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抖音更上頭!拿下1億老外的寶寶巴士,靠啥年賺2.6億?

金錯刀 發佈 2022-05-10T12:28:41.122749+00:00

在辦公室做美食的「辦公室小野」,曾經是YouTube上粉絲最多的中國網紅,入駐當年就刷新了YouTube創作者的成長記錄。

文/ 金錯刀頻道

老外最愛的中國網紅是誰?

在辦公室做美食的「辦公室小野」,曾經是YouTube上粉絲最多的中國網紅,入駐當年就刷新了YouTube創作者的成長記錄。

2019年,有小女孩模仿其視頻做爆米花,不慎受傷、身亡,小野被迫沉寂。

此後她風光不再,如今視頻點擊量只有10萬左右。

相比小野,李子柒更讓老外們意難平。

李子柒是外國網友眼中的「東方公主」,在YouTube上的絕大多數視頻,點擊量都超千萬。

但自從去年7月14日,李子柒至今仍無更新。

每天都有外國網友在評論區留言,表示想念,祝好。

傷心的同時,他們又瘋狂投入到另一個中國網紅的懷抱——寶寶巴士(babybus)

寶寶巴士是個拍片大戶,提供兒童啟蒙的音視頻

在各式各樣的影片中,寶寶巴士給小孩唱各種兒歌,教導小孩上廁所、洗澡等知識或技能堪稱帶娃神器。

在YouTube,它的主頻道就有2850萬粉絲,比李子柒還多1000多萬。加上其他11個頻道,粉絲更是超過1億!

中國人開發的帶娃神器,為何能讓全球爹媽欲罷不能?

比抖音更洗腦,比茅台更暴利

對於父母,寶寶巴士是能讓神獸安靜片刻的生活必需品。

對於企業,哪怕是寶馬,也得學會沾寶寶巴士的光。


對於寶寶巴士,放眼望去,則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國內外通殺。

在優酷、愛奇藝等平台,寶寶巴士的兒歌單月播放量和累計播放量都排名第一!

在YouTube所在兒童內容的播放量上,寶寶巴士更是在日語頻道、葡萄牙語頻道、西班牙語頻道等8個語種排名第一!

2020年,APP Store和Google Play合併渠道中下載量排名前十的應用中,總共只有兩家中國企業,一家是字節跳動,另一家就是寶寶巴士。

除了同在一個榜單,這兩家企業還有個共同點,創始人都是愛拼才會贏的福建人。

寶寶巴士的創始人叫唐光宇,曾三次創業,全部失敗,本想休整生息,卻因為帶娃又被激發出創業激情。

當時為了幫助兒子識別顏色,他開發了「寶寶學顏色」App,結果衝到了蘋果新品榜第一,還拿到300美元的收入。

那一刻,他悟了。原來做早教內容才是上天為他選定的方向。

寶寶巴士的創始人唐光宇

很快,寶寶巴士就用實力開始征服全球爸媽。

首先就是要比孩子爸媽還會操心。

什麼年齡段的孩子,該學該看什麼內容,寶寶巴士規劃得一清二楚。

比如2-3歲的兒童可以認認顏色,培養健康習慣;4-5歲,可以學習簡單的加減法;再大一點,可以學習日常救護方法。

今天教小孩上廁所,明天教他學禮貌;白天教他辨別昆蟲,晚上給他講美人魚的故事。

誰也不知道,到底多少孩子是被寶寶巴士帶大的。

看這密密麻麻的App,每一個都包含了為兒童準備的不同的知識點或技能。

其次是必須讓家長省心。

針對兒童的產品,首先要征服的不是小孩,而是家長。

但家長總是很矛盾。

一邊希望孩子能在手機學點東西,順便減輕帶娃壓力,一邊又不想孩子沉迷手機。

為了防沉迷,唐光宇要求,要把每款遊戲形式的產品時間限制在14天,再長父母就開始擔心孩子是否沉迷,而過短,父母則會懷疑產品的功用性。

另外,父母還能根據需要,為孩子設置玩寶寶巴士的時間。

最關鍵的是,同樣的產品幾乎都在收費,譬如「巧虎」,一年會員要1000多元。而寶寶巴士的音視頻內容和遊戲,免費!

養育四腳吞金獸,能省一點是一點。

這就是為什麼,寶寶巴士的音樂能響徹全球各地。

很多小孩耳濡目染,話都說不清楚,就能天天嚷嚷寶寶巴士。

看久了,連成人都會入迷。對6歲以上小孩來說有點幼稚,對大人來說剛剛好。

一個App或兒歌或視頻,就能教會小孩某個方面的知識或技能,緩解育兒焦慮,因此每個月都有近1億用戶用寶寶巴士帶娃。

有用戶有流量,變現水到渠成。

2018年至2020年,寶寶巴士淨利潤分別為1.11億元、2.67億元、2.61億元。

更誇張的是毛利率,分別高達94.76%、96.55%、95.24%,茅台看了都羨慕。

請妙齡少女踩酒麴,還不如給小孩唱兒歌。

暴利的寶寶巴士,賺的都是辛苦錢

寶寶巴士並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光鮮。

「錢難賺屎難吃」這句話,照樣可以用在它身上。

剛出海時,寶寶巴士就吃了個大虧。

一次聖誕節前,寶寶巴士利用第三方的統計系統統計銷售信息,這在唐光宇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沒想到很快被美國貿易委員會發函警告,後者還抄送給了谷歌、苹和亞馬遜,幾大應用商城全面下架寶寶巴士。

