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iPod停產,誰的青春結束了?

陳根 發佈 2022-05-15T06:51:32.602971+00:00

文/陳根2001年10月23日,史蒂夫·賈伯斯在蘋果公司前總部InfiniteLoop的小型產品發布會上介紹了第一代iPod,號稱它能夠將「多達1000首CD質量的歌曲放入一個可放入口袋的超便攜6.5盎司設計中」,這也成為蘋果公司歷史上最具決定性的時刻之一。

文/陳根

2001年10月23日,史蒂夫·賈伯斯在蘋果公司前總部InfiniteLoop的小型產品發布會上介紹了第一代iPod,號稱它能夠將「多達1000首CD質量的歌曲放入一個可放入口袋的超便攜6.5盎司設計中」,這也成為蘋果公司歷史上最具決定性的時刻之一。

20年後,在2022年5月11日,蘋果官方正式宣布iPod產品線正式停更,現存iPod Touch售完即止——這是蘋果公司仍在銷售的可攜式音樂播放器的最後一個型號。這不僅標誌著科技行業最具影響力的設備之一的終結,也標誌著歷經了20年的歲月變遷之後,iPod產品線還是迎來了它的終結

從iPod上線到iPod touch下架,一個時代結束了。但iPod的誕生,不論是對於蘋果公司,還是對於彼時的人們,亦或是對於整個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都具有特殊的意義。

賈伯斯和iPod往事

對於蘋果來說,iPod是救蘋果公司於低谷的重要產品。

上世紀80年代,蘋果公司首次推出圖形操作界面系統,這一重大創新使蘋果在短短几年內得到迅速發展。

但進入90年代後,蘋果的市場份額卻逐漸被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取代。1997年,賈伯斯重新回到蘋果公司擔任CEO,彼時,蘋果公司面對的,是由於缺乏受歡迎的產品,而瀕臨破產的窘境。只有推出能夠大賣的新產品,才能復興。

1999年,賈伯斯發現,蘋果公司有一種新技術的專利,但是一直沒有使用,那就是火線(FireWire)。這種接口的傳輸速度,比當時流行的USB1.1接口快幾十倍。賈伯斯意識到,通過火線,用戶可以把數碼攝像機拍攝的視頻快速傳到電腦進行編輯。賈伯斯馬上決定,下一代iMac將包含FireWire接口。

當然,視頻上傳到電腦以後,還需要有軟體可以編輯。蘋果公司原打算與Adobe公司共同開發一種簡單的、易於使用的視頻編輯軟體,但Adobe公司卻拒絕蘋果。不得已,蘋果只能自己來寫這個軟體,這就是iMovie的由來。也是在那個時候,賈伯斯定下了Mac電腦的「數字中心」戰略,切入了不斷擴展的數字媒體市場。

Mac電腦可以處理視頻以後,下一個目標就是處理數位音樂。不過當時,Mac電腦那時還沒有內置任何音樂相關的功能。為了填補這一空白,蘋果公司購買了Mac電腦上流行的外部MP3播放軟體Sound Jam MP。

後來,這個軟體的開發者也都成了蘋果公司的員工,其中的Jeff Robbin則負責領導蘋果公司所有數位音樂軟體的開發。

2001年1月,Jeff Robbin 的團隊在 Sound Jam的基礎上,創造出了iTunes,並添加了CD 轉錄和刻錄功能。自此,Mac電腦實現了將CD上面的音樂轉為MP3文件的功能,由此而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必須允許用戶將這些文件,傳輸到可攜式 MP3 播放器。

雖然可攜式MP3播放器在當時就已經出現,但是賈伯斯認為,市場上所有此類產品都很糟糕。一方面,那個時代的可攜式 MP3 播放器大部分還是使用快閃記憶體,只能存放大約一張 CD 的歌曲量,也就是10首左右。少數播放器使用硬碟存儲,雖然容量更大,但體積也很大。另一方面,所有播放器都使用 USB 1.1 接口,將音樂從電腦傳輸到播放器。一張CD 10首歌的傳輸時間需要5分鐘,如果要傳1000首歌,就會長達數小時。

