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科技,騰訊的一體兩面

財經故事會 發佈 2022-05-12T10:50:32.804077+00:00

虛擬人登上舞台集體「飆舞」,音樂虛擬世界TMELAND里,超百萬青年化身「數字人」,穿上專屬定製的裝扮,與節目現場在線互動,虛與實融合自然無礙。

撰文/哲雲

編輯/大風

五四青年節,央視推出特別節目,宣稱開創了「國內首個數實融合虛擬音樂世界節目體驗」。

虛擬人登上舞台集體「飆舞」,音樂虛擬世界TMELAND里,超百萬青年化身「數字人」,穿上專屬定製的裝扮,與節目現場在線互動,虛與實融合自然無礙。在央視網報導中,央視與騰訊的此次合作,被定義為文化科技的又一創新範例。

文化科技,顧名思義,在文化領域中應用科技。從「雲遊敦煌」、「數字故宮」小程序,到AI修復莫高窟壁畫、數位化還原海內外國寶,騰訊為何如此鍾情於文化與科技的結合?

這背後,暗合著在時代變化中,騰訊發展的另一條故事線。

科技里長出的文化

作家福樓拜說,「科學與藝術在山腳下分手,在山頂上匯合」。

回顧文化與科技的交融史,中國的活字印刷、歐洲的古登堡印刷術,催生了東西方文化的大繁榮;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了放映機,隨著1895年的公映,電影開始成為新的大眾娛樂方式。

1925年,第一台電視機誕生,從此螢屏走進千家萬戶。過去百年裡,衛星電視、有線電視、門戶網站、流媒體……文化隨科技浪潮起伏澎湃。

網際網路時代,科技正在推動文化行業產生新的變化。

AI技術直接用於圖文及音視頻創作;遊戲引擎技術中的實時渲染等能力,讓影視特效製作擺脫傳統綠幕方式,所拍即所得,可為例證。

這次騰訊虛擬人集體亮相的驚艷表現,也得益於新技術應用。基於遊戲引擎開發的虛擬人工業管線,讓涉及虛實拍攝、舞蹈、合唱等複雜操作的虛擬人演出製作,從以前耗時三四個月,縮短到一個月。在科技加持下,內容本身有了更強的表現力,有了更強的沉浸感。

此前,騰訊曾聯合敦煌研究院推出「雲遊敦煌」小程序,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沉浸式欣賞敦煌200多個洞窟中的壁畫、彩塑等古蹟。今年一月,騰訊還宣布與北京市文物局合作,利用遊戲引擎、物理仿真、雲遊戲等技術打造一個數位化的北京中軸線。

類似案例不勝枚舉。視其所以,察其所由,從騰訊的技術發展路線梳理,或許能得到些答案。

騰訊從QQ起家,由此構建了技術基礎,也衍生出大量業務,覆蓋了用戶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經歷移動時代的成功轉型,要把體驗做好,過硬的技術實力是必選項。

拿遊戲來說,它被看作是「超級複雜的跨學科產品」。要實現足夠的真實感與沉浸感,需要計算機圖形技術、虛擬實境技術等;要實現真人與NPC(非玩家角色)在交互上的真切可感,強大的AI技術也非常關鍵。

在將遊戲產品打磨完善的過程中,這些技術也逐步積累起來。後續在騰訊推動的多個文化項目中,遊戲技術都發揮了很大作用。

由是觀之,正是社交、通訊、文娛等諸多文化場景中的用戶需求,推動著騰訊相關技術解決方案的成熟與升級。

騰訊很多文化產品,也都是從科技里長出來的。如今,這些技術開始外溢,應用到更多場景。

把文化刻進基因里

2017年,馬化騰在美國康奈爾科技學院演講時,第一次公開明確騰訊未來戰略的兩個關鍵詞——科技和文化。

對騰訊來說,科技與文化是一體兩面的。它們交匯在產品和解決方案中,應用到千行百業的各種場景里。「科技+文化」成為騰訊公司的立身之本和鮮明特色。

2018年全國兩會,馬化騰提出一項書面建議,充分發揮科技的潛力,使之成為文化發展的助推器,通過「科技+文化」的融合創新,促進文化產業內部、產業與社會各領域之間生態化、協同化發展。

