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高育良為何能當上漢東三把手?因為讀懂了一本書

西山小胖 發佈 2022-05-17T07:38:14.593121+00:00

《人民的名義》這部劇已經過去好幾年了,但是一本讓人記憶尤深,那就是黃仁宇先生《萬曆十五年》,這本書就跟祁同偉整天讀的《天局》一樣,成為了反派高育良的人生信條。

《人民的名義》這部劇已經過去好幾年了,但是一本讓人記憶尤深,那就是黃仁宇先生《萬曆十五年》,這本書就跟祁同偉整天讀的《天局》一樣,成為了反派高育良的人生信條。

《萬曆十五年》這本書在劇中多次被提及,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小高以這本書作為誘餌成功把高育良拉上了賊船。老高此生可謂是,成也《萬曆十五年》,敗也《萬曆十五年》,為什麼這本書能夠讓老高有如此波瀾壯闊的一生呢?又為什麼讓老高跌下神壇?

01 高育良從書中讀懂了「政治資源」

高育良為什麼在短短二十年左右就從一個雄辯的知識分子青雲直上,做到了漢東省的三把手?因為他從《萬曆十五年》書中讀懂了一個傳統官場的為官之道,也讀懂了萬曆年間,身為皇帝卻對文官集團的腐敗無能為力的困局,當時的朝局錯綜複雜,光是文官集團就分成了好幾派,高拱、張居正、申時行等等一系列派系的起伏導致朝局形成了多重領導卻又糾錯能力低下的朝局,正因如此,上頭有人下面也有人成了為官的圭臬。用高育良的話說,就是要有政治資源。

舉個例子,說明一下什麼叫多重領導又糾錯能力低下,在抓丁義珍的時候,陳海等人就處於多重領導的局勢,省里要管,總局也要管,到底聽誰的?所以就出現了要常委會討論的情況,就這麼一開會然後情報就泄露了,丁義珍就跑了,這個時候就出現了糾錯能力低下的局面,也就是基於這種情況,整部劇的劇情才能夠如此跌宕起伏,不然估計最多10集就拍完了。

我們先回到高育良身上,在趙立春當一把手的幾十年裡,可曾聽說過高育良有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動作大功績?應該是一點都沒有提及,最多就是批了個趙瑞龍的美食城。那為什麼他能夠做到今天這個位置?憑什麼?憑的是他從書中讀懂的政治資源,對上面要揣摩,妥協、對下面要做老好人,也就是吳法官嘴裡說的「笑面虎」,憑藉了自己深藏功與名的智慧,他上有了趙立春、梁群峰,下有了「漢大幫」,所以一路青雲直上,位置還坐到了李達康之上,做事他不如李達康,做官和做人,李達康不如他高育良遠矣。

高育良毫無疑問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他無時無刻不在分析漢東官場的局勢,他身上那種平易近人的氣質和一句句充滿智慧的話,讓我們看劇時總覺得他是個好人,甚至覺得這樣一個人落馬有點可惜,但是,錯了就是錯了,詭辯,並不能改變事實,我們總能看到真相,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規律。

高育良深刻地認識到了一個問題,一項政策能否成功實施,全靠能不能獲得所有官員的認可,也就是誰的利益可以觸犯,誰的不能,否則就是再完美,也就是一張空頭支票,上不行,下也不效。「權力比事情重要,政治資源比理重要」,這是高育良一生的寫照,也是他的為官之道,這成就了他,也還害了他。

當前期吳慧芬讓他跟祁同偉、跟趙立春切割時,他不聽,因為這是他的政治資源;他深知侯亮平、陳海之流不可能成為他的政治資源,所以他敬而遠之;儘管知道祁同偉是個豬隊友,他還是要保他,因為他沒辦法不保他。

當侯亮平要查祁同偉時,高育良馬上就跳出來勸說侯亮平「適可而止」,他還搞出了兩個很具有蠱惑性的價值輸出「師生情」、「尊重老領導」,他甚至都已經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忘記了自己曾經慷慨激昂的法條,忘記了自己在紅色大旗下的誓言。