對於此,賈伯斯毅然拍案,開發一個自己的可攜式 MP3 播放器。這個決定意味著,蘋果公司除了Mac電腦以外,將開始介入可攜式硬體產品市場。而賈伯斯的目標也很明確,蘋果的可攜式 MP3 播放器,主要目的是跟 iTunes 很好地協同工作,並且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 Mac 電腦。

並且,與其他的蘋果產品一樣,賈伯斯對產品的視覺外觀要求極高,希望能夠在視覺上脫穎而出。對於此,喬納森·艾夫(Jonathan Ive)的工業設計團隊負責設計了幾十個外形,最終借鑑了 Braun T3 袖珍收音機——一個簡單的盒子,撲克牌大小,表層是白色的聚碳酸酯纖維,鑲嵌在鏡面不鏽鋼外殼中。

在這樣的背景下,2001年10月23日,蘋果公司向媒體發布了 iPod,5GB 的音樂存儲在一個光滑的白色小盒子中,僅僅是撲克牌大小。播放器沒有電池蓋,沒有電源開關,也沒有螺絲。蘋果公司希望將產品的內部技術向用戶隱藏,只向用戶傳達一個簡單的信息:它是純粹用來播放音樂。

2001年11月,第一台 iPod 正式交付給了消費者,也點燃了市場。十年後的2011年,蘋果公司已經售出了超過3.04億部 iPod。iPod 的巨大銷售量帶來的巨大利潤使蘋果公司很快擺脫了盈利狀況不佳的窘境。公司在納斯達克的股票價格也隨著 iPod 產品的不斷升級和其銷量的不斷上升而一路走高。

iPod的二十年

看起來,iPod的問世,就已經標誌了iPod和蘋果的成功,但實際上,iPod對於時代的影響才剛剛開始——iPod不僅大大改變了公司長期低迷的盈利狀況,還在全球唱片業乃至整個娛樂業掀起了一場革命

如前所述,雖然2001年的初代iPod的重量約為184g,幾乎與今天一部智慧型手機的重量相當,但在20多年前,這樣一款小小的設備可以容納下1000首歌曲,同時可以連續聆聽10小時。要知道,在iPod出現前,市場上的CD播放器和Flash播放器,都只能容納15首歌曲,MP3的CD格式可以存儲150首左右,而一塊硬碟才能存放下1000首。

一款MP3播放器、擁有CD級音質、還能揣進你的口袋,這就是iPod給人們最初的印象。正如Greg Joswiak所說,在當時,iPod的出現不僅影響了整個音樂行業,也「重新定義了人們發現、聆聽與分享音樂的方式」。因此,自2001 年 蘋果公司發布了第一代 iPod之後, iPod就因其獨特的風格而一直備受追捧。

當然,iPod也經歷了數次疊代。2004年2月20日,蘋果發布了機身更加小巧的iPod mini,其具有iPod的全部功能和特性,但重量僅為102克,約等於今天旗艦智慧型手機重量的一半。

2005,蘋果推出了iPod mini的繼任者——iPod nano,0.27英寸厚,重1.5盎司,用快閃記憶體代替了硬碟。一年後,第二代iPod nano也隨之問世,相比前代iPod nano,它的機身更加輕薄,同時支持彩屏顯示,續航時間也增加到了24小時,最多可以存儲2000首歌曲。

蘋果初代iPod Touch則是在2007年正式發布,這台號稱「精簡版」iPhone的產品,在當初可謂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娛樂方式——這款產品支持了iPhone上已經成熟的多點觸控功能,並且屏幕尺寸也來到了3.5英寸,與手機十分接近。

2010 年第四代版本iPod Touch發布時,iPod touch 甚至還配備了攝像頭和麥克風。隨後,2011發布的 iPod Touch又有了 iMessage、通知和iCloud,2012 年的第五代則加上了 LED 閃光燈。

