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珀萊雅羽感防曬事件說起,防曬變質還真不是小概率事件

獨刻美談 發佈 2022-05-10T10:33:54.508100+00:00

Hello寶子們,4月底5月初的時候,珀萊雅羽感防曬事件可謂是在護膚圈裡鬧得轟轟烈烈。因為我本人沒購買使用這款產品,所以對整個事件只是圍觀,並不能去做評判到底這款防曬的問題到底在哪裡。但是,吃瓜吃著吃著,突然想起來,其實我自己已經經歷過數次防曬產品「變質」事件了。

Hello寶子們,4月底5月初的時候,珀萊雅羽感防曬事件可謂是在護膚圈裡鬧得轟轟烈烈。

因為我本人沒購買使用這款產品,所以對整個事件只是圍觀,並不能去做評判到底這款防曬的問題到底在哪裡。

但是,吃瓜吃著吃著,突然想起來,其實我自己已經經歷過數次防曬產品「變質」事件了。但老實說,我都沒有放在心上。現在再回想,就想給大家敲個警鐘。

防曬產品「變質」,析出、解離真不是小概率!

我第一次聽說珀萊雅羽感防曬,是之前分享另一款產品時有粉絲留言會搓泥,搭配的就是珀萊雅羽感防曬,於是那會兒就去看了一眼它的成分。當時只是為了了解搓泥打架的原因,順便看了一眼防曬配方體系,因為並不是我感興趣的所以就沒入手。但是當這次不同批次質地不同的問題出來之後,我也懷疑當時那位粉絲提到的搓泥打架問題是不是也與批次有關。

其實防曬產品的「膚感」是個很難做的東西,大多防曬劑都是顆粒或者油溶性的,而消費者普遍追求清爽、輕薄、不搓泥、不打架的膚感,還要安全、高效,那對產品的穩定性要求就非常高了。

事實上,許多防曬產品在開封一段時間後,質地就會發生變化。不僅是是搖搖樂型的防曬,就是乳霜質地的同樣會出現問題。我曾經用過兩款spf30的礦物質防曬,都發生了質地的改變。

一款是便宜大碗的JASON,因為太大碗了,用得比較久,後期就出現質地解離——膏體和油脂的分離。因為它的成分是氧化鋅和二氧化鈦粉末搭配植物油脂,所以我覺得「正常啊」,非常心大地擠到手心蹭勻,然後就敷上臉了。

但另外比較貴婦的Omorovicza礦物質防曬就發生了析出的問題,就是原本應該是柔化的乳霜,結果裡面都是顆粒,好像它長了「結石」一樣,那塗上臉的時候就會覺得有無數小石子刺在臉上,於是直接導致我對這個品牌的好感度下降了。

你看,作為還算了解化妝品製備知識的人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對品牌好感下降,所以我很能理解普通消費者對珀萊雅的失望。

但防曬產品「變質」真的是很多時候會被我們忽視。

譬如我曾經一度很愛用的碧柔AQUA Rich防曬啫喱也有被全網嘲諷的一段日子,那時很多網友都吐槽碧柔AQUA Rich不防黑效果不好,可是我自己的使用經歷是非常防黑防曬。

為什麼同一個產品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呢?


質地改變,防曬效果會受影響嗎?

一定要跟大家講一下碧柔這個故事!

最早我用碧柔AQUA Rich SPF50藍色那款從日代那買的,便宜清爽大碗,除了有點酒精味道基本沒什麼毛病。後來我去台灣旅遊時剛好用完了,就又在當地屈臣氏買了一隻也是made in japan的。後來我去阿聯旅遊時用的也是這支,也就是順手塗一塗,一點也沒變黑和曬傷;反倒是同行的妹妹特意買了傳說中非常防曬的水寶寶,結果因為太熱一直流汗一直擦汗,回來還是曬黑了。

所以後來當我推薦碧柔AQUA Rich物美價廉卻有網友說不好用時,我就詢問了一下她手裡的版本產地是哪裡的;當她告訴是中國產的時候,我僅僅以為是產地不同、配方做了調整導致的。

但是我心裡還是留了個問號,效果為什麼會相差這麼多呢?

