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的小故事——衛鞅亡魏入秦(秦國篇一)

桂花載酒趁少年 發佈 2022-05-13T21:03:52.146149+00:00

衛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於商,號曰商君。(衛鞅從魏國逃出進入秦國,秦孝公任命他為丞相,賜封商於,賜號「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衛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於商,號曰商君。

(衛鞅從魏國逃出進入秦國,秦孝公任命他為丞相,賜封商於,賜號「商君」。)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商君治理秦國,法令徹底執行和貫徹一系列法令,公正無私,懲罰不避忌宗族和大氏族,獎賞不偏似親近的人,執行法令不僅涉及太子,連太子師贏虔也被處以刻面割鼻的刑罰。)

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新法實施一年以後,沒人拾取路上遺失的東西,百姓不亂取來路不正的財物,軍隊的改革大大增強了軍力,各諸侯無不畏懼秦國的崛起。)

然刻深寡恩,特以強服之耳。

(但商君執法刻薄過之而施恩不足,只是用強力迫使人們服從。)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

(秦孝公用商鞅變法八年後,突患重病不起,打算把秦國王位傳給商君,商君堅辭不受。)

孝公已死,惠王代後,蒞政有頃,商君告歸。

(孝公去世後,他的兒子秦惠王繼承秦王之位,執政不久,商君請求回到自己的封地。)

人說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危。

(有人對秦惠王說:「大臣功高蓋主,必將危害到國家,與身邊常伴左右的人過份親近,必將威脅到君王自身。)

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

(如今,連秦國的婦女孩童都只說商君的法令,卻沒有人說是大王您的法令。如此這般便是商君從大臣變成了君主,而大王您反而變成大臣了。)

且夫商君,固大王仇讎也,願大王圖之。」

(況且商君原本就是大王的仇人啊,懇請大王設法應對。」)

商君歸還,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

(商君從封地回到國都咸陽,秦惠王下令將其車裂,而秦國民眾卻沒有人可憐商君。)

注:1)衛鞅,即商鞅(約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 ,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軍事家 ,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

2)秦孝公(公元前381年—公元前338年),嬴姓,趙氏, 名渠梁。《越絕書》作平王,《史記索隱》記載名渠梁 。秦獻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

3)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嬴姓,趙氏, 名駟(一說名「駰」 ),櫟陽人。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38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孝公之子,為秦國第一位君王。

事件時間段位於公元前359-338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