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用唯物主義辯證法掃描世界(2)

高金波 發佈 2022-05-11T08:48:39.899284+00:00

這帶來的結果是:每個人受到的教育水平越高,個體越聰明,個體競爭能力越強,群體的、社會的無序性、盲目性、衝動性越強。

第二節:眾智成愚和眾愚成智

在市場中,自己與他人之間是競爭關係。自己的屬性與他人的屬性相反,個體的屬性與群體的屬性相反。這帶來的結果是:每個人(自己)受到的教育水平越高,個體越聰明,個體競爭能力越強,群體的、社會的無序性、盲目性、衝動性越強。我們可以將之定義為眾智成愚。這樣的案例到處都是,但在資本主義的思維範式中,我們卻難以發現。只有跳出資本主義的範式,跳出形上學的世界觀,我們用唯物主義辯證法來掃描和觀察世界,我們才能發現這些問題。

比如,我們都認為政府印鈔。但為什麼印鈔的政府會負債纍纍?為什麼全球所有政府都是負債纍纍呢?產生疑問是解決疑問的開始,你去認真研究銀行的複式記帳法,你會發現債務保障貨幣誠實的技術手段,所謂政府印鈔更多是資本轉移矛盾的宣傳手段。或者說在移動網際網路普及之前,人類構築跨越國界的信任,必須靠零和博弈的負債機制,這個鍋必須由政府來背。

比如,馬雲先生曾多次強調:農民把地主打倒,農民也不能變成地主。言下之意,科技公司的軟體是土地,廣大的用戶是農民。但客觀實際是什麼?用戶隨時可以把科技公司的軟體拔掉,安裝全新的軟體。土地能被拔掉嗎?到底什麼才是移動網際網路世界的土地呢?答案實際很清晰,用戶的智慧型手機才是土地,用戶才是地主,而科技公司只是相當於種子公司,土地是不可替代的,而種子則是可以被替代的。但為什麼我們不能看到明顯的邏輯悖論呢?答案是眾智成愚,我們都在爭著想做種子公司,而沒有想通過合作盤活自己手中的土地。

比如,高房價、高物價、教育難幾乎困擾著每個家庭,但聰明的我們怎麼選擇呢?我們搶著買房、炒房,努力把成本甩給別人。我們挖空心思包裝自己的產品與服務,通過所謂產品升級和包裝,把自己的成本轉嫁給社會。我們努力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使我們的孩子終身都在奔跑,一刻都難以停息。

比如,我們都是聰明人,聰明人從來不吃自己種的有毒食品,但一旦人人都是聰明人,所有聰明人都會被食品安全問題困擾。

如何走出眾智成愚呢?

在網際網路世界,執行幫人之心不可無的原則。合作無阻力,成本會自然降至最低。每個人在內心給公共空間流出一個位置,願意承擔一定的義務來解決社會的、公共的問題,一旦這個公共的位置在每個人內心產生,這個公共位置就會不斷放大,我們就會自然發現:藉助我們的智能化三要素,解決以上問題都不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