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的小故事——蘇秦始將連橫(秦國篇二 節選2)

桂花載酒趁少年 發佈 2022-05-13T21:22:24.575803+00:00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蘇秦起先主張連橫,勸秦惠王說:「大王您的國家,西面有巴、蜀、漢中的富饒,北面有胡貉和代馬的物產,)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餚、函之固。(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東面有餚山、函谷關的堅固。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

(蘇秦起先主張連橫,勸秦惠王說:「大王您的國家,西面有巴、蜀、漢中的富饒,北面有胡貉和代馬的物產,)

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餚、函之固。

(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東面有餚山、函谷關的堅固。)

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戰車有萬輛,武士有百萬,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種出產,地勢形勝而便利,這就是所謂的天府,天下顯赫的大國啊。)

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

(憑著大王的賢明,士民的眾多,車騎的充足,兵法的教習,可以兼併諸侯,獨吞天下,稱帝而加以治理。)

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希望大王能對此稍許留意一下,我請求來實現這件事。」)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

(秦王回答說:「我聽說: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高飛上天,法令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驅使百姓,政教不順民心的不能煩勞大臣。)

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現在您一本正經老遠跑來在朝廷上開導我,我願改日再聽您的教誨。」)

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蘇秦說:「我本來就懷疑大王不會接受我的意見。)

昔者神農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齊桓任戰而伯天下。

(過去神農討伐補遂,黃帝討伐涿鹿、擒獲蚩尤,堯討伐驩兜,舜討伐三苗,禹討伐共工,商湯討伐夏桀,周文王討伐崇國,周武王討伐紂王,齊桓公用武力稱霸天下。)

由此觀之,惡有不戰者乎?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天下為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

(由此看來,哪有不用戰爭手段的呢?古代讓車輛來回奔馳,用言語互相交結,天下成為一體,有的約從有的連橫,不再儲備武器甲冑。)

文士並飭,諸侯亂惑,萬端俱起,不可勝理。科條既備,民多偽態,書策稠濁,百姓不足。

(文士個個巧舌如簧,諸侯聽得稀里胡塗,群議紛起,難以清理。規章制度雖已完備,人們卻到處虛情假意,條文記錄又多又亂,百姓還是衣食不足。)

上下相愁,民無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辯言偉服,戰攻不息,繁稱文辭,天下不治。

(君臣愁容相對,人民無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戰亂反而愈益四起。穿著講穿服飾的文士雖然善辯,攻戰卻難以止息。)

舌弊耳聾,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

(愈是廣泛地玩弄文辭,天下就愈難以治理。說的人說得舌頭破,聽的人聽得耳朵聾,卻不見成功,嘴上大講仁義禮信,卻不能使天下人相親。)

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效勝於戰場。

(於是就廢卻文治、信用武力,以優厚待遇蓄養勇士,備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戰場上決一勝負。)

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

(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擴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賢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實現,勢必不可能。)

故以戰續之,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橦,然後可建大功。

(所以用戰爭來解決問題,相距遠的就兩支隊伍相互進攻,相距近的持著刀戟相互衝刺,然後方能建立大功。)

是故兵勝於外,義強於內,威立於上,民服於下。今欲並天下,凌萬乘,詘敵國,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

(因此對外軍隊取得了勝利,對內因行仁義而強大,上面的國君有了權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馴服。現在,要想併吞天下,超越大國,使敵國屈服,制服海內,君臨天下百姓,以諸侯為臣,非發動戰爭不可。)

今不嗣主,忽於至道,皆惛於教,亂於治,迷於言,惑於語,沈於辯,溺於辭。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

(現在在位的國君,忽略了這個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亂,又被一些人的奇談怪論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詭辯之中。象這樣看來,大王您是不會採納我的建議的。」)

註:1)蘇秦(?—前284年),己姓,蘇氏,名秦,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市)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著作有《蘇子》31篇,收於《漢書·藝文志》,早佚。書《戰國縱橫家書》存有其遊說辭及書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見於現存傳世古籍。

事件發生於公元前344-334年之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