央南方區的主要負責人,主要負責用各種方法,做好外交統戰工作,爭取各國對中國人民抗戰的支持。

由於那個時候沒有統一的章程,所以周恩來是通過接見來訪者,召開記者招待會,群眾集會,廣播講話等方式,來講解中國抗日戰爭的形勢。抗戰期間,周恩來會見多個國家的有名人物,出席多個會議,和眾多國家領導人打下友好相處的基礎。

抗日戰爭勝利後,周恩來作為談判代表,參加重慶談判,為達成協議,做出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成為國務院總理,統管中國的外交工作和各項事務。在新中國長期的歷史進程中,他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作出卓越貢獻。

1954年2月底,多方達成協議,於當年4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國際會議,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4月19日,周恩來作為首席代表,率領中國代表團參加日內瓦會議。對於新中國來說,這是中國第一次出席大型國際會議,對於周恩來來說,也是他首次出席日內瓦會議,首次登上國際舞台。

無論是新中國的形象,還是每一個代表團成員的形象,都顯得尤為重要。出發前,周恩來仔細囑咐:「中國是一個大國,我們去日內瓦參加的是一個正式的國際會議,我們是登上國際舞台了。因此我們要唱文戲,文戲裡要有武戲。」

為了唱好這齣文武戲,周恩來交代每個代表團成員,要做兩套衣服,一套是灰色西裝,一套是中山裝。看上去整齊劃一,簡潔明快,乾淨利落。沒想到,這兩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服裝,引起國際輿論對中國代表團的關注。也就是這次會議上,周恩來第一次向世界人民展現了身為一國總理的絕代風華。

4月24日下午,周恩來等人抵達日內瓦機場。周恩來一下飛機,各國記者蜂擁而至。他穿著得體的大衣,右手自然上舉向眾人打招呼,微笑著向人們致意。在他身後是一支整齊的隊伍,張聞天,王稼祥和李克農緊隨其後,隨後是王炳南等人。

周恩來的出現,讓記者們騷動了,一片片攝影鎂光燈閃成一片。這時王炳南和龔澎,向在場記者散發周恩來的機場書面聲明,還有一份獨特的周恩來的介紹資料。這是一份1800字左右的中英文對照的書面簡歷,上面寫著:周恩來(生於1898年),中國傑出的政治活動家、軍事家和外交家,毛澤東最親密的戰友之一......

這份簡歷是李克農起草的,連在場的很多代表團成員都沒有見過。這是一份經過中央批准的,少有的以簡歷為內容的對外宣傳材料,首次使用了「最親密的戰友之一」這種說法,轟動世界。

第二天,西方媒體上的報導上,就有「他們穿的衣服是一樣的,連手提箱都很類似.....」這樣的內容。大家都懷著奇特的心情,關注中國代表團,想看看周恩來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展現獨特的風采。

4月26日,周恩來戴著黑色的禮帽,穿著一身黑色大衣,邁著矯健的步伐,走向日內瓦會議室。他帶著和藹的微笑,神情淡然,目光堅毅而溫柔,既謹慎又信心十足,神態自若,那種瀟灑,自信,獨特的風度折服了所有人。

然而第一場會議是艱難的,由於美國和韓國的阻攔,無果而終。周恩來在會場上,靜靜地聽著,只是偶爾和旁邊的李克農等人說些什麼。到了下午,周恩來作為中國代表發言,聲明中國的立場。

雖然經過幾輪辯論,沒有達成任何協議,但是周恩來仍然以高超的談判技巧,推動了會議的進程。會議期間,周恩來無疑是無比繁忙的。除了必要的開會時間,他把其他時間都用在看材料,了解世界動態,考慮和處理問題上,基本上沒有任何閒余時間。

就算在會議外的場合,也充滿了看不見的刀光劍影。當有一位美國記者說:「在日內瓦根本看不到共產黨統治下幾億中國人的愁苦生活」時,周恩來立即指示工作人員,為外國記者舉行電影招待會。

招待會上播放的第一部影片,是紀錄片《1952年國慶》。從紀錄片裡,人們都看到了新中國的崛起,和中國人民意氣風發的模樣。

為了讓其他國家了解中國,周恩來又安排另一部精彩的中國愛情片——《梁山伯與祝英台》。他特意在請柬上,寫上一句話,請你欣賞一部彩色歌劇電影,並在放映前用三分鐘有點詩意和悲劇的語氣,簡單介紹一下劇情。

影片播放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讓人們看到中國人對愛情的詮釋。一位印度記者驚嘆:「新中國能拍出這樣的片子,說明中國真的在穩定發展。」

儘管會議沒有達成關於朝鮮問題的協議,但是在會議上,周恩來以過人的敏銳,出眾的智慧和令人讚嘆的風度,贏得在會所有人的目光。最終在三個月的漫長會談中,中國在主要的問題上,都展現出大國的擔當,實現了印度支那的停戰,結束法國持續八年的殖民戰爭和越南北方的解放等。

會議結束後,周恩來的獨特風度,和外交家的氣質,給各國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朝鮮代表感慨,中國人使外交成為藝術。英國外交大臣和美國國務卿,接連稱讚周恩來是世界上傑出的外交家,最能幹的外交家。

萬隆會議中的周恩來

1955年1月,中國接到參加亞非會議的邀請。經過重重考慮,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欣然接受邀請。這是中國在沒有蘇聯參加的情況下,第一次出席大型國際會議。為了這次會議,中國有關部門,特意邀請專家,進行會談,提出意見和建議。

專家們討論的問題,大到會議進程,小到代表們穿的衣服,都一一進行詳細探討。另外為了在會議上讓他國更多地了解中國,中國政府準備了大量關於新中國科研,教育,文字,體育等方面的情況資料。

可以說,中國在各個方面,都做了大量的準備。但周恩來遇到的情況,還是不少。當時由於周恩來剛剛做了闌尾切除手術,於是中央決定讓他乘坐飛機去參加會議。為了確保安全,中國特意向印度航空公司租了兩架飛機,讓代表團成員分批前往。

可沒想到,不久就傳來一個消息,一架飛機突然在上空爆炸。要說這是一個意外,大家都不相信,因為中國政府為此做了周密的安全準備工作,那麼只能是有意謀劃。

那時中國面臨的形勢,也確實險惡。特務分子在虎視眈眈,西方部分國家也不希望中國在會議上取得成功,那麼到底是誰呢?

