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澤群島:法國在南印度洋的世界自然遺產,信天翁王企鵝的天堂

維達說 發佈 2022-05-13T22:29:35.977427+00:00

2019年法國南部領地與領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範圍包括了南印度洋上最大的幾個群島和島嶼,即克羅澤群島、凱爾蓋朗群島、聖保羅島和阿姆斯特丹島,以及約六十個小型亞南極島嶼,總面積67萬平方公里。

2019年法國南部領地與領海(French Austral Lands and Seas)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範圍包括了南印度洋上最大的幾個群島和島嶼,即克羅澤群島、凱爾蓋朗群島、聖保羅島和阿姆斯特丹島,以及約六十個小型亞南極島嶼,總面積67萬平方公里。其中無人定居的克羅澤群島,島嶼保存狀態完好,是生物演變歷程的陳列館和科學研究的獨特場所。

僻居一隅的克羅澤群島

克羅澤群島處於印度洋的南部,南緯46°、東經50°-52°,凱爾蓋朗島的西北方,二者相距約為1270公里。克羅澤群島距離最近的非洲大陸也有2400公里,可謂僻居一隅。與凱爾蓋朗島的形成相似,克羅澤群島也是由遠古時代火山噴發形成,由20個島嶼組成組成,面積約為515平方公里。

主要分為5個部分,自東向西分別是東島、波塞西翁島、企鵝島、科雄島和阿波特爾群島。其中波塞西翁島是面積最大的島嶼,為150平方公里,具體坐標為南緯46°24′,東經51°46′,東西向長約19公里,南北向長14公里,最高峰是海拔934米的馬里昂峰。島上的天使灣建有阿爾弗雷德福爾地理研究基地和氣象站,進行海洋微生物和原子能研究,島上輪駐有17名科研人員。

東島是克羅澤群島的第二大島,長18公里,寬10公里,面積13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為1050米,由法國探險家馬立昂達爾肯在1772年發現,是克羅澤群島中唯一一個沒有老鼠、兔子和貓的島嶼,也沒有人居住。

企鵝島是克羅澤群島西部的小島嶼,也是火山島,長4公里,寬2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340米,無人居住。企鵝島北面的科雄島,面積為67平方公里,是克羅澤群島中第三大島,最高峰是海拔770米的理察福伊峰,島上遍布海獅海象王企鵝和各種海鳥,但無人居住。

阿波特爾群島是克羅澤群島西北部的無人居住的岩石小島嶼群,位於科雄島的東北方向,約由31個小島嶼和岩礁組成,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島嶼非常陡峭,大島上的皮埃爾峰,海拔289米,是為最高峰,無人居住。

克羅澤群島與凱爾蓋朗島一樣,都處於狂暴的西風漂流地帶,風高浪急,氣候陰冷潮濕多風暴。島嶼中心均有冰川分布。這使得島上的植物群與動物群均屬南極區系,植被種類單一,無高大喬木、灌木,主要是草本苔蘚植物,不過顯花植物比例很高,如本地特產的凱爾蓋朗甘藍,就是十字花科的顯花植物,富含鉀元素和一種富有維生素丙的油,是昔日航海人預防壞血病很重要的物資。

海鳥和王企鵝的樂園

克洛澤群島在1924年後是作為馬達加斯加島的附屬島嶼存在,不過隨著馬達加斯加武裝反抗法國的殖民,1938年法國宣稱對南緯60度以南、136度-142度經線間的島嶼和土地擁有主權,將包括克洛澤群島在內的島嶼變更為法國的海外領地。1995年正式劃為法國南極地行政區,由主管海外省和海外領地的國務秘書指任專門的高級專員主管。同時還設立了專門的極地技術研究院主管在該地的研究組織及研究項目。

當然這片南半球海域上的「綠洲」也是全世界上鳥類和海洋哺乳動物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尤其王企鵝與黃鼻信天翁的數量居全球之冠。雖然這些海鳥的種類僅有30餘種,但是數量卻高達數千萬隻,比如大海燕、賊歐、小鞘嘴鷗等以攻擊老弱病殘、尋找屍體為生的食腐鳥類。

除了海鳥,每年南半球的夏季,克羅澤群島上也會有很多象海豹和王企鵝前來尋找配偶、繁衍後代,畢竟在亞南極這塊冰冷的海域,能夠有一個非冰凍的海灘實在是難得可貴,於是原本原本空曠的海灘及小溪的入口處往往會擠滿這些遠來的海洋生物。而且克羅澤群島所在的海域還是西風漂流與從溫暖的印度洋南下的馬達加斯加暖流的匯合處,擁有豐富的營養物質。

這些營養物質養育了眾多的藍藻、磷蝦等浮游生物,而後者又成為眾多海洋魚類,如魷魚、烏賊、燈籠魚的餌料,而這些熱帶魚類又為眾多王企鵝提供了食物來源。據估算,在世界上220萬對王企鵝中,有一半的數量生活在克羅澤群島。

這裡額外延伸講一下王企鵝與帝企鵝,避免大家混淆。在18世紀時,到達亞南極地帶的探險者發現了一種體型冠絕同類的企鵝,走路抬頭挺胸很有氣勢,於是就起名為「King[國王]」,代表這是最大的企鵝。但沒想到60年後,深入南極大陸的探險家又發現了比王企鵝還大的企鵝,於是迫於「King」已經名花有主,於是便命名為「Emperor[皇帝]」企鵝,這便是帝企鵝。

王企鵝與帝企鵝雖然外形很相似,但是他們臉部兩側的橘色「腮紅」是有很大不同的,王企鵝的橘色毛非常艷麗,而帝企鵝則要淡很多。另外棲息地也有很大不同,如王企鵝分布範圍很廣,主要生活在南極洲和亞南極附近的島嶼,如在克羅澤群島、福克蘭群島等地,這些地方均是冷暖流的交匯處,食物較為豐富;帝企鵝則分布範圍較小,主要在寒冷的南極洲生活。

所以我們常在動物世界或BBC的記錄片中看到它們成百上千隻帝企鵝在冰天雪地里依偎在一起取暖,閉著眼睛不吃不喝,偶爾會為了補充水分而吃點雪,靠厚厚的脂肪和耐寒羽毛抵禦零下70℃的嚴寒,保護自己和孵蛋,場面壯觀且震撼。而王企鵝由於所處環境並不像帝企鵝的南極內陸那般惡劣,所以通常都是王企鵝夫婦兩個輪流站崗,大約一周到兩周的周期交替孵蛋。

每年的冬季,王企鵝都會游到近500公里外的海域覓食,但如今隨著全球變暖,氣溫升高使它們賴以生存的魷魚、魚、蝦等海洋生物向更靠近南極的海域遷徙,從而會增加王企鵝覓食的距離。這導致王企鵝的幼崽要等待一周多時間,才能得到食物,這種情況正在威脅幼崽長成成年企鵝和進行繁殖的機會。

100年前,地球上生活著15億人,如今已有超過77億人擁擠在我們這顆脆弱的星球上。儘管如此,遠離澳洲和非洲大陸,遠離商業航道的克羅澤群島,終成了人類極少涉足的地方之一。在這座蠻荒的群島上,真實地展示著我們這顆星球最真實的風貌,這片海象海豹企鵝的樂園,願永遠是一方淨土。

上期回顧:凱爾蓋朗島:世界上最難抵達的孤島之一,一個適合孤獨終老的地方

備註:本文僅為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轉發。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私聯請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