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沫《青春之歌》:所謂前程,是一程又一程的修行

寒武幽蘭 發佈 2022-05-16T03:50:57.688902+00:00

這部小說分為上下兩部,不算很長,但我卻零零散散地讀了快兩個月。我對主流意識強的作品其實一直有很多排斥,不然憑藉楊沫為它起的這個浪漫的名字,我肯定一早就讀了。讀了之後,我才發現,青春的熱情和昂揚,它曾譜寫了絢爛的歷史篇章,以青春之名,賦予了人生成長的全部意義。


這部小說分為上下兩部,不算很長,但我卻零零散散地讀了快兩個月。我對主流意識強的作品其實一直有很多排斥,不然憑藉楊沫為它起的這個浪漫的名字,我肯定一早就讀了。讀了之後,我才發現,青春的熱情和昂揚,它曾譜寫了絢爛的歷史篇章,以青春之名,賦予了人生成長的全部意義。


這部小說是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隸屬於「革命歷史小說」範疇,1958年出版後,一年半的時間就售出130萬冊,成為當時僅次於《林海雪原》的「暢銷書」,並且在1959年被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成為「建國十周年」獻禮片。《青春之歌》作為知識分子思想改造、走向革命的一個範本,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


青春的歌,洋溢著向上的熱情,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女學生林道靜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5年「一二九」運動之間、從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慢慢轉變成長為一名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奮鬥奔走的共產黨員的故事。


長長的故事裡,林道靜一身素衣,反抗家庭,為職業前途彷徨無助,遇上許多人,經歷了漫長的蛻變,一路走來,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光明前程。而這前程奔襲的路上,遇到的是一程又一程的修行。


首先,擺脫原生家庭、彌合傷痕,是自我救贖的關鍵一步。


林道靜單看出身,好像是資產階級大地主家女兒的出身,但在內里,林道靜的母親秀妮是被他父親林伯唐搶來的,連個小妾都算不上,剩下林道靜就被趕出家門跳河自殺了,林道靜沒有見過母親,沒有享受過母愛。


而林道靜在這個家庭里的成長,則是舉步維艱,被林伯唐的正妻虐待、經常挨打、穿得破破爛爛,可以說,林道靜在原生家庭里的成長給她自己本身帶來累累的傷痕。這個家庭對她唯一的好,就是送她出去讀了書,讀完了中學。


然而面對求學與家庭逼迫嫁人的雙重困境,林道靜被養母斷了供給,無奈踏上反抗之路。當她去到北戴河,被校長誆騙受到挫折要跳海時,迎來了人生中第一次救贖----余永澤救了她,既救了她的生命,又為她謀求了小學教員的職位,甚至於後來同居之後,余永澤在吃穿住行方面都是供養著她的。雖然後面林道靜與余永澤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分道揚鑣,但遇見余永澤不是沒有意義的。


余永澤對林道靜而言,其實是林道靜最開始在人生地不熟的北戴河的一道光,余永澤給予了林道靜從未享受過的愛,還給了她繼續生活下去的動力和勇氣,一開始林道靜可是遇上挫折就跳海的樣子,到後來她都可以把原生家庭的傷痕藏起來開始新的生活了。


所以,這是林道靜自我救贖中出現的關鍵一步。雖然林道靜的自我意識沒有那麼強烈,但至少她已經有了初步成熟的改觀。


其次,開闊眼界、打開思想,是自我提高和完善的關鍵一步。


有了余永澤供給生活和圈子的鋪墊,林道靜慢慢認識了一批新朋友,其中就包括引領她走上革命道路的盧嘉川、在革命道路上給予她幫助的江華、姑媽等人。


從北戴河到北平,林道靜走過了蒙昧,克服了膽怯,與這一切關係最大的,除了白月光盧嘉川的循循善誘,更有林道靜發自內心的對於改變和追尋革命事業的熱情。這本書之所以借用青春之名,就是因為寫到的故事發生在千千萬萬個林道靜的青春里。


慢慢暴露三觀不同所導致的矛盾,其實不是林道靜的錯,也不是余永澤的錯,是在那樣一個階段里,林道靜通過領路人的介紹、通過書本的啟迪、通過學潮運動的激發,她的思想不再和余永澤停留在同一個階段了。說到底,林道靜從一個比較低的人生階段起步,就沒有停止過往前走。林道靜屬於流動的溪水,而余永澤屬於靜止的湖泊,有交集,終究還是要錯過。


所以,我覺得刨去三觀不同的人生道路,我更覺得林道靜在成長過程中,也充滿了告別的遺憾,以至於後來林道靜在「一二一六」學潮中再見余永澤,她心裡在充滿恨意和鄙夷之前,有過那麼一段的停留和悸動。


而關於林道靜的成長,藉助別人力量的幫助非常多,但屬於個人力量的那一份同樣也不少。因為如果個人不想改變,那麼別人永遠無法叫醒這個裝睡的人。所以,真正挖掘到林道靜成長的內在因素,還是在於她內心的善、同情憐憫與對這個國家的熱愛。



最後,經歷打磨和考驗,接受成熟思想的洗禮和指導,是自我啟蒙和自我命名的關鍵一步。


林道靜的成長是分階段性的,經歷過領路人的啟迪,在農村的所見所聞、在監獄的所聽所感,她慢慢完成了靈魂中稚嫩的革命熱情向成熟的革命思想的轉變。


這個過程不是容易的,稍一不慎就會遇到危險,或者說經歷的事情多了,打交道的人多了,林道靜個人的心智和經驗一併成長起來,她不再一遇什麼人稍微接受到什麼好意,就全部把她自己和盤托出,她學會了說一半留一半,她學會了真正的革命到底的奮鬥精神,她完成了從膽怯到振臂呼號的轉變。


我覺得林道靜成長為一名共產黨員,是水到渠成的,她心裡永遠埋藏著盧嘉川和林紅們為她種下的火種,散播在春天的風裡,一路隨她高歌猛進,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林道靜用她的青春把知識分子自我啟蒙和自我命名的過程,完完全全地展現了出來。


所以,當看到林道靜在學生罷課、工人罷工的大遊行中,和同志們一起鬥爭時,我心裡真的充滿了感動。


對,看到最後的感覺是感動,我們如今生活在這樣和平美好的時代,永遠無法體會到亂世動盪的危害,可仍然有青春的歌在我們的生命中流淌、充盈,這就是歷史上的青年人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財富。


寫在最後


時代的洪流或許隨著歷史風雲逐漸散去,但那麼多美好的精神卻在這個世界上輾轉流傳,這是一件值得稱讚的事情。


林道靜經歷了磨難,完成了她必經的一程又一程的修行,而我們時刻處在修行的路上,也需要不斷地走完自我救贖、自我提升、自我命名的人生使命,若想不負青春,唯有不懼風雨、日夜兼程。


因為,青春的花,盛開在積極上進和努力成長的過程中,不懼困難挫折,無畏挑戰艱險,才能凝練成堅韌和美好。


想起了魯迅先生的話,「願中國的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如此,共勉。


END

文|京華

圖|網絡

編輯|京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