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覺人生太迷茫,何不讀讀黃公望

汗青羣 發佈 2022-05-06T07:30:41.339222+00:00

50歲了,人生才剛剛開始,這句話說的就是黃公望。黃公望前半生和我們一樣,混跡於社會,並且還不太成功,人到中年了,也只是勉強做了一個小官。

每個人的靈魂,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路。


50歲了,人生才剛剛開始,這句話說的就是黃公望


他前半生為了博取功名而努力,忙忙碌碌,終究竹籃打水一場空,一次天災人禍,牽連入獄,再到出獄時已年過半百,他開始修行,一邊修一邊行,成為大痴道人。


黃公望前半生和我們一樣,混跡於社會,並且還不太成功,人到中年了,也只是勉強做了一個小官。


並且做個小官還不安全,沒做多久,就受災入獄。等到出來的時候,已是知命之年。


回首這一生,多是荒唐事,卻沉迷半生,正如蘇東坡說:「自笑平生為口忙,中年事業轉荒唐。」


黃公望終於明白,人生就是一場夢,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才是最大的成功。


他浪跡山林,看儘自然風光,一個包背著紙筆,遇到美景處停下來寫寫畫畫,成了那個灑脫不羈只做自己的黃公望。


成為自己,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自己不長的一生,這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1前半生功名利祿終成空


1269年,黃公望出生於江蘇常熟。父母早亡,僑居常熟的平陽黃老,見他孤苦無依,就收他為繼子,改名為黃公望。取「太公望子久矣」之意。


黃公望小時候就很聰明,飽讀詩書,四書五經讀會了,他就博覽群書,什麼都讀,鍾嗣成《錄鬼簿》云:


公望之學問,不待文飾。至於天下之事,無所不知;下至薄技小藝,無所不能;長詞短曲,落筆目即成。人皆師尊之。尤能作畫。


十年苦讀,年少有才,他自然也想金榜題名。


可他雖然有才華,卻沒有官運,一直考試,一直失敗,直到四十多歲,才在浙西廉訪司當了一名書吏。


上司張閭,是個貪官。


終因貪污舞弊掠奪田產逼死了九條人命東窗事發,張閭被抓,黃公望也遭受了無妄之災,進了監獄。



等到出來的時候,已經五十歲了。


出來那天,他盯著天空,突然感覺,人生天地間,如浮萍飄過,短暫如同白駒過隙,他突然恍然大悟,明白了以前種種,都是浮雲。


他是黃公望。


可能他出來那天,天空很藍,有一朵白雲飄過,還有一隻鳥從他的頭上飛過,只留下一道影子,他頭髮已經花白了,一半身體都埋進了土裡。


黃公望回到家裡,寫寫畫畫,偶爾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天空。給自己取了一個道號:大痴。


從此成了皇冠野服的道士。


《俱舍論》中說:「痴者,所謂愚痴,即是無明。」


或許是他看見自己的前半生,就好像是閉著眼睛在世間行走,並沒有看見人生的真相,愚昧得厲害,所以才自稱大痴道人。


這也是他看破前半生所做所行的虛妄,因而以此為自己的人生做警醒。


從此,要做一個醒著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成為大痴之後,黃公望便不問政事,不問世間許多事情,他經常在青山綠水的自然當中流連忘返。


走進了自然的黃公望,不用像在官場那樣,需要卑躬屈膝討好上司,需要各種經營,維持和各界人士的關係,他開始只做自己。


也可以說,黃公望,不再是別人眼裡的黃公望,而是他心裡的黃公望。



2山水度日,瀟灑人生


黃公望生性灑脫,喜愛山水。


在常熟隱居的時候,就喜歡每日拿著一壺酒,爬到大山里找一塊大石頭坐下,對著對面的大山喝酒,一邊喝一邊看,酒喝完了,時間不知道過去了多久,他把裝酒的壺往那江水當中一丟,然後轉身就離開,江面上泛起一點浪花。


那離開的背影瀟灑無比,成為自己的日子,黃公望經常在山裡,看著一堆亂石頭,就好像看見什麼稀世珍寶,有時候一看就是幾個小時。


這樣的日子,不知道過了多久,也許是很多年,並且此後的生活,都沒有和山水分開過。


據說有一天晚上,月明星稀,牆角野草中蟲鳴不已,黃公望乘著小舟,從西邊的小城門出去,繞著山緩緩划行。


劃著劃著,黃公望用繩子將自己的酒瓶系在船尾,讓酒瓶在水裡隨著船一起前進。


回來的時候,到了齊女墓,他拉著繩子,想把酒壺取回來,可是一用力,繩子斷了。


黃公望也不惱,他雙手撫掌,大笑不已,那寂靜得只有蟲鳴的山谷當中,到處都是黃公望的笑聲,聽到的人,還以為是神仙。


他終日在荒山野林之中,在一些奇奇怪怪的石頭裡坐著。或者在江海交匯的地方,坐著看浪花翻騰,就算暴風驟雨來了,他也不管。


50歲的時候,他在松江靠給別人占卜為生,和畫家曹知白交往,開始學習山水畫。


因為他長期在山裡,和山水怪石作伴,聽松濤江水,他對山水的領悟,有了自己的意境,所以下筆之時,往往獨樹一幟。


他喜歡在山裡漫無目的的行走,看到好看的風景,心中有了畫意,他就從自己背後的一個包里,拿出紙筆開始畫,畫完了,就把畫拿到集市上去賣,賣了錢,就換酒喝,順便再買一些筆墨紙硯。