然後我就在國內的屈臣氏也買了同款,回來用的時候發現質地真的不完全一樣,擠出來時啫喱乳液里有小顆粒——但不是結石那種硬的礦物,而是很像一些護膚品里的爆珠微囊,很容易讓人以為它是「含有xxx精華」的護膚成分,而不會聯想到是成分析出。

這件事因為是很多年前了,我沒辦法提供圖片來展示它的質地的差別。那個時候我也沒有了解化妝品製備的相關知識,所以到最後還是簡單地歸結成產地不同的原因。

但從現在的珀萊雅事件回看,產地並非根本原因,而是因為生產製備就是兩套體系,很難說具體是哪個出問題了,但一定是在生產過程中有了一些參差,導致最終產品穩定性出現問題。

但在當時,購買日產碧柔的人群和在屈臣氏購買中產碧柔的人群,很大概率是不重疊的,所以不會有人意識到她們吐槽的不好用,可能真相是防曬霜已經「變質」了。

所以雖然沒有數據支持,僅僅是從過往經歷的這件事來說,我認為防曬霜質地發生變化一定會或多或少影響防曬效果。

道理很簡單,防曬霜本身就是要在皮膚表面形成防護罩,如果它的質地已經不是均勻分布的穩定體系,那麼塗抹時很難保證每個人每次都能塗抹得足夠均勻,讓它均勻無漏隙地覆蓋皮膚表面。所以哪怕從成分上說「不影響效果」,但從操作層面來說,我覺得大概率是有影響的。


護膚品召回機制,商家和消費者都應當建立的意識

其實,日系的防曬產品還真的經常因為質地問題而召回。譬如安耐曬曾因原料運輸不當出現了產品含有沉澱物而召回。

因為日系防曬里有個它們很愛用但不穩定、容易析出的成分——Uvinul A Plus。原本這個成分是不錯的UVA短防曬劑,可以取代氧化鋅和二氧化鈦提供較好的膚感。但缺點就是容易結晶析出。而這個成分好巧不巧,珀萊雅羽感防曬里也有;上面提到的碧柔AQUA Rich里還是主打成分——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之前買了國產版碧柔AQUA Rich的朋友會吐槽曬黑的原因。

所以,回到這次珀萊雅防曬事件,其實質地變化,甚至防曬效果有影響,我都不意外,也不會覺得「糟糕透了」,畢竟連安耐曬這樣的品牌,出現質地問題也不是一次兩次。而區別在於「召回機制」。

召回機制對國內消費者來說,其實還屬於比較陌生的。像我個人經歷過的是汽車氣囊問題召回和iphone電板問題召回,都是免費更換部件。而護膚品召回制度在國內確實很少見,大多是在被曝光後的被動召回。

一方面是因為汽車和電子用品出了問題消費者對接的是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但護膚品如果有問題消費者對接的只是客服人員。即便有消費者反映問題,客服通常只是解決稍後,而無法從中發現規律,及時發現產品本身的問題,進而及時調查已經落實群體性的售後措施——召回。

另一方面,消費者也未必能意識到產品質地發生了變化和效果打折的情況。往往只有在發生刺激、過敏比較明顯的傷害時才會考慮到去和商家反饋。而如果是囤貨黨……囤了半年一年才開封使用,且不說過了退換時效,你很難舉證操作售後問題,更會因為囤貨的人多了,產品問題沒能及時集中反饋給品牌導致商家錯過了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

所以我覺得珀萊雅防曬這件事,其實給到我的啟發是——

作為護膚品牌要建立起一套主動召回機制,這比被動召回更能保護好品牌形象;

作為消費者,儘量不要衝動消費囤貨,也要把護膚品質地的變化放在心上——質地改變必定會影響效果,無非大小而已,一旦對質地存疑就應當及時反饋,如果發現類似的情況很多,那也要在心裡敲響警鐘,提示客服是否存在產品問題提供召回服務。

……

最後說一句,不希望因為這件事,導致一些消費者對國貨失望。

畢竟,我更希望這件事能促進品牌和消費者共同成長和強大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