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新旅遊·洪商故事丨楊金生:深諳「魚龍變化」之道

華聲在線 發佈 2022-05-09T18:25:32.348092+00:00

洪江古商城潘存德堂的太平缸上,刻著「魚龍變化」圖案。通訊員 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軍 通訊員 袁春華 林振林 「五一」假期,行走在洪江古商城,記者發現,窨子屋裡、古巷道邊,方形石缸隨處可見,缸里盛滿水,缸外的四個面往往會刻上魚、龍等圖案。

洪江古商城潘存德堂的太平缸上,刻著「魚龍變化」圖案。通訊員 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軍

通訊員 袁春華 林振林

「五一」假期,行走在洪江古商城,記者發現,窨子屋裡、古巷道邊,方形石缸隨處可見,缸里盛滿水,缸外的四個面往往會刻上魚、龍等圖案。

導遊介紹,這便是洪江古商城的「太平缸」,作消防之用,而刻上魚和龍,則意寓「魚龍變化」之道。

「貧富變化,如魚龍之變,只要努力拼搏,把握商機,貧窮就會變得富有;反之,錯失商機,經營不當也會千金散盡,一貧如洗。魚龍變化之道實為經商創業之道,被洪江商人奉為經商秘訣。」導遊說,洪江商人楊金生正是一位深諳「魚龍變化」之道的洪江富商。

待價而沽,賺到「第一桶金」

1882年出生的楊金生,江西新幹縣人,其起家創業在貴州黃平,繁榮昌盛於洪江。

少年時,父親帶楊金生到貴州鎮遠一家酒坊學釀酒。學徒期間,因不慎將釀酒的鍋打破被主人開除,其父遂將楊金生引薦到貴州黃平縣「同裕厚」號的廚房幫工。

「同裕厚」系經營五倍子的大戶。五倍子是製造染料的重要原料,「同裕厚」的五倍子,絕大多數運銷德國。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老闆見楊金生為人誠懇,生活樸素,辦事謹慎,遂指派他押運貨物。

貴州多山,偏僻難行,運輸貨物大多用馬馱。楊金生作為押運員,本可坐轎,但他始終隨馬隊步行,風餐露宿,兼程趕路,為號里節省了許多旅費,因此受到老闆器重。作為押運員,楊金生也買賣少量的貨物賺錢,逐漸積累了一些資金。

恰在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因德國是交戰一方,外銷德國的五倍子受阻,不能脫手。而「同裕厚」收購的五倍子也無法外運,導致倉庫大量積壓。

對此,「同裕厚」老闆一籌莫展,便決定回老家省親。

經過多年曆練,楊金生知道物極必反、魚龍變化的經商之道。在老闆臨行前,楊金生試探性地問:「號里不收購五倍子了,我是不是可以收購?」老闆爽快地回答:「可以。」

當時,私營企業有一條規矩,凡老闆經營的項目,夥計不可以涉足。而老闆這次慷慨答應,無非認定五倍子生意已無前途。

此後,楊金生拼聚手邊錢財,大量收購五倍子,待價而沽。

果然,時來運轉,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運恢復,五倍子價格猛漲。楊金生立即將收貯的五倍子日夜兼程運往上海銷售,一舉獲利5萬餘兩銀子。這樣,他獲得了創業經商的「第一桶金」,遂向多種經營方向發展。

「楊金生的發家,自然有他的機緣,但與他善於思考、勤勞儉樸是分不開的。」導遊這樣評價。

富而從簡,一條長衫穿30年

楊金生文化不高,但精於盤算,有謀略。他賺下「第一桶金」後,業務日漸擴展,遂東遷洪江。來洪後,他除繼續經營五倍子外,還經營黃豆、牛皮、桐油、水銀等,運往漢口等地銷售。得款後,返程買布匹、棉花、棉紗、煤油等,再運到貴州各地銷售。

楊金生做生意低調內斂,除了在貴陽和重安江兩地派有莊員設莊駐守外,凡上下貨物所經過的鎮遠、新晃、辰溪、常德、武漢等地,都是托人代莊。他認為,這樣既可免張揚,又可節省許多管理費用。由此,外人只知楊金生其人,而甚少知其商號為「怡昌厚」。由於經營得當,全盛時期,楊金生實有流動資金達30多萬銀元。

在洪江,有30多萬銀元的流動資金,雖不是巨富,但也為數不多。楊金生雖富有,日常生活卻非常儉樸。

一件結婚時穿的長衫,楊金生竟穿了30年之久。他穿的衣褲、鞋襪等都是當時最廉價的。短衣褲是常德漆家河產的「碼子藍布」,比一般的布料要厚得多;布鞋鞋底足有半寸厚,而且要經桐油浸曬之後才穿,走起路來會發出「哆哆」的聲音;襪子是用黃州白布縫製,式樣酷似京戲中鬚生所穿的朝靴。

楊金生平時總是青衣小帽,土裡土氣,沒有老闆的派頭。有一次,在長沙的何萇笙錢莊,楊金生還曾鬧出笑話。錢莊店員看到楊金生衣著粗陋,竟不予接待,將他拒之門外。楊金生無奈,只好請求店員向其店主通報姓名,店主何萇笙親自出迎。

新中國成立前,洪江報痞喬子磊在其發行的《敢報》上,曾專版報導楊金生的生活如何低俗,企圖通過嘲笑達到敲竹槓的目的。面對嘲弄和侮辱,楊金生付之一笑,不予理睬。他說,如果他與一般有錢人一樣,為了所謂的面子請求包涵,那就正好中了喬子磊的訛詐詭計。

楊金生自奉儉約,但待人甚厚,凡屬江西同鄉後生來見,他都噓寒問暖,沒有老闆的架勢。在宴請客人時,無不美酒佳肴,杯盤滿桌,與其家裡日常餐桌所備相較,一奢一儉,有著明顯的區別。

(原載《湖南日報》5月7日04版)

[責編:趙志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