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縣嵎峽河村出生的剿匪英雄以及蜿蜒的森林鐵路

同林罔事 發佈 2022-05-12T11:09:41.621430+00:00

很多人納悶《林海雪原》的主角到底是誰,說是203吧,這個覺得總覺得有一點程式化,就是那種脫離群眾的高大上的感覺。

小說《林海雪原》的結尾「鐵流」一章記述到:行列里有新任團長少劍波,和他的老戰友前任團長現任團政委王景之,還有他小分隊中的戰友——新任偵察參謀楊子榮············

很多人納悶《林海雪原》的主角到底是誰,說是203吧,這個覺得總覺得有一點程式化,就是那種脫離群眾的高大上的感覺。更多的人認為是楊子榮,是個貼近生活的,有血有肉的男子漢。但從威虎山戰鬥結束之後,小說里似乎就沒有他的很多筆墨——也是,真實的楊子榮在活捉張樂山(1947年2月7日)之後的第十五天就在一場戰鬥中因為槍栓緩霜上凍沒有打響而被孟老三一槍命中——而孟老三,其實並不是楊子榮要消滅的土匪,而是土匪臨時居住的窩棚的主人。

實際上,以王敬之為團長、羅沼夫為副團長,車偉為政委,曲波副政委,李連城為參謀長的牡丹江軍區二團在轉入主力部隊前再沒有打過什麼仗,楊子榮犧牲的那場戰鬥實際上也是整個牡丹江軍區剿匪的最後一場戰鬥。

所以,我覺得作者在大破威虎山之後將楊子榮這個「配角」淡化作為「歷史題材小說」是合理的,畢竟不能「喧賓奪主」,不能太多的「罔顧事實」——說實話,不過當時曲波不用真名字,反倒是可以把楊子榮的形象進一步發揚光大,比把203作為主角似乎更有味道。

《林海雪原》在五六十年代的印數不小,但是林海雪原的進一步家喻戶曉其實應該感謝京劇《智取威虎山》的創作群體,包括始作俑者。是《智取威虎山》在非常時期不尋常的傳唱讓楊子榮和203的故事深入人心——在偉大的革命戰爭中,立下比楊子榮的功績更偉大的革命家和烈士比比皆是,那麼是什麼讓楊子榮(楊宗貴)這位僅僅參軍一年五個月的偵查排長成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首先是他不怕艱苦和犧牲的共產主義意志和精神,但也不容否認的就是《林海雪原》和《智取威虎山》的家喻戶曉和深入人心。

楊子榮更是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的一張名片——牟平是千年古縣,兩千年來也出過不少名人,但是只有楊子榮一個人做到了在全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當我看見徐克版《智取威虎山》介紹楊子榮是山東「牟縣」人的時候,我感覺非常氣憤,不知道他是有意還是無益漏掉了「牟」和「縣」中間的那個「平」字。而且楊宗貴出生在嵎峽河村,而不是字幕中的嵎「岬」河村。

於是繼續我的幻想,就是那個從嵎峽河村修一條讓遊客慢生活的和海林縣柴河森林鐵路一樣軌距的森林鐵路通往牟平的另外一張名片——養馬島的夢中幻想——用這樣一個讓遊客難以拒絕的紐帶留下他的時間,讓他更多的了解牟平和牟平土地上成長起來的英雄。似乎我在「田園綜合體」規劃推進會裡說過的,我們能不能在西郊路的南段設個窄軌車站,沿著英雄湖的河岸修一條不長的森林鐵路,鐵路的兩邊布局上東北和膠東的舊景色,鐵路經過嵎峽河楊子榮的老家,鐵路的終點是那個從步槍山炮到坦克飛彈俱全的國防園——這就是楊子榮青年時代的路,他從那裡砍柴回家,告別了妻子,或許就沿著英雄湖邊的這條路來到了雷神廟,參加了海軍支隊,又一次來到了東北,來到了牡丹江畔的大森林——

他走了,走的那樣的突然——他的遺體,被放上了森林鐵路小軌道上的小「軲轆馬」,運到了柴河,運到了海林,埋葬在海林縣那高高的東山上——2014年8月17日來自他故鄉的我我帶著兒子來到了他的身邊,那棵棵松樹,陣陣松濤,不知道在訴說著什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