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行業不景氣,從業者該怎麼辦?

博客天下 發佈 2022-05-15T02:43:29.712394+00:00

5月9日,0713「再就業男團」(陳楚生、甦醒、王櫟鑫、張遠、王錚亮、陸虎)團綜製片人趙林林,在個人微博發布消息,宣布再就業男團團綜正式啟動,在線征名,並表示「商務有了」。

5月9日,0713「再就業男團」(陳楚生、甦醒、王櫟鑫、張遠、王錚亮、陸虎)團綜製片人趙林林,在個人微博發布消息,宣布再就業男團團綜正式啟動,在線征名,並表示「商務有了」。


五穀道場官方微博積極互動,0713團粉熱烈響應,各種搞怪名稱席捲而來——《重生之再戰娛樂圈》、《網友讓我做的團綜》、《回鍋吧,老臘肉》……節目組、品牌方和呼喊著要看團綜的觀眾們,大家聚集在評論區,字裡行間都透著喜氣洋洋。


從發現《歡迎來到蘑菇屋》熱了,到感知觀眾的呼喊,之後奔赴長沙與平台進行洽談,再到0713團綜落地,錄製完先導片,「0713團綜」整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而被綜藝之神眷顧的故事裡,當然不止是「玄學」。


談起《蘑菇屋》的熱烈反響,他強調人物關係建構對於一檔綜藝的重要性,「嚮往、蘑菇屋以及閃亮的框架,適合任何一個以真正熟悉的人物關係為基底的嘉賓人群」;也會讚揚自己團隊對於「內容密度比」的把握,對自己的每一期節目精華點了如指掌。


一群古早藝人,一個衍生小綜藝,爆了。一個日更嘗試,一次分帳體驗,虧了。緊接著與貴州文旅合作的《她鄉·風一樣的女子》(以下簡稱《她鄉》)也如期上線。2022年上半年,對於大千影業和趙林林來說都意義非凡。


和趙林林聊節目,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他最擅長的事情之一,就是碼盤子——預算要控多少?具體怎麼花?找哪些藝人?怎麼聯繫起相互的資源?這些都需要想清楚,才能動手。


腦子動得快,嘴皮子也快。趙林林說話很有效率,內容點密集,語速不算慢,喜歡舉例子。「有一些導演如果覺得讓藝人尷尬挺有意思的,這就是他們節目做的太少了。」「他們有錢任性啊!」「我們是真窮,確實沒錢買魚苗。」「我們的短板在於商務。」「大家抱怨廣告,但沒有廣告主,也就什麼都做不成」。


總結起大千影業從專注後期到前期全程參與的業務結構變遷,趙林林的視角下,那些被「綜藝之神眷顧」概括掉的細枝末節里,還應該有「賠了一些」的大膽嘗試、謹慎求生的「別嫌活小」以及「有400人要養」的破釜沉舟。


除了預算,當然還有其他困境,第一季度的行業冷氣吹到了第二季度也未見升溫。這樣的環境之下,在趙林林看來,無論《蘑菇屋》和《閃亮》兩檔節目,在收益數字上是否實現了超預期,但它在平台內容戰略層面的收益,「至少證明了內容或者降本增效這個事,是行的通的」。


以下是大千影業CEO趙林林的講述——

作者|鄭小玲

編輯 | 太子


最快速度的響應


5月9日,陸虎、甦醒、張遠、王櫟鑫和王錚亮,他們在北京拍雜誌,我們決定蹭一下妝發,這樣花一個小時時間,先導片就拍完了。


4月18號我去長沙有兩個事情,一個是《蘑菇屋》的慶功,當時0713男團的三集內容已經全部播完,效果很好;另一個就是和芒果聊0713團綜的事,平台也同意快馬加鞭產出的提議。到了4月最後一周,我和哥哥們基本聊了聊團綜的事情,他們的參與度和情緒狀態都很高昂。


從IP衍生節目到自己開團綜,整體推進的速度算快的,但這一次依然有預算的問題。


換地方就意味著成本的提高,沒有了可以借用的蘑菇屋,沒有了蘑菇屋周邊熟悉的系統支持,和芒果商定之後,我們一致同意需要招商的方式來覆蓋成本。


五穀道場是最先找我們的,他們很早就在微博評論區互動,說希望能夠加入這個項目。雖然目前廣告立項還沒有確定,但我們總算是有個商務了。



4月25號,趁著去《嚮往》劇組的間隙,我在海南踩了下點,但是海南天氣太熱,最終我們沒有選擇那裡。5月2號,我又去了趟長沙《你好星期六》的錄製,和哥哥們敲定了團綜。


