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段你不知道的歐洲史~英法百年戰爭和聖女貞德的故事

九萬天兵 發佈 2022-05-08T07:26:25.933378+00:00

這個也正常,因為我們的歷史書都不太講這段歷史。比如說吧,如果你玩過《紅警2》這款遊戲的話,一定知道英國的特色武器是狙擊手,而法國的是巨炮。

說起英法百年戰爭,可能大部分人都沒怎麼聽說過。這個也正常,因為我們的歷史書都不太講這段歷史。事實上,這場發生在公元1337年到1453年的戰爭,徹底改變了歐洲

比如說吧,如果你玩過《紅警2》這款遊戲的話,一定知道英國的特色武器是狙擊手,而法國的是巨炮。我不知道遊戲作者的創作來源是什麼,但是在百年戰爭里,英國人確實第一次讓歐洲大陸人見識到「英格蘭長弓」的威力,用長弓一舉打掉了法國的騎士制度;而法國人開發出了火炮的技能,組織了歐洲戰場上第一支「皇家炮兵隊」,最終扭轉了戰局。

另外,你可能還聽說過「聖女貞德」反抗英軍的故事,這也是發生在百年戰爭後期的。這個貞德啊,一直被中國人稱為「法國花木蘭」,但實際上貞德在法國的地位要高得多,幾乎接近於「神」了,如果要非要拿一個中國古代人物來比較的話,可能更接近「關公」。

好了,下面我就給你講一講百年戰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戰爭的原因

戰爭原因說起來也簡單,一句話就夠了:當時的英國有一顆「大陸心」。你一看下面的地圖就全明白了,英國剛剛統一的時候,英國版圖裡包括了法國的一大塊土地,最多的時候占了法國一半的面積。但是到了百年戰爭前期,英國在法國的領土只剩下了西南沿海的波爾多地區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得先花點時間,把英國建國史給簡單說一下,你就明白這場戰爭為什麼不得不打了。

從《哈利波特》看英國建國歷史

古代英國的這塊土地啊,一直扮演的都是「被征服」的角色。最早的原住民,也就是紅頭髮的凱爾特人,他們迫於黑頭髮羅馬人的壓力,躲到了蘇格蘭和威爾斯。後來金色頭髮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又征服了這裡,建立了七個國家,史稱「七國時代」。我在《中世紀二》裡講過,你可以用《哈利波特》裡四個人物的頭髮顏色來記憶英國史。

通過維京海盜的「助攻」,七國之一的韋塞克斯統一了英格蘭。但是好景不長,英格蘭很快就被法國的一個諸侯國,名字叫「諾曼第公國」的威廉一世給征服了。

注意!這個威廉一世,在法國的身份是諾曼第公爵,需要向法王效忠,但在英國,他是英國國王,接受英國臣民的效忠。

又過了兩代人,威廉一世的孫女兒是法國安如伯國的夫人,孫女生的兒子就同時繼承了安如爵位和英國王位,到了這個時候,英國占據法國的版圖達到了巔峰。這個兒子就是亨利二世,他建立的王朝就是大名鼎鼎的「金雀花」王朝。

當時的法國在幹嘛呢?你看看下面這個圖,法國簡直亂成了一鍋粥,不停地內鬥。不過啊,大趨勢還是法王逐漸統一每一塊割據的領土,這就不可避免地和「英屬殖民地」發生衝突。

經過幾十年的衝突,英國失去了在法國的大部分殖民地,只剩下了波爾多葡萄酒產區了。

特別強調了葡萄酒產區,因為這裡是英國外貿的半壁江山,英國人從這裡進口葡萄酒等重要物資,再出口糧食。而葡萄酒在當時英國的地位相當於今天某大國的白酒和菸草,銷量巨大而且是英國王室的重要稅收來源。

還有一塊地方,在地圖的最上邊,佛蘭德爾,這裡是英國羊毛的出口地。英國這個地方特別適合養羊(所以才有後面的圈地運動嘛),羊毛出口到佛蘭德爾,在那裡加工成紡織品。羊毛生意至少占據當時英國貿易的三分之一。

