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觀眾反感《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天后才能人 發佈 2022-05-10T20:29:05.288556+00:00

如果是現實中的海瑞,我用魯迅的話回答,有缺點英雄也是英雄,完美的蟲子還是蟲豸。如果是電視劇大明王朝中的海瑞,那我只能說,屁股和腦袋一定有一個出了問題。

如果是現實中的海瑞,我用魯迅的話回答,有缺點英雄也是英雄,完美的蟲子還是蟲豸。

如果是電視劇大明王朝中的海瑞,那我只能說,屁股和腦袋一定有一個出了問題。

如果你身家幾億,可能是屁股的問題。

如果你沒有幾億的身家,你討厭海瑞都是腦子出了問題。

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能稱之為正面人物的只有三個半。海瑞,李時珍,王用汲Q。加上半個好人,胡宗憲。(齊大柱Q之類不在計算範圍內。)

這部劇其實有另外一個名字嘉靖與海瑞。這是一部雙男主劇。借用了一個歷史並不存的改稻為桑,用雙線敘事,雙視角來告訴你大明王朝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


我們一點抽絲剝繭看完這部劇的時候,也終究會像海瑞一樣明白,明王朝的積弊不在嚴黨,不在太監,也不在清流,而在嘉靖帝Q本人

嚴黨不用說,歷史上,本劇里都是奸黨,這個自然不必說。但是,嚴黨是怎麼形成的?嘉靖帝告訴你了,長江黃河論。這個論調對不對我們往後再說。總之,有什麼領導就有什麼下屬,有什麼主子就有什麼奴才。劇中嚴世蕃×以下的人並清楚他們的作用到底是什麼,你看嚴世蕃玩命甩鍋你就知道了。

但是,嚴嵩很清楚。他所謂的為皇上遮風擋雨實際上翻譯成背鍋最為貼切。站在上帝視角,嘉靖的本心其實挺容易猜,他要貪,他要錢,老百姓死活並不重要。但是,他還必須是個正面人物,明君聖主。所以,壞事必須有人干,鍋必須有人背,你得揣摩透聖意,把髒活幹了,有些事,嘉靖帝默許。有些事,嘉靖帝明明不會這麼去做,但是,你依然要做干髒活的,還得干到最髒,然後由他出來賣人情。本劇最後一段嘉靖給裕王那個好雨,明月的謎語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嚴黨是什麼人,為何而來,就不用多說了。

至於清流,所謂的清流真的就清麼?

徐階愣是貪成了明朝最大的地主。老油條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高拱號稱高大炮,你要是覺得這老頭傻,那就太扯了。高拱在本劇的政治智商和嚴嵩徐階倆老狐狸就差一線而已。他的目的是什麼?就倆字首輔Q。為了這倆字,他也不在乎老百姓死不死,國策對不對。

張居正更是再劇里有明確表現,大不了讓浙江徹底亂了,浙江完蛋了才能搞死嚴黨。至於老百姓死不死,抗倭寇成不成,不在他張太岳Q考慮範圍內。

至於趙貞吉,張嘴閉嘴讓老百姓苦一苦。他難道真的不清楚他嘴裡的苦一苦就只是苦一苦而已麼?得多少人家破人亡啊!

至於一幫大過年堵著門上書嘉靖帝的,你真以為他們有啥國策?說穿了不就是過年沒開工資麼?

這個就是大明所謂的清流和讀書人。

翻翻整部劇,從老百姓角度來看,就沒有好人。嚴黨清流一丘之欲,必要的時候,嚴黨也能變清流,清流也是下一個嚴黨。至於老百姓的死活,沒人關心。

於是,整部劇看起來都已經絕望的時候,出來了一道光,海瑞。

海瑞上任淳安縣是怎麼來的?裕王推薦,張居正還寫了封沒安好心的信。張居正還大言不慚的激將,明明確確的告訴海瑞,去浙江是送死去了。說他聰明,他是真聰明,聰明人之間不必玩虛的,他不說海瑞也知道,淳安不是什麼好地方,去了大概率就是送死,海瑞肯去,解民於倒懸一句就夠了。說他傻,他張居正也是真傻,以海瑞的脾氣,還用得著激將麼?還是,解民於倒懸一句就夠了。

於是,海瑞上任淳安縣。

他發現軍隊欺壓百姓,他去硬剛軍隊。

他發現奸商低價買地,他怒慰沈一石。

他發現鄭泌昌Q,何茂才之流貪污腐敗,坑害百姓。他拼命扳倒鄭,何二人。

顧全大局譚綸,一點面子不給。

英雄好漢趙貞吉被他慰的差點起飛。

一切都只為了兩個字,百姓。

直到,安問了一路的海瑞發現,他鬥倒的人都不是問題的關鍵。

軍隊還奉了衙門的命令,問題的關鍵不在這幫大頭兵。那麼,桌司衙門是奉了誰的命?奸商沈一石最後盆干碗淨,被逼到縱火自焚,他也不是問題的核心。那麼是誰逼他自焚的?鄭泌昌何茂才只是替嚴黨背了鍋,嚴黨又是為誰背了鍋?

譚綸的顧全大局真的有用麼?倒了嚴黨就不會再出一個徐黨,高黨,張黨麼?