之前《蘑菇屋》彈幕開玩笑說,是一個偶像和5個糙漢的綜藝,現在大家都開始暗戳戳地準備起來了,減肥的減肥、瘦臉的瘦臉、健身的健身,偶像包袱突然變重了。


有了《蘑菇屋》的鋪墊,加上各大社交媒體上網友們對於哥哥的考古熱潮,觀眾對0713有了更加熟悉的了解,這一次我們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給自足,有旅行、有風景、有音樂的環境。依然不會進行太多硬設計,只需要適當填充有趣的內容,最大程度讓他們自由地呈現出最真實的狀態。


能夠引起共情的內容一定是真實的內容。這一點我們在《閃亮》和《蘑菇里》裡都深有體會。設計的東西是表演,他們又不是很好的演員,戳不戳你心窩子這個是演不出來的,它就得要真實。


時間倒回到2月底,我們開始為《歡迎來到蘑菇屋》的策劃奔忙。



當時,《嚮往的生活》第六季比原定播出的時間推遲了大概三周,我們《嚮往》後期的那組人就空了三周。芒果說有這麼個想法的時候,我們想著雖然錢不多,但總好過沒活干。


把活接下來,才知道其中艱難。首先,確實一窮二白,原定策劃里想定三組嘉賓,但錢不夠,只能砍掉一組。院人(《名偵探學院》成員)算芒果自己人,價格好說;可我向陸虎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帶著「0713」(《2007快樂男聲》全國13強)的兄弟來支持一下的時候,是有些試探性在的,囊中過於羞澀。


陸虎又當藝人又當藝統,問兄弟檔期的時候也很直截了當,「沒多少錢」,靠著各種刷人情,最後還是迅速湊齊了幾個兄弟。


陳楚生原本因為演出撞檔期不能出席,後來疫情原因,演出取消,我當時的第一念頭是,大哥得來,我們再去申請預算。


但另一方面,陳楚生、王錚亮出現在真人秀上的頻率並不高,最終會是什麼樣的效果,誰都無法預測。好在《閃亮》的合作中,我們和陸虎、張遠比較熟悉,通過他們,我們可以對內容效果有一個基本預判。



雖然《嚮往》這個模式或者說大家在蘑菇屋的慢生活,其實適合任何一個以「真正熟悉的人物關係」為基底的嘉賓群。但說實話,0713的熱潮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那是他們兄弟之間,經歷了人生與職業沉浮之後的灑脫,他們戲稱是仗糊行兇,和足夠默契、足夠深厚的情感關聯帶來的笑點和淚點。


節目收官之後,0713團綜啟動之前,我們集團(藍天下)給《閃亮》和《蘑菇屋》的小夥伴們各獎勵了十萬塊錢。加上觀眾給予的熱烈好評,我們團隊也被看見了,還要啥自行車啊。非要說一下遺憾,那大概就是院人因為各種原因沒能齊聚在蘑菇屋裡。


不過嚴格上來說,去年9月底拍攝完成的《她鄉》,才是大千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全程承接的項目。



這個項目說起來也很巧,那會兒我們剛好做完《乘風破浪的姐姐2》(後期製作),姐姐們總念叨著許久沒有外出暢快的遊玩,機緣巧合之下和我們當時的後期總導演,達成了這麼一個旅遊節目的想法。


我們迅速騰出《閃亮》的時間,開始規劃。去哪裡?形式是什麼樣的?以及最重要的,錢從哪裡來?後來在貴州文旅的支持下,姐姐們進入了貴州。本來去年九月底就拍完了,各種原因導致大半年後播出。


「後期人」眼中的綜藝內容密度比


大千的主營業務是後期製作,羅列在官網經典案例就有60部,涵蓋了各種類型的節目。多年後期製作的經驗讓我可以肯定地說,「沒有內容」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這個「沒有內容」指的是,無效內容占比太高。