一個月後,騰訊將此前的「泛娛樂」戰略升級為「新文創」。「新文創」成為騰訊在文化維度提出的核心戰略。

在「泛娛樂」時期,騰訊重點實現的是從作品到IP的轉換,並在諸多文化垂直領域奠定產業基礎。「新文創」戰略的提出,使騰訊完成了由「關注商業」到「關注文化」的轉變。在「新文創」戰略里,科技與文化相輔相成。

對內,騰訊大力推動影業、網絡文學、動漫等數字內容生態建設,將IP構建和多平台衍生的策略運用在活化傳統文化IP等項目;同時,整合騰訊雲、優圖實驗室、AI lab等內部團隊的前沿技術能力,系統性地推出文化行業相關的解決方案,把科技作為文化發展的助推器。

對外,騰訊與頂尖文博機構開展戰略性合作,探索技術助力文博的新可能。

比如,聯合敦煌研究院探討用AI技術修復破損的壁畫,通過VR、AR等技術模擬敦煌莫高窟遊覽;跟故宮博物院合作,通過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助力故宮10萬件藏品數位化,共同打造文物影像檔案的雲端解決方案,以及建設文物大數據知識圖譜,為技術找到合適的文化場景,做科技文化融合的連接器。

這些年,在做好助推器與連接器的過程中,騰訊從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進化成一家科技公司。現在,騰訊衍變為一家基於網際網路的科技和文化企業。

時代的潮流正在變化,5G、雲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正快速發展起來,文化與科技還在加速融合,新應用、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都將爆發。

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數字文化生產、消費與發行市場,騰訊該以怎樣的角色,參與到這一數字文化浪潮中?是需要回答的時代之問。

融入時代的變化中

今天,文化正以科技為載體,融入到產業研究和實體行業,推動數實融合,社會經濟發展。這種融合已徹底打破原有的文化產業範疇,進入以強調外部效應為主的數字文化經濟層次。

利用數位技術助力實體產業,以虛助實,是時代變化下,騰訊的選擇。

今年兩會上,馬化騰提出了《關於加強文化科技成果深度應用與自主創新的建議》。

他所說的文化科技成果,指的正是文化產業與5G、雲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深度融合後產生的超高清視頻、自由視角、虛擬實境、雲渲染、智能創作與分發等數位技術。

騰訊正在將過去積累文化科技成果,付諸於實體經濟。

比如在虛擬世界中重建現實世界,對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建模、疊代,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找到解決方案,再把結果反哺應用到現實世界中,就是方向之一。

自動駕駛領域,騰訊推出的TAD Sim自動駕駛虛擬仿真系統,通過真實數據和遊戲引擎的「雙擎驅動」,提供了還原度極高的測試場景。在這個場景模擬自動駕駛,解決了現實測試成本高、耗時長、風險高、場景局限性大等問題。

依託數字文化的場景,騰訊也在探索前沿技術的「孵化器」與「試驗場」。

比如,遊戲行業受益於AI技術,但遊戲也是AI研究的試驗場。AI研究涉及大量智能體協作與對抗問題。在遊戲場景中,需要AI從策略規劃、路徑探索、團隊協作等方面進行大量、不間斷、即時的選擇。這恰好是AI研究合適的場景。

缺少場景、算法和算力支持,是AI研究遇到的普遍挑戰。依託騰訊AI Lab和「王者榮耀」在算法、算力方面的優勢,騰訊牽頭構建了一個AI多智能體與複雜決策開放研究平台——開悟,並面向學術研究人員和算法開發者開放做前沿探索。

就騰訊的體量而言,戰略選擇要把自身置於時代潮流中,將自身路徑融入國家語境,助力實體經濟,「科技+文化」,都是如此。

怎麼讓科技促進文化繁榮,怎麼讓文化賦予科技溫度,怎麼打造和積累科技文化成果,讓這些成果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

這些思考,正在構成騰訊長線生命力的關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