高育良的成功是因為他找到了道德切入點,他的失敗又是因為他把這個切入點給無限放大了,他把道德淪為了權力的玩物,變成了殺人的利器,捅向了人民,最終也捅向了自己。他太貪心了,太貪戀權力了,「政治資源論」是他沉迷於追逐至高無上的權力,墮於貪慾,這是他人性第一惡。

02 高育良墮於美色,卻口口聲聲談愛情,談《萬曆十五年》,不過是為了侮辱吳慧芬,以達到離婚目的

高育良,讀了《萬曆十五年》,也憑藉此書走上巔峰,可是他讀懂的只是那粗淺的所謂「政治資源」,至於更多的道理,不知道他是沒讀懂,還是主動把這些道理給過濾掉了,我想,大概是後者吧。

過濾之後的的他,對此書的理解可謂淺薄,淺薄到連小高是經過特意培訓打造出來的人格美容也無法識別,淺薄到忘記了前妻吳慧芬才是地地道道的明史權威。明明是淪陷於小高的美色,卻非要以《萬曆十五年》、以明史作為幌子,談什麼和小高之間的愛情,可謂是虛偽至極,而這也是《萬曆十五年》中的核心思想,企圖以虛偽的道德代替法制,企圖以偷換概念達成目的。

讀至此,想起高育良評價小高的話,頓感噁心,他對侯亮平說:「你不懂愛情,更不懂小高在墨家思想上的造詣」。

噁心到什麼程度呢?噁心到讓侯亮平痛心疾首,噁心到讓吳老師再不想提起《萬曆十五年》,噁心到讓吳老師說出了這樣的兩句話:

「梁老師,婚姻從來不以女性的寬容與賢惠取勝。當高育良告訴我他愛上小高是因為《萬曆十五年》,我就對他死心了。還有比這更奇葩的理由嗎?」


「他就是要侮辱我,才能達到離婚的目的,高育良太了解我了!」


高育良試圖用虛偽的道德給自己的欲望蓋上迷章,這種障眼法在生活中可謂是屢見不鮮,我們看到那些無數的拜金主義者以愛情之名嫁入豪門,然後又以不愛之名套現離開;我們看到無數的嚮往權利者,為求上位,犧牲色相;我們看到無數的男女,打著愛情的燈籠,把自己扮成賢妻良母或者居家暖男,然後又在外面行苟且之事。

吳老師短短的兩句話,就把高育良的醜惡嘴臉完全撕開,也揭示了為什麼高育良天天把《萬曆十五年》掛在嘴上,無非就是找一個讓吳老師無地自容的理由,以達到傳說中的掛羊頭賣狗肉的目的,她就是侮辱吳老師,並通過這種侮辱讓吳老師答應離婚,因為熟讀《萬曆十五年》的他,太知道如何蠱惑人心了,他了解吳老師的性格,對付一個清高又虛榮的女人,最簡單的就是侮辱,把她的尊嚴踐踏在地上,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用的辦法。

03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想要狡辯也總能找出道理,這就是現實。用道德做障眼法,我早已無力吐槽,只有刻骨銘心的經歷了, 才會相信,才會大徹大悟, 所以故事總是層出不窮,像極了愛情, 就算有再多的故事版本問世, 年輕的男男女女, 還是忍不住墜入愛河, 一探究竟,這也是人性,願這個世間,相信善良的人永遠要比那些習慣於以侮辱別人達成目的的人要多。

《萬曆十五年》書中有一段經典的話: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個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而粗淺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

這一句話直擊的是儒家的「德治」,也就是用道德去約束人心,但是道德其實是一個比較縹緲的東西,怎能一個而論,這會無形地給很多事情套上了枷鎖,也滋生了很多道德綁架的案例,很多時候規則遠比那無法界定的道德行之有效。這年頭,好心辦壞事的人,還少嗎?打著道德的名義行苟且之事的人還少嗎?

能改的,叫缺點,不能改的,叫弱點。

在弱點面前,道德的作用微乎其微,道德可以約束那些善良的人,卻約束不了高育良這樣、祁同偉這樣、還有現實中無數的惡人這樣打著道德旗號,為所欲為的人,能約束他們的只有規則,只有審判。

我們這一生,就是要不斷地接觸人,善人、惡人,跟形形色色的人去發生交集,多讀書,多看歷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明白,有因必有果,我們才能不輕易掉入陷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