你看過觀察類節目嗎?這一類節目需要拍攝多位藝人,現場布置的機位也多達上百個,而且整體時間跨度很長,一旦缺乏硬核戲劇內容的設置,就會導致內容很碎。


分享一組數據,《蘑菇屋》兩天一夜的錄製,成片在180到190分鐘。但有一些大體量的節目,同樣的錄製時間,有效內容都不一定能撐一集。如何能夠在錄製期內拍攝足夠觀眾感興趣的內容,這個對每一個團隊都是一個考驗。


內容密度的差異,觀眾是能感知到的。比如時常在反饋里看到的:花字os太多,特效包裝出現頻繁,慢鏡頭回放比例高……就是因為錄製的內容本身沒法達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後期製作當中,就得想各種手段讓它完整。


這種時候,綜藝選角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就《蘑菇屋》來說,無論是0713男團還是院人,他們本身都是很好用的綜藝人。好用,這兩個字意味著嘉賓與嘉賓之間的人物關係緊密且自然,他們很快就能夠進入狀態。



譬如我們10點開始錄製,陸虎從酒店出發,到甦醒下午兩點來之前,四個小時不算長,但有效內容就已經足夠支撐一集的節目了。


彼此太不熟悉的話,錄製了小半天,嘉賓們都還在初見面的尷尬階段。也有導演可能覺得,這個尷尬場面挺有意思的,就保留作為正片內容,這還是做節目做的太少了,觀眾對這種無趣內容已經脫敏了。對藝人來說,這樣的內容,除了表明他們沒有提前做功課之外,也是一種消耗。


我想說的是,人物和人物關係的塑造是我們做節目的核心,《閃亮》是,《蘑菇屋》也是。嘉賓是真熟人,自然是更好的,但若是不熟,初期人物關係鋪陳好之後,後續的人物延展才能水到渠成。


當然,也不可能高度依賴嘉賓,等待天降好內容。以《嚮往的生活》為例,除草、種樹、耕地、釣魚,這些活動需要多長時間、幾個人參加、男女嘉賓怎麼搭配,大概多久能釣到一條魚,都是需要經過預設和精準計算的。


《她鄉》的姐姐們,也沒有時間跨度很長的友誼關係,但結合前期規劃與預估,我們也能做到拍攝一天半拍攝,產出70分鐘一集的內容密度比。



什麼內容能使用,時長大概是多少,我們會有用這樣思維來倒推前期。比如我們評估一個大環節大概能占到一集內容的1/3。為了滿足內容密度,需要設計5個環節,每個環節20分鐘,總時長100分鐘。其中有2-3個環節是有效的,這一集保底就算完成。


《蘑菇屋》再就業男團錄完之後,我們預判能剪出兩個半到三個小時的有效內容,實際的情況也差不多,第一集是70分鐘、第二集是90分鐘,第三集是30分鐘。


在0713這群人的內容發揮上,其實算我們撿著了。原本我們也準備了一些遊戲,就像猜歌環節一樣,都測試的很細緻,以確保有效內容的保底。


結果出現了神級橋段,尤其晚上喝完之後大家聚在一起創作的那一段內容。這真的是被綜藝之神眷顧,可遇不可求的。


從後期倒推前期的思維,在與一些相對經驗沒有那麼豐富,或是接觸新題材的前期團隊合作時,作用會更加顯著。開劇本會的階段,我們就會加入一起討論。


例如與《忘不了餐廳》的合作,基於豐富的觀察類節目經驗,在機位嫁接、備采方向、故事架構等方面,我們與導演組碰撞出了不少有效的想法。



但每個團隊都有各自的想法,不是自己主控負責的節目,我能做的也只是給建議,節目組會不會採納是各種原因決定的。但節目能不能出彩,說實話還是得看前期策劃。


站在內容人的角度,在藝人適配、經費也到位的情況下,如果流程依然一片混亂或者依賴用尷尬破局,而不是去激發藝人本身與節目主題相匹配的潛能,這就是一種浪費了。


你問我,後期製作中遇到覺得素材不好看的節目怎麼辦?