唐光宇回憶說:「第二天,鋪天蓋地美國所有新聞媒體上的標題是,中國公司在窺探美國的兒童隱私。

唐光宇很想解釋,但正值聖誕節放假,無人理會。

當寶寶巴士走出新手村,成為了頂流網紅,賺的還是辛苦錢。

有人說寶寶巴士是靠「打群架」賺錢,描述得很到位。

寶寶巴士至今開發了超過200款APP、2500多集兒歌動畫、5000多期國學故事等,而且別忘了,寶寶巴士還要賺老外的錢,要面向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12個語言版本。

寶寶巴士產品矩陣

他們開發新產品的速度,堪比母雞下蛋。

一般遊戲廠商上線一個新產品,少則一兩年,多則三四年。寶寶巴士只要3到5天,最快能一天上線兩款,最慢也不超過15天。

這就導致了寶寶巴士的研發投入非常大,2020年花了1.55億,占了營業收入的23.85%。

別人燒錢是有錢任性,寶寶巴士是不燒不行。

寶寶巴士的內容以技能和知識為主,很少會被反覆觀看。為了持續吸引用戶,就得持續生產新內容,今天教吃飯、上廁所,明天就得趕緊教洗澡、睡覺了。

母雞一天一個蛋,刀斧靠邊站。寶寶巴士一周一新品,天天盼寶寶再愛我一次。異曲同工的活法。

燒錢研發也就算了,更慘的是已經是頂流的寶寶巴士,還要被迫燒錢推廣。

根據寶寶巴士的招股書顯示,他們的銷售費用長期居高不下,僅2020年就花了1.4億元。

這些錢沒花在電視上,也不是拿去請代言人,有近90%都花在了應用商店裡。

這背後又是一個血淚教訓。

2014年,唐光宇認為寶寶巴士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於是把市場部幾乎全部解散,結果用戶增長陷入停滯。

唐光宇說:「當時用戶輸入『寶寶巴士』,出來的第一個App還不是寶寶巴士。」轉頭又把市場部建起來了。

燒錢研發出的新產品新故事,用戶可能一天就膩了;燒錢做推廣,還主要為了打擊盜版。

孩子的錢最好賺,寶寶巴士表示我信你個鬼。

免費的寶寶巴士,為什麼還會被人罵?

「雙減」政策下,K12教育機構幾近全滅,連新東方也不得不轉型賣貨。

但是寶寶巴士穩如泰山。

因為它的內容是啟蒙而非培訓,也沒想過賺家長的錢。

寶寶巴士開發的App,雖然上線後通常會收費,但基本兩個月後就可以免費下載。

唐光宇解釋,收費是為了收集付費用戶的反饋,用以吸引後期免費用戶,「大家做產品免費是為了收費,寶寶巴士收費是為了免費。」

一個內容平台,沒有付費內容,沒有會員專場,更沒有超前點播,利潤從哪來?

首先是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流量變現」。寶寶巴士專賺廣告主的錢,近70%的營收來自於App合作推廣。

其次是將自己的音視頻授權給其他平台,占了近20%的營收。

這麼看,拿巨頭的錢幫普通人帶娃,寶寶巴士似乎稱得上「良心企業」。

但它的口碑遠沒到讓用戶交口稱讚的地步。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植入的廣告和遊戲太多了。

開屏廣告只是基礎操作,用戶在用寶寶巴士的App看內容或玩遊戲時,還有激勵廣告和展示廣告,無處不在。

小孩此毫無防備,沒多久就能給爸媽的手機下載幾十個App。

知乎上一位網友表示,自家孩子整整下載了12屏的App,自己拿回手機時,內存已經滿了。

相比見縫插針的廣告,還有人指出寶寶巴士的部分內容,並不適合給小孩看。

比如,視頻里惡作劇的內容,可能帶壞愛模仿的小孩;視頻里的食物,有一些垃圾食品,可樂、冰激凌等,又帶壞小孩。

更讓刀哥印象深刻的是,網友指出寶寶巴士在教小孩上廁所的動畫中,沒有提到「便後洗手」的知識點,會造成孩子不注意衛生。

在刀哥看來,這些指責過於吹毛求疵了。

如果要消除廣告,大可關閉網絡,也不影響使用。至於內容的瑕疵,寶寶巴士應該有責改進無則加勉,但是父母難道真指望全靠寶寶巴士帶娃嗎?自己也上點心吧。

曾經的教培行業,瘋狂販賣焦慮,日進斗金。

相比之下,寶寶巴士手握上億用戶,與「教培」咫尺之隔,卻從沒打破這層窗戶紙,一心只賺廣告費。

結果,割韭菜的機構,人們趨之若鶩;免費的平台,卻被不斷指摘。

不是所有企業都是資本家。

做好產品,不割韭菜的企業,應該得到友軍的待遇。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篇作者 | 祥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