直到海瑞發現了問題的關鍵,那個藏在深宮,看起來求仙問道,無為而治,一句明白話都不肯說的嘉靖帝才是問題的核心。

於是,海瑞像最後一個堡壘發起了衝鋒。

這一幕有點像唐吉訶德Q。海瑞不知道能不能贏,大概率是最後一次衝鋒了。但是,有些事總得有人去做。於是,他拜託好友,送走家眷,自己買好了棺材。好了,無憂無慮,一身輕鬆,我可以踏上最後的征途了。

於是,一封震驚古今天下第一疏被他巧妙的送到了嘉靖帝的手裡。

於是,兩個領域的聖人無可避免的碰撞在一起。

嘉靖和海瑞,宛如太極。嘉靖是最高權力境界的孤獨者,無為而無不為;海瑞是最高道德境界的孤獨者,無畏而無不畏。

他的奏疏一上,皇帝果然勃然大怒,即刻下令逮捕海瑞,並且動了殺機,準備殺了海瑞以泄憤,好在身邊的太監黃錦及時將海瑞上疏前就為自己買好棺材的事情告訴了他,他才稍微平靜下來,並重新審視了海瑞的《治安疏^》,並發出這樣的感嘆:「這個人可與比干相比,可惜朕不是商紂王」。

雖然嘉靖從奏疏當中看到了海瑞的忠心,殺心已滅,但他對海瑞依然感到很生氣,因為,嘉靖面臨一個兩難的境地。殺海瑞,他就真的是商紂王了,這是嘉靖不能面對的。不殺海瑞,那麼等於承認海瑞罵他的話是對的,這也是嘉靖帝不肯面對的。於是,看似劍拔弩張的最後幾集其實只圍繞了一個核心,那就是保住嘉靖面子這個問題。

於是,嘉靖和海瑞展開了數論博弈。

第一輪,英雄審英雄,好漢審好漢。威逼。結果,頭一天好不容易勇了一把的趙貞吉,第二天就被海瑞慰的體無完膚,結結實實讓高拱看了場笑話。這是道德聖人與權力聖人之間的對話,區區的三司會審,區區的手下敗將趙貞吉怎麼可能壓得倒海剛峰。

第二輪,利誘。太監石公公出馬,代表嘉靖帝開出條件,承認海瑞是忠臣,給他名譽,只是讓他收回自己的話。再次失敗。

於是,第三場爆發,嘉靖帝自己上場。結果還是失敗。被慰到流鼻血的嘉靖帝只能扔下一句狠話,朕送你八個字,無君無父,棄國棄」灰溜溜的跑了。

嘉靖帝醞釀了好幾天,特意讓太醫開了一份補藥,榨乾了自己最後的精力,準備跟道德聖人最後一搏。這一次,三皇會審!

然而,這一次,海瑞讓步了。當他看到這個情景的時候,海瑞明白,嘉靖帝只是最後要個面子而已。他想說的話,治安書里寫出來了,天牢那天他也說完了。今天,只是老皇帝教育小皇帝而已,他已經不是主角了。


嘉靖聽懂了他說的是什麼這就夠了。嘉靖肯反思這就太好了。至於他自己的下場,已經不重要了。他只是相信這個聰明到近乎於可怕的皇帝只要能聽進去他的話,肯做出改變,他有能力帶著這個帝國重新強大,老百姓就能過上好日子。

這就是為什麼,當海瑞聽到嘉靖帝駕崩的消息會悲痛欲絕,昏厥於地的原因。

故事分析完了。

那麼,我很想知道,討厭海瑞的人到底是誰?

嘉靖帝可以討厭海瑞,因為,海瑞把他的遮羞布扒的乾乾淨淨。可他沒有,嘉靖帝最後交代兒子,這是我大明一把神劍,德厚者執之,汝父德薄,留給你了。多難得,嘉靖帝居然承認了。

徐階,趙貞吉之流也可以討厭海瑞,因為海瑞也把他們扒得體無完膚,打亂了他們所有的計劃。但是也沒有,清流本劇唯一幹的好事就是積極營救海瑞。

宮裡的太監們也可以討厭海瑞。黃錦就是因為被他牽連斷了腿。可是黃錦愣是一步一步拖到午時已過,怕海瑞出事還特意叫了個太監傳信。

海瑞上書是為了他們麼?並不是。他們一個個都是被海瑞感動了。那麼,海瑞拼了老命,妻子難產而死,自己像個唐吉訶德一樣對著自己都覺得毫無希望嘉靖帝發起最後的衝鋒。是為了誰呢?

我們都是普通百姓,扔到明朝,我們就是淳安縣受災百姓,就是京師外的餓浮!

有句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小的時候,崇尚英雄,崇尚正義。

長大點發現,哪來的那麼些英雄,那麼些正義。人性從來就是複雜的,當你發現,絕大多數的事都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時候。看山就不是山了。

可是,再長大點呢?山還是山。

就像做判斷題,隨便選一個,得分的概率都是一半。可是,錯的比對的更高明麼?未必!A同學得分了,他是扔硬幣蒙的。

B同學做錯了,他只是算錯了一個數。

C同學做對了,他是認認真真做對的。

那麼,哪個同學學習好?做對的AC就真的比B同學強麼?

人性總歸是複雜的,絕大多數的人並不純粹。

小的時候,自己沒有思考能力,主流讚揚什麼,我們就讚揚什麼。純粹的喜好而已。

長大以後,思考能力的加深,閱歷的加深。發現我們小時候喜愛,崇拜的對象原來也諸多黑點,突然就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偶像,你怎麼會是不完美的呢?

再長大點,就會發現,生而為人,誰是完美的?站在道德制高點,生扣著別人一點點小缺點不放,從而去否定一個人,真的能體現出你的高明嗎?

所以,童話里才分好壞的觀點,看似高深,實則蠢笨!

人是分好壞的!事是分好壞的!

還是那句話,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完美的蟲豸依然是蟲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