要不你不接,如果接了,那就得用全力幫節目組剪一個能讓觀眾喜歡的片子,盡力而為。


分帳,暫時沒賺到錢


什麼樣的項目適合做分帳綜藝?我可能會回答,都不適合。


2021年8月份,我們和騰訊提案做《閃亮》,當時就計劃按照兩季來籌備,因為這種節目和這種合作方式需要養,至少得養半年才能知道能不能走通。所以有時候會開玩笑說,我們要做300期,一檔全年的日播節目,一年50周,一周6天,就是一年300期。


騰訊方面給的意見是,等播出四周看看反饋,再決定後續。其中緣由,當然還是回報率的問題。《閃亮》評估完之後的情況並不樂觀,評估後的分帳票房僅能cover成本的20%。


但我還是決定要做,當時我們預想的是,儘可能控制成本。騰訊平台也給了較大的支持,我們也從平台生態思路出發,啟用了更多能夠在騰訊站內有一定聯動的藝人,比如趙讓/王晨藝/高秋梓/謝興陽/俞更寅是《創造營》的選手,閆永強是《明日之子》的選手,那麼平台會員生態內這個IP的觀眾就會被吸引過來。



最後發現實際情況沒有那麼樂觀,過年期間觀看數據尤其低迷。


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今年4月8日。


我記得很清楚,《閃亮》進行到了大團建的內容,《蘑菇屋》也正式上線開播。那一天我發了一條朋友圈,以紀念《閃亮》會員分帳收益創下新高。單天收益十來萬達成了,二十萬、三十萬是不是也不遠了?靠內容盈利還是有可能的。


說起那一集,張遠為什麼會和《蘑菇屋》首期,穿著同一件綠色羽絨服呢?因為錄完那一期《閃亮》的第二天,張遠就去了常德。前面我們聊過,原定《蘑菇屋》的節目策劃里,共有三組嘉賓,後來預算不足,砍掉了一組,那一組人就是《閃亮》的這一群人。


《閃亮》被砍掉讓我有點愧疚,所以在原定的十周內容已經完成的情況下,給《閃亮》安排了第11周的內容——京郊團建。除了呈現他們日常生活之外,也給了他們表達作品的舞台。


當陸虎和張遠唱出那句「曾經的我想唱就唱我最閃亮「,觀眾的記憶被拉到2007年快男的盛況,人和作品就相輔相成了。



搭配著《蘑菇屋》,兩檔節目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聯動。就像你會注意到,張遠在兩檔節目裡穿了同一件羽絨服,《閃亮》的觀眾注意到《蘑菇屋》有陸虎,尋「虎」而去,又被0713吸引;《蘑菇屋》的觀眾發現,原來陸虎在另一檔節目裡,也是同一個公司做的。


我們那會兒還調侃說,這是個養成節目,虎哥是第一個被我們養成出來的。開了會員的觀眾們互相串門,聯動達成,效果很顯著,《閃亮》觀看上漲的轉折點,在最後一周出現。


回到我為什麼給出「都不適合做分帳綜藝」的回答上。


騰訊的分帳規則是在分成周期內,任一付費用戶連續觀看單期付費授權內容,超過該授權內容單期總時長30%的一次觀看行為,則計為一次有效觀看人次。


比如節目時長60分鐘,會員觀看了20分鐘,平台就給製作方一塊錢。但是這20分鐘必須是實打實的20分鐘,假設二倍速的話,就得觀看40分鐘,三倍速,就是看完60分鐘,全部看完,這樣才算有效。絕大部分觀眾是很難把綜藝全集每分鐘都看完的,這個分帳規則挺苛刻的。



本質上分帳的邏輯依然是平台在補貼,只是補貼力度大小的問題。


對於製作方而言,項目與項目,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具體情況差異是很大的。從我們自身的角度來看,即便擁有較多項目可以「拆東牆補西牆」,用後期製作的主業,來養一些新嘗試、新想法的業務布局,也會是比較冒險且痛苦的嘗試。


畢竟我也經歷過許許多多不同模式題材的節目,有一定的製作資源,都依然會受限於帳期,和是否能回本的風險。


我也可以回答「(中小體量)都適合」。


大千之所以嘗試綜藝分帳,一方面出於業務布局的考慮,分帳短劇上已經和平台方有過持續的溝通,了解了基本玩法。而綜藝賽道又是我們資源優勢所在,藝人、導演、後期,人工成本可控,試一試也無妨。