所以百年戰爭之前大致就是這麼個格局了:

無論是出於經濟還是歷史原因,英國人都想要控制法國,至少要控制波爾多和佛蘭德爾兩個地方。

法國人正在搞全國統一,顯然容不下來自島國的英國人。

雙方早都看不順眼了,就等一個開戰的機會了。

機會來了。

戰爭第一階段:愛德華三世的無上榮耀

1328年,法國國王絕嗣了。我們上文說過,歐洲的繼承制是可以母系繼承的。法王絕嗣之後,旁系的菲力六世繼承了王位,這就讓當時的英王愛德華三世找到機會了,因為他是法國老國王腓力四世的外孫,按照繼承法也是可以繼承王位的。當然,究竟是腓力還是愛德華更應該繼承,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愛德華三世可以宣稱自己是法國國王,從而「干預法國內政」了。

為此,愛德華搞了一系列的騷操作:首先是貿易戰,上文說過,佛蘭德爾對英國很重要,反過來英國對佛蘭德爾也很重要。所以愛德華就搞了羊毛禁運,逼迫佛蘭德爾站在英國人這邊。然後是政治戰,先和德國皇帝路易四世結盟,然後花錢賄賂法國內部的大貴族。最後是經濟戰+戰爭動員,當時的法國還是效忠制度,就是貴族出騎士幫著國王打仗,而愛德華已經開始「僱傭兵」了,花錢招募士兵來打仗。為了有足夠經費招募士兵,愛德華大量借債,甚至不惜典當了王冠。

即使這樣,錢還是不夠,愛德華就允許部下在法國執行「三光政策」,也就是燒光、搶光和賣光,搶來的東西賣回國內、搶來的人勒索贖金,就這樣,出去征戰的士兵全都發了財了。

當然,法國也沒閒著,他們也組織軍隊,主要是貴族騎士。同時法國支持了蘇格蘭人鬧獨立,就是那些紅頭髮,這是在英國人後院放了把火。另外,在戰略上法國執行的是「只對壘、不打仗」的方針,想憑藉主場優勢耗死英國人。所以在英國人剛進入法國境內時,根本找不到法國主力決戰。直到1346年,在克雷西,這兩支主力碰上了。

英國人終於有機會展示「英格蘭長弓」的威力了。

在這之前,法國人並不知道長弓的存在,因為這種武器是英國人從紅頭髮凱爾特人那裡學到的「高科技」,從來沒有走出過國門。長弓的優勢是拉力特別足,可以在50米內射穿法國騎士的鎧甲,這就改變了戰爭的方式。

之前歐洲的戰爭實際上是騎士的戰爭,這些全身披著鎧甲,手持長劍的騎士,就像是一個個的重型坦克,在戰場上騎馬衝鋒或是近距離肉搏。但是面對長弓手,他們甚至還看不清對手的臉就被弓箭射穿了。

戰爭的結果完全不出意料,英國1萬士兵,包括了6000長弓手,打敗了法國4萬士兵,殺死和俘虜1萬多人,其中有大量的貴族爵士。這些英國士兵靠著勒索金全都發了大財。

當愛德華回國時,受到了老百姓的夾道歡迎,當然,很多人後悔沒有跟著出征,錯過了一次發大財的機會。不過機會總會有的,十年後,席捲歐洲的黑死病一平息,愛德華立刻就組織了第二次侵略,這一次他非常輕鬆地就徵召到了3萬名士兵。這個也好理解,誰不想發財呢?