經過調查,是特務情報機構在飛機停靠香港機場加油時,秘密安置了定時炸彈,目標是周恩來。因為按照中國政府公布的原計劃,周恩來會乘坐這架飛機前往雅加達。但周恩來臨時改變了行程,從昆明取道,所以沒有遇害。

而周恩來的行程改道,屬於絕密的國家機密,特務分子不能獲取,所以導致他們的計劃破產。可惜那架飛機上,11人不幸遇難,只有3名機組人員倖存。周恩來得到消息,十分悲痛。悲痛之餘,他鼓勵代表團成員,敵人不想讓他們參加會議,恰恰說明他們害怕我們參加會議,但是這嚇不倒他們。

他給鄧穎超寫去信件,說道:「文仗如武仗,不能避免危險。」事後,中國代表團對周恩來的安全問題,給予高度關注。不管是大使館,還是從機場抵達大使館的道路,中國政府都派人進行幾番偵察。

中國代表團專機抵達後,使館還派來一位副武官在機場看守,寸步不離。為了迎接周恩來,大使館派出三輛轎車。本來按照計劃,周恩來乘坐第一輛車,黃鎮大使夫婦乘坐第三輛。

就在上車前,黃鎮向夫人使了一個眼色,讓她坐第一輛。夫人先是一愣,很快反應過來,和一名翻譯進了第一輛,周恩來坐進第二輛。車輛開動,一路上到處人山人海,車隊走到哪裡,哪裡就爆發熱烈的歡呼聲。

會議期間,周恩來等人的安全還是存在諸多隱患。為了確保安全,中國駐印尼大使館發動華僑,以記者身份保衛周恩來。萬隆僑社還特意邀請一些會武術的洪門高手,分散在人群里,保護周恩來的安全。

而且為了安全考慮,周恩來居住的房子,裡面所有的家具,都是華僑自願提供的。他們還自願擔負起代表團的食品採購,給代表們當司機,分批日夜守候在房子周圍。那種熱情和對祖國的忠誠,讓人深深感動。

很快會議開始了。整個會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各國代表發言,大多數代表們都希望和平共處,也有部分代表嚴詞犀利,使得氣氛緊張起來。周恩來始終冷靜自若,耐心聽著代表們的發言,並時不時根據現場情況,對發言稿作出修改。

就在氣氛萬分緊張之際,到了中國代表發言的時候。只見周恩來邁著健步走上講台,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環視一周,開始了精彩的發言。他的發言中,首先表明態度,中國是來求團結的,不是來吵架的,中國是來求同的,不是來立異的。

這寬容的語言,一下子緩解現場緊張的氣氛。接著周恩來巧妙引出會議的主題,希望各國互相支持,互相同情。隨後他針對各國不同的思想和社會制度等問題,以事實回答眾人的猜疑。

最後他把發言放到會議主題上,希望亞非國家團結起來,為會議的成功而努力。第二個階段是小組討論和起草公報。受到周恩來的發言影響,一開始進展比較順利。但一國總理又橫生枝節,使得氣氛緊張起來。

經過重重波折,周恩來以精妙的語言和卓越的外交才能,推動會議的進展,給會議帶來和平。他無疑成為整個會議的重要風雲人物,改變了會議的航向。

期間周恩來的忙碌,也是有目共睹的。他除了參加緊張的會議外,還以超人的毅力開展大量的會晤和宴請活動。整整八天中,他每天只有兩三個小時的睡眠,時刻處於高度緊張的頭腦風暴中。

4月24日晚上9時30分,歷時7天的亞非會議,勝利完成它的使命,落下美好的帷幕。在一片歡呼聲中,周恩來等人從會議大廳里出來,站在台階上,欣喜祝賀。隨後他們又來到飯店參加盛大的慶祝宴會,為成功乾杯,直到晚上11點多宴會才散席。

其實這一天,周恩來一整天幾乎都沒有吃飯,只吃了個三明治。

原本按照計劃,那天上午舉行閉幕式,他本想開完會再回來吃早飯,可是一去開會,又爭論了很久,直到下午一點多,周恩來才吃了點三明治,喝了點咖啡。

接著又繼續進去開會,到下午才達成一致,晚上又接著開閉幕式,周恩來走馬般地參加好幾個酒會,幾乎沒吃什麼東西。忙到晚上11點多,周恩來回來後又接見兩個國家的外賓,一天就過去了。

他所付出的努力,超出常人的想像。亞非會議結束後,周恩來的超凡表現,得到各個國家的讚譽。就連美國國務院情報機構,也這樣評價周恩來,他有著精湛的外交藝術。

他以一個偉大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氣魄和膽略,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讓全世界看到中國政府的態度。雖然會議結束了,但是周恩來氣度不凡的氣質,睿智和儒雅的作風,深深地留在世界政治舞台上。

時至今日,周恩來那神采奕奕的神情,出眾的智慧,過人的風度,依舊深深留在眾人的心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