另一方面,一次有效觀看分帳1塊錢,規則是透明的,再加上平台在小體量綜藝上的扶持力度漸顯,近兩年,騰訊的小鮮綜也出了不少,類似《大夥之家》、《毛雪汪》等等。


內容製作公司需要有探索新內容模式的勇氣,平台也在鼓勵,從市場需求來看,是很有潛力的。


但賺沒賺錢這個問題很難迴避。目前來看,綜藝走C端還是有挑戰的,總體上我是樂觀的。我把《閃亮》當作一個UP主號來運營,第一季完成了初始階段粉絲積累,之後只要確保內容的吸引力,不斷更新,希望能吸引新粉絲進來,IP生命力也就更有保證了。希望行業能用更長線的思維來看待分帳綜藝的IP運營,多給一點時間和耐心。


另外,如果你喜歡舞台,強烈推薦你們去看看我們《閃亮》第10期和第66期,認真看,不要二倍速。


窮組與S+


項目投入大小與成敗,是沒有絕對成正比的定論的。「窮組出神綜,S+必死」的說法,太過絕對了。


我們只是很幸運地撞上了,又恰巧我們是真的窮。


我做綜藝這些年,遇上的節目都還算寬裕,但這次是真窮。比如《蘑菇屋》陳楚生釣魚那段,那么小的魚塘,多放一點肯定是能釣到魚。


可我們只有千把塊預算,200斤魚苗已經是極限了。這種取捨也是基於內容策劃的判斷,並不是非要釣到魚不可。沒錢的時候,我們得更加在意內容產出的性價比。



再者,正是因為《蘑菇屋》沒有廣告主,不需要對商務負責,能夠將內容點直接對應到觀眾需求,也就是貫徹服務C端的內容邏輯,如果觀眾覺得節目不好看,就做不下去了。


傳統的綜藝製造模式都是TO B的,內容製作公司對接平台,採用可行的模式或者符合當下平台內容戰略品類,配合需求出方案,然後招商,滿足商務訴求。等到觀眾觀看端,大多數節目都已經錄完了,播放效果好與不好,只能靠前期綜合預判。


之所以說矛盾,是在於有商務的情況下,需要協調多方的訴求,這可能導致內容產生變化;但倘若沒有廣告主,任何一檔節目都很難存活。


近一年多來,行業的錢明顯在變少。去年播得很好的《哈哈哈哈哈2》,連冠名都沒有。因為疫情很多經過植入綜藝的客戶生產線減半,線上營銷的預算自然也會隨之減少。品牌沒有錢的同時,平台也在求變。


幾個平台對綜藝項目的ROI(投入產出比)有嚴格要求,如果投入產出比無法達到劃定的基準線,這個項目就不做了。換句話,之前平台賠錢在做節目,但現在不想賠錢做了。


市場也很冷清,簡單統計一下,整個1-5月,市面上四家視頻平台,出品的綜藝節目也就十來個,一整個季度只有十來個公司有活干。


這也是我總呼籲,行業多看看中小體量綜藝的原因。


S級項目,按照TO C的邏輯來看,它需要有更廣的觀眾群體,讓聲量和觀看量匹配上投入成本。這種廣,可能是下沉,比如《跑男》、《王牌對王牌》等節目,受眾盤很穩定;也可能是「爆」,精準擊中一群人,然後擴散,這部分案例有許多所謂的垂類爆款。



實際更多的情況是,題材或者內容本身不那麼大眾,但按照S級體量來做,高舉高打就容易死的特別慘。


這是一個很考驗一次下注準確率的盤子。比如一檔投入高昂的S+項目,遇到了市場反饋沒那麼OK的情況,但基本上該錄也都錄完了,能挽救的成功率不高。


相對而言,小體量的試錯成本就要低很多。比如說《蘑菇屋》播完,大家就立刻可以去籌劃第二季的內容,一個月就繼續拍了,根據用戶熱度來定義內容,在實際操作層面是可行的。


讓行業轉起來,才能活下來。腰部節目不停的做,人才培養梯隊才能出來。


我們的團隊目前大概400人左右,300多全是後期。前期部分沒有設置太多的人,策劃、編劇加上主力導演,一個項目最核心的也就三四個人,包括也可以找外聘的編劇、導演來協作。比如之後《夏日大作戰》,馬上要播出的《0713》團綜,我們都在和岑俊義的編劇團隊合作,攝影團隊也用的是關係蠻好的墨天視覺和見鵬團隊。在這個行情下大家彼此支持,抱團取暖。


對我們來講,我們不需要考慮S+還是腰部綜藝,當下有活干,人不閒著是最重要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