這次出征的是愛德華的大兒子,那個著名的「黑太子」。

黑太子的對手是法國國王「好人約翰」,你是不是一聽這個綽號就知道他不靠譜?果然,「好人」不堪一擊,黑太子在普瓦提埃戰役里幾乎全殲了法國人。法國人這麼慫,除了武器被克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騎士都是來自不同的貴族,這幫人心不齊,見勢不妙就溜之大吉,這樣的軍隊怎麼能打勝仗呢!甚至被俘的人太多了,以至於一個長弓手甚至要看管3、4個俘虜。被俘的人里還包括了法王好人約翰本人。

這裡你是不是想到「靖康之役」了?和北宋的徽欽二宗不同的是,約翰在英國受到了君王般的待遇,最後死在了英國。當然,割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這些常規操作是少不了的。

至此,百年戰爭的第一階段結束。法國完敗。

戰爭第二階段:法國扳回一局

好人約翰死後,查理五世繼位。這位法國新皇帝最大的優點就是:務實

查理五世知道陣地戰打不過英國人,那就打游擊戰,畢竟是主場作戰,在地形和士兵數量上法國都有優勢。趁著你弓箭手還沒擺好陣型,戳你一下,戳完了就跑。其實這種戰術在中世紀是有悖於騎士精神的,但是很有效,要不怎麼說他務實呢。

同時,查理五世也學習了英國人的「徵兵制」,組建常備軍,不再依賴貴族騎士。他還擅長整黑材料,在輿論上把英國佬塑造成魔鬼的形象,激發反英的仇恨。

查理五世這一波下來,逐漸收復了很多失地,算是法國人扳回了一局。可惜天妒英才,查理五世身體不好,在位十幾年就死了,他兒子查理六世繼位。而英國那邊,愛德華和黑太子也死了,現在的英王是愛德華的孫子理查二世(注意,是理查,不是查理)。

英法的這兩位新國王都不太想打仗,倒不是因為他們愛好和平,而是因為實在是沒錢打。長年的戰爭耗盡財力,法國這邊頻頻爆發農民起義反對苛捐雜稅。英國那邊情況更糟糕,完全無法支付殖民地的軍費了,那些士兵只能靠勒索法國貴族過日子。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在1393年達成了為期28年的停戰協定。至此,第二階段結束。

戰爭第三階段:巴黎淪陷

停戰協定才簽六年時間,英國這邊就出事了。上文我們說過,大批的士兵都期待著發戰爭財呢,你一天不打仗,他們就不消停。就好比家裡養了條餓狼,你不餵它肉,它就反過來咬你。不太願意遠征的國王被貴族們推翻了,上台的是國王的表弟,當然是主戰派,這就是亨利四世。金雀花王朝覆滅,蘭開斯特王朝開啟

巧的是,法國那邊也出事了,國王查理六世得了瘋病,國家權力就被兩派給瓜分了:分別是王后黨和太子黨。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太子和後媽的宮斗劇,其實並不是,這是貨真價實的親母子,天知道他們怎麼想的,可能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們都被底下人威脅了吧。兩黨里,王后黨勢力弱,於是他們尋求英國人的保護。這就又給了英國人「干涉內政」的絕好機會。

公元1415年,英國國王亨利五世親征法國,在決戰的那天,老天爺真是幫了英國人,連著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道路泥濘不堪,法國的重裝騎士在爛泥地里根本就站不起來。結局可想而知,1萬人傷亡,1500人被俘。

之後的幾年,英國人一鼓作氣,拿下了包括巴黎在內的法國北部,並和法國人簽訂了《特魯瓦協定》,這個條約在法國文獻里基本都是和「喪權辱國」之類的形容詞一起出現的,條約里規定了法國是英國的一部分,並且英國國王可以繼承法國王位。這時候的法國北部是由英國人的傀儡政權,也就是王后黨主政,而南部是太子黨,繼續和英軍作戰。

聖女貞德力挽狂瀾?

貞德這個在法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其實出身並不高貴,她只是一介平民。有一天,貞德夢見了上帝派她來拯救瀕臨亡國的法國,於是貞德找到了法國太子,告訴他自己是上帝派來的,只要能加入軍隊之後,就肯定能打勝仗。果不其然,有了貞德之後,法國連著打贏了兩次戰鬥,這大大鼓舞了士氣。這個也好理解,面對英軍,法國人太久沒有打過勝仗了。

不過,沒過幾年,貞德也吃了敗仗,還被俘了,受盡酷刑之後在英國被燒死

她的死,在當時的法國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後世的法國作家們把她樹立為民族英雄,並賦予了「救世主」和「聖女」的宗教色彩。