第七代iPod nano於2012年9月12日上市,它也成為了當時最薄的iPod,厚度僅為5.4毫米。

此外,在iPod系列產品中還有如iPod shuffle這樣造型獨特的產品。可以說,每一款iPod產品,都成為了當時音樂播放器品類的經典代表。

回望整個iPod系列,更重要的是,iPod系列的出現還帶動了整個唱片工業運作模式的變革。2006年,美國CD 唱片的銷售量連續第六年下滑,跌破了6億美元,而網絡數位音樂的下載量卻自 2003年以來以成倍的速度遞增,06年已經達到5.8億,直追傳統CD銷量。

其中,蘋果公司開發的專門與iPod配套的iTunes的網上音樂商店就占了80%的份額。iPod硬體配合iTunes服務,讓人們可以方便的購買、下載和聆聽歌曲,而非是購買實體CD或者刻錄,這個組合引領了一個前所未有、方便快捷的數位音樂消費模式,使整個行業從傳統CD向數位化音樂下載的轉變。

2013 年,iTunes 總計賣出了 250 億首歌,成為了全球最大音樂發行平台,而蘋果通過它捆綁了 8 億張信用卡,積累了大量的付費用戶,這也從一方面促進了 Apple Music的誕生。

iPod大獲成功之後,三星、微軟、索尼等公司也陸續推出性能與 iPod相似的數字播放器和網絡音樂商店,新型數字娛樂業迅速發展,人們享受音樂乃至電影、電視劇等其他娛樂項目的方式也發生了一定變化。

一個小小的數字播放器在手,隨時隨地都能享受電視、音樂等娛樂帶來的樂趣,而不必坐在家裡的電視前或者攜帶體積很大的CD 機和一大堆CD。社會娛樂生活變得更加便利,更加數位化,也更加依賴於網絡。

時代終將向前

可以說,iPod的發布掀起了一場音樂播放器的競爭風暴,但最終這種需求完全被智慧型手機、在線流媒體音樂所取代。

在蘋果內部,它也被iPhone的崛起而被邊緣化。2007年,蘋果推出了第一款iPhone。也是在那一年,蘋果棄用了長期以來的公司名稱——蘋果電腦公司,變成了「蘋果公司」,一個電子巨頭就此誕生。隨後的故事家喻戶曉,iPhone風靡全球,並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技術革命。

但與此同時,iPod的功能基本上都被iPhone替代了, iPod吸引人的東西都被完美地複製到了iPhone身上。於是,在iPhone、iPad 的光環之下,iPod不再是人人嚮往的口袋聽歌神器,它更像是一個廉價的蘋果內容生態分發平台,逐漸式微,停更也順理成章。

實際上,距離上一次發布 iPod,還是在 2019 年的第七代 iPod touch,1599 元的售價也是當時最平價的 iOS 設備。與初代 iPod 相比,它內置的服務也升級為 Apple Music,Apple News+,視頻、遊戲等訂閱服務。

據風險投資公司Loup Ventures估計,從2001年銷售至今,iPod在全球賣了大約4.5億台。雖然整體數字看似龐大,但若是把時間線拉長、放大來看,2021年,iPod的銷量大約是300萬台,同比之下,iPhone的銷量卻高達2.5億台

終於,歷經20年的歲月變遷後,iPod產品線正式迎來了它的壽命終結。5月11日,蘋果在其官網發布公告,宣布將停產iPod touch,現存iPod touch售完即止。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坦言,iPod是個沒落產品,功能被智慧型手機替代,已經沒有多少市場存在感,及時停產及時止損是明智的選擇。

當然,面對iPod的停產,人們不免有傷感和懷舊的情緒——神經學家曾解釋,這是因為音樂和記憶是具有內在聯繫的。很長一段時間裡,iPod代表的,都已經不僅是一種設計、一種商品,甚至也不僅是某個大公司響噹噹的品牌,而且還是一種文化現象,和全世界億萬用戶相關。

正如英國蘇塞克斯大學布爾《聲音移動: iPod文化與城市體驗》一文所說,蘋果公司的iPod是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文化圖標,代表了移動性、審美與功能頗為燦爛的聯姻,讓用戶可以在掌上擁有自己的聲音世界。但時代終將向前,或許就像蘋果自己說的那樣,音樂生生不息,這才是最重要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