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季歷背後強大的聯姻勢力

字知字明 發佈 2022-05-14T17:02:55.717582+00:00

季歷,本名歷,名字之前的「季」字,古代以伯、仲、叔、季來表示長幼次序,即最小。他是古公亶父第三子。據《史記》的《周本紀》和《吳太伯世家》記載,周部落的開基之祖古公亶父覺得自己的少子季歷最為賢明,更為可貴的是,季歷的兒子姬昌有聖瑞之兆。

季歷,本名歷,名字之前的「季」字,古代以伯、仲、叔、季來表示長幼次序,即最小。他是古公亶父第三子。據《史記》的《周本紀》和《吳太伯世家》記載,周部落的開基之祖古公亶父覺得自己的少子季歷最為賢明,更為可貴的是,季歷的兒子姬昌有聖瑞之兆。古公亶父讚嘆道:「我的後代當有成大事者,大概就是昌吧?」太伯和虞仲知道古公想立季歷,以便將來能傳位於昌,所以兩人便逃亡到了荊蠻,按當地風俗身刺花紋,剪短頭髮,而讓位給季歷。

這是傳統的說法,但是季歷即位究竟是怎麼回事,已經無從考證,但是有一點不得不分析。那就是姬昌。剛生下來的小小的幼嬰能有什麼「聖瑞」?但如果我們不從品質、德性方面考慮,而從出身方面看這一問題,便知稱昌為「聖子」、有「聖瑞」之說亦有來由。這就是季歷妻、文王母太任來自殷商,季歷因妻而顯赫,文王昌因母而顯貴。文王雖小卻擅有「聖」號,與他出身有關,因他是「大邑」商族的外孫。這一聯姻抬高了季歷在周族中的地位,而古公在選嗣位人時不能不考慮這些重要因素。這就是太王讓太伯、虞仲、季歷三子以兄弟相及的方式繼立,最後傳位於幼孫昌的原因和背景。而且君位傳季歷以至其子昌,也的確迅速地抬高了周族在方國諸侯中的政治地位。

《說文·土部》:「聖,通也。從耳,呈聲。」(聖,雙耳暢通。從耳,呈聲。)

「聖」本是會意字。甲骨文從耳,從口(嘴巴),從人,會通達之意。金文、小篆都由甲骨文演變而來。隸變後楷書寫作「聖」。漢字簡化後寫作「聖」。「聖」的本義為通達。引申指聰明、才智超群。在很早的時候人們傳播知識、交流經驗主要通過口耳相傳,於是,只有善於聆聽的人才能得到這麼多的知識,故「聖」引申指博學多聞的人。如「聖人」、「詩聖」。還引申指神聖的、聖明的。進而又引申指天子、帝王。如「聖上」。

不管事實怎麼樣,季歷也確實能力突出,做出了貢獻。古公死後,季歷繼承了君位。他對內繼續執行古公時實行的發展農業的政策,對外爭取團結各國諸侯,周族的力量漸漸發展強盛,先後打敗了西部鬼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基本上擊退了來自西北的遊牧部落的威脅,鞏固了周人在渭水中游的統治。

而且由於季歷是商王朝的女婿,在商王武乙三十四年與商王朝改善了關係,親自到商都朝歌去覲見武乙。武乙十分高興,賞給了王季30里的大片土地,還賞給他10雙美玉做成的大璧和8匹好馬。季歷有了商王朝的支持,開始對長期欺侮他們的戎狄進行反擊。在與商王朝恢復關係的第二年,也就是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歷率領軍隊征伐西落鬼戎。西落鬼戎的不少部落被周人打敗,12個部落的首領做了俘虜。季歷出師告捷,不僅一洗多年受戎狄欺侮之恥,而且獲得了大片土地和大批奴隸,使國力得到了加強。

但是商王文丁繼位之後,因為要把主要精力用於對付神職人員,所以對於西方的周部落,繼續沿襲武乙時期的懷柔政策。周侯季歷一看形勢有利,就不客氣了,出兵征伐山西長治地區的余吾戎,余吾戎敗而降周。季歷向文丁報捷,文丁聞報非常高興,嘉封季歷為「牧師」,牧師是地方伯長的意思,專征伐權。季牧師於是征始呼戎,始呼戎又敗而降周。過了幾年,季歷再次打敗了翳徒戎,把三個翳徒戎大頭目送到朝歌,向文丁獻捷。文丁看看季牧師越來越厲害,感覺不是好事,乾脆突然下令將季歷囚禁,季歷不願接受這莫須有的罪名,最後絕食自殺。

編後語:季歷的兒子姬昌後來也被囚禁,但命運卻完全不一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