或許貞德確實改變了法國軍隊的精神面貌,但真正讓戰爭天平偏向法國人的,其實是英國在殖民地上糟糕的統治。用匪盜橫行、民不聊生都不足以形容了,據記載,當時的巴黎大街上居然有成群結隊的狼,要知道在戰爭之前,巴黎是一個擁有20萬人口的繁華大都市。

戰爭第四階段:絕地反擊

之前法國的王太子在貞德的勸說下加冕了皇帝,他死後,查理七世繼位,正是這位皇帝組建了歐洲歷史上第一支炮兵部隊。

火藥最早是由中國人發明,經阿拉伯人傳入到歐洲。歐洲人很早就會使用火炮了,但是之前的火炮有很多缺點,比如射程太近而又太笨重,在戰場上很容易被當成活靶子。而且彈藥的裝填耗時長,當時一個炮手一天大概能發6-8發炮彈,不僅慢,還容易炸膛,極不安全。

所以最早英軍配置的火炮更多是在戰爭快結束時,推到城門口來轟開木頭城門。百年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裡,火炮的光芒都被英格蘭長弓掩蓋了。

到了1450年左右吧,法國人把火炮進行了改良,包括了冶鐵工藝的進步,讓鐵的產量和硬度都有大幅提高,不再炸膛了。最重要的是火藥技術的進步,把硝石、硫磺和木炭加入液體做成了顆粒狀,炮彈的射程和威力是之前粉末狀火藥的好幾倍。

當時法國火炮在戰場上的威力體現在攻城上。自從歐洲十字軍從穆斯林那裡學習到石料切割技術之後,歐洲的石頭城堡就變的牢不可破了。英國人在征服城堡時用的都是「圍點打援」的戰術,一圍就是半年,圍到你彈盡糧絕,逼你投降。相較之下,法國炮兵隊的攻城速度簡直是逆天的存在。下面的數據是法國人攻陷城堡用的時間,你看看就知道了:

1447年,阿夫勒爾,17天

1450年,巴約城,15天

1450年,達克斯城,14天

1451年,布萊城,5天

要知道,英國人拿下這些城堡至少都花了3到6個月。這下子英國人徹底沒有信心了,再加上英國財政赤字嚴重,當時英國王室年收入在3萬英鎊左右,但欠債卻達到了40萬英鎊,國內幾乎無兵可派,只能任由法國人攻城略地。

就這樣,法國人勢如破竹,到了1453年,乾脆連之前的波爾多葡萄酒產區都給收復了,至此英國人全面敗退歐洲大陸。

百年戰爭就此結束。

百年戰爭帶來的影響

關於法國火炮的故事還沒有說完,到了查理七世的孫子輩,他們發明了馬車火炮,並在義大利戰場向全歐洲展示了法國火炮的厲害,曾經的蒙特聖喬瓦尼城堡被圍攻三年而不破,在法國火炮面前,僅僅三個小時就淪陷了。這也催生了之後歐洲的防禦大殺器「棱堡」的出現。

英格蘭長弓的出現,讓一個普通農民就可以殺死一個有著幾代光榮傳承的貴族騎士;而法國火炮的出現,則徹底摧毀了中世紀的防禦神器—城堡。就這樣,歐洲封建割據的兩大基石:騎士和城堡,被徹底的瓦解了。封建制逐漸向王權集中。

百年戰爭還為後世帶來了其它一些重大影響,比如:從這個時期開始,英國人開始說英語了,以前他們都是以說法語為榮的。

在法國的全面敗退,讓英國人意識到無法占領歐洲大陸,所以把占領轉向「離岸平衡戰術」並一直延續到今天。

百年戰爭把之前的貴族騎士戰爭,變為了全民戰爭,這大大擴張了戰爭規模,花的錢很多。於是之後出現了各種金融手段為戰爭融資,比如國債、銀行、彩票等。

全文完。記得關注更新。


感謝您的閱讀,碼字不易。如果您覺得文章還行,就請點個讚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