3富春山居畫富春山圖


元朝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黃公望79歲了,他和師弟無用遊歷到富春江,只見富春江清澈見底,江面魚人唱晚,黃公望決定留在富陽。


師弟無用雖然擔心他的身體,怕他年邁體衰,無人照顧,想讓他一同遊歷,可他不想走了,想在富春江邊安安靜靜地畫畫。


也正是在這裡,黃公望的傳奇才真正開始。


黃公望居住的樵夫家,三面環山,一面臨江,舉目四望,山巒起伏,林木蔥蘢,江水如練,整個富春江的美景盡收眼底。


在樵夫家住下之後,黃公望每天竹杖芒鞋,早上出門去,沿著富春江慢慢行走,每天不管颳風下雨,他都準時出去,路遇美景,就開始畫。


每隔一段時間,他就給樵夫一幅畫,落款大痴道人,他讓樵夫拿到街上去賣。


八十歲的老人,本該安度晚年,可黃公望很忙,但他不是忙著賺錢,賣畫的錢,他也不要,就分給村裡的人。


有些人不理解說:「你已經八十歲了,還這麼忙幹嘛,而且賺了錢還都不要,你到底為了什麼呢?」


為了什麼呢?為了內心的歡喜和平靜吧。


80歲那年,他開始畫富春山圖,富春江山峰數十座,樹木幾百棵,最終,他將這所有的山水,全部在一幅畫卷上展示出來。


此畫,用了他四年的時間,其實也是用了他一生的時間。


畫完之後,看著已經完成的《富春山居圖》,黃公望眼裡充滿平靜。


或許不是因為他不知道此畫代表的價值,而是因為他知道:




人生所有的財富,不過都是過眼雲煙,而他,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只是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


所以,在師弟無用找到他的時候,他大手一揮,在畫上題上最後一行字,然後將此畫送給了師弟無用,錢財富貴,浮名浮利,他毫不在意。


這才是真正的灑脫,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了之後,也可以完全不在乎成果價值幾何,因為他的心裡真正的財富,是那山,那水,那自然,更是他自己。



4生活是自己的,與別人無關


公元1596年,明代著名畫家董其昌得到了《富春山居圖》,展開的時候,十多米長,圖景應接不暇。


董其昌一看,大呼:


吾師乎,吾師乎,一丘五嶽,都具是矣。此卷一觀,如詣寶所,虛往實歸,自謂一日清福,心脾俱暢。誠為藝林飛仙,迥出塵埃之外者也。


鄒之麟也曾說:


知者論子久畫,書中之右軍(王羲之)也,聖矣。至若《富春山居圖》,筆端變化鼓舞,又右軍之《蘭亭》也,聖而神矣。


此後到了收藏家吳之矩手中,吳之矩死後,此畫傳給兒子吳問卿,吳問卿視此畫如命,單獨建富春軒來收藏此畫。


睡覺的時候,放在枕頭邊,吃飯的時候,放在座位邊,帶著這幅畫一起吃一起睡,在他離世之時,他都想將此畫帶到陰間,常伴左右。


他要家人將此畫燒給他,家人看著吳問卿死前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這幅叫《富春山居圖》的畫,好在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將畫從火盆里奪出。


《富春山居圖》也成了兩截,一截是《剩山圖》,一截為《無用師卷》,並且在此後三百多年裡,兩幅殘卷分別流傳下來。


而畫下這幅畫的人,是一個叫黃公望的老頭。



黃公望雖然離開了,可是他留給這個世界的,不僅僅是畫,更是一種對於生活的態度,更是一種對於生命的態度。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上,都有許多選擇,可以選擇按照別人的要求,達成別人的期待,去做別人希望你做的事情,以此取得錢財權力;




也可以選擇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過自己的生活,可能沒錢沒勢,但心裡至少是歡喜的。


然而,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我們卻那麼容易迷失自己,稍微不小心,我們就迷失了,我們盯著生存的物質,卻忘了生活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常常走在別人期待的那條路上,卻忘了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我們常常看到別人希望我們追求的那些東西,卻忘了,自己真正喜歡什麼。


很喜歡楊絳先生的一句話,生活是自己的,與別人無關,世界是自己的,與別人無關。


但願每個人最終都能真正做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不管別人如何期待和要求,要記得,每個人的靈魂,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路,我們不用為別人的靈魂負責,也無法為別人負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