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到新房了,群眾很滿意!瀘縣向「9·16」地震縣級聚居點受災群眾交付新房

瀘州日報 發佈 2022-05-07T09:37:44.773695+00:00

5月2日,瀘縣嘉明鎮護松村災後恢復重建項目興安聚居點迎來分房抽籤。21戶村民成為瀘縣「9·16」地震後縣級聚居點首批通過抽籤拿到了新房的業主。至此,護松村聚居點已完成房屋主體建設和交付,周邊基礎設施正在抓緊施工。該聚居點將打造成為一個配套設施完備的農村聚居小區。

5月2日,瀘縣嘉明鎮護松村災後恢復重建項目興安聚居點迎來分房抽籤。21戶村民成為瀘縣「9·16」地震後縣級聚居點首批通過抽籤拿到了新房的業主。

至此,護松村聚居點已完成房屋主體建設和交付,周邊基礎設施正在抓緊施工。該聚居點將打造成為一個配套設施完備的農村聚居小區。

災難,對於瀘縣人民來說,不是生活的終止,而是一個新起點。

交出重建答卷 新居一應俱全

從瀘州出發到瀘縣嘉明鎮護松村,需要1個小時車程。穿過鎮街抵達村上,視野豁然開朗。田陌間,幾排黃牆青頂的二層樓房整齊排列。樓房前的廣場上,施工人員和車輛正穿梭其間抓緊修建。

抽籤時間約定在當天9時。8時剛過,護松村辦公室就來了不少等候的村民。「看了房子沒有,要得不?」「要得,安逸得很!」「滿意滿意。等垻子修好了,我就開始裝修,娃兒說了,要整巴適點」……

地震後的兩百多天裡,「房子」是村民最關注的話題。記者在房屋設計圖紙上看到,新居分為四人戶和五人戶,布局錯落有致,廣場、綠化帶等設施一應俱全。聚居點地名叫「興安」,正如其名——「興旺平安之地」。

9時,村支部書記朱洪菊喊了起來:「抽籤了,大家快過來……」5歲多的郭芯岑牽著爸爸的手,看著聚攏的村民,眼裡充滿了好奇。抽籤開始,她第一個伸出小手抓出了桌球「六」,扭頭看著爸爸郭騰勇笑了起來。「太好了,我們抽到了6號房,很順利,很滿意。」郭騰勇也跟著笑了起來。

接著,72歲的郭德坤抽到了一套四人戶型……10多分鐘後,21套房子逐一找到了自己的主人。

一組村民紀孝輝是受災群眾,也是新房施工人員。他剛抽到4號房,就走到一邊趕緊向兒子報喜。他打著電話,頻頻點頭,臉上掛滿了笑容。「這房子好啊……」打完電話,他說:「你敲敲看,這個大門結實得很。窗玻璃是雙層的,密封效果特別好……」

從外牆到屋內,從地面到屋頂,從門窗到排線。紀孝輝詳細地介紹著。施工以來,他一直堅守現場,與工友們一起加班加點。房屋質量好不好,他心裡十分清楚。

「現在還差一些基礎設施沒收尾,我們要保證在6月至7月底完工,讓群眾安心入住。」嘉明鎮鎮長游源說,這是全鎮黨員幹部們的責任與使命。

以群眾為中心 新生活如約而至

「以人民為中心,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率推動恢復重建。」這樣的重建觀念,在瀘縣上下早已形成共識。

據了解,在災後恢復重建中,瀘縣黨委、政府始終以受災群眾安居為目標,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原則,把群眾住房建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積極推進恢復重建、鄉村振興等有機結合,讓瀘縣受災區域面貌煥然一新。

「聚居點的整體規劃和戶型設計充分徵求了受災群眾的意見。『垻垻會』反覆開,施工圖紙更是反覆改。」興安聚居點重建專班負責人、江陽區援建幹部陳宇說,比如,樓層高度、樓梯的拐角設計、門口的停車場……每套房的設計理念均站在群眾角度去考慮,細節處理非常人性化。

一組村民陳勇常年在外務工,家裡房子被鑑定為D級危房。開始修建聚居點時,村幹部打了三次電話告知他,並詳細介紹了相關情況,這讓他很感動。這次抽籤,他把妻女都帶回來看看新房。「房子很好、很好,感謝黨和政府!」他連聲說道。

朱洪菊告訴記者,護松村產業基礎較好,目前已有1000餘畝柑橘產業園,長勢良好,預計今年開始試掛果。還有高標準農田100餘畝,轄區內水產養殖600餘畝,給聚居點村民就近發展產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多種選擇。

同時,按照市、縣要求,聚居點門口將規劃出菜園菜地,柑橘樹也將種進小區綠化帶。新家園,新生活,新希望,已如約而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