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獼猴樂園

南方日報 發佈 2022-05-17T07:58:17.711882+00:00

坐在桃花樹上悠然發呆的猴子。張春 攝猴王正在被一群猴子圍著整理毛髮。張春 攝■關注西藏生物寶庫②「咻……咻,咻……咻」管護員多布傑的到來,引得滿山的猴子躁動起來,它們搖動著樹枝仿佛在說「歡迎」。這裡是西藏唯一一處野生藏獼猴觀賞景區——林則野生藏獼猴樂園。

坐在桃花樹上悠然發呆的猴子。張春 攝

猴王正在被一群猴子圍著整理毛髮。

張春 攝

■關注西藏生物寶庫②

「咻……咻,咻……咻」管護員多布傑的到來,引得滿山的猴子躁動起來,它們搖動著樹枝仿佛在說「歡迎」。

這裡是西藏唯一一處野生藏獼猴觀賞景區——林則野生藏獼猴樂園。如今,5000多隻藏獼猴生活在這個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它們時而悠然自得地曬太陽;時而速度驚人地在林間穿梭;時而打作一團,爭食、爭寵、爭地盤。

很難想像,20多年前,這裡僅有50多隻野生藏獼猴。

藏獼猴一般生活在3000—4000米的高海拔地區,主要分布在以林芝為主的藏東南地區和雲南西北部,是我國特有的靈長類動物,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由於人類對森林的破壞,它們已在很多地方銷聲匿跡。

幸運的是,在廣東省的對口幫扶下,林芝發力全域旅遊,越來越多村子走上了生態之路,從嘎啦桃花村到察隅農場再到墨脫秘境,從魯朗小鎮到波密的叢林,都能看到廣東援藏綠色發展的身影。得益於村民逐步建立起的生態環保觀念,「砍樹人」變成「看樹人」,使森林逐步恢復生機,為猴群提供了繁衍需要的空間和食物。甚至,當地村民還主動讓出村子,建起了這座藏獼猴樂園。

林則村依靠獼猴資源,變身遠近聞名的獼猴村,但猴群數量的過快增長也引發部分村民擔憂,探索更好的人猴相處之道成為當地人擺在眼前的現實課題。

昔日「小偷」成今日「村寵」

多布傑今年74歲了,仍堅持每天去景區餵猴。從護林員崗位退休後,他被返聘為景區管護員。村民稱他為「猴王」,他也真如猴王般20年如一日守護著猴群。

每當多布傑出現,成群的藏獼猴就涌下山,熱情地圍在他身邊,眼巴巴等著他打開倉庫,拿出今天的美食。但在20多年前,這50多隻藏獼猴更像是「小偷」。林則村位於高山谷地,土地肥沃,水源豐富,特別適合小麥和青稞生長。這些富含能量的穀物,引來了猴子。

「由於人類的活動,藏獼猴的棲息地越來越小、食物也很少,經常下山到村子啃食莊稼。」多布傑說,當時村民對它們深惡痛絕。

多布傑不忍看猴子挨餓,每次巡山都帶些吃的給它們。後來,在當地林草局的幫助下,每年開始有固定經費用於購買花生玉米等食物投喂,減少了猴群對莊稼的破壞,緩解了人猴矛盾。

藏獼猴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高等級的猴子先吃,老弱和低等級猴子後吃。當猴群爭搶食物時,多布傑特別關注角落裡一隻老猴,他特意留一個蘋果遞給它,老猴用後腿站了起來,雙手接過蘋果,發出「啊啊」的聲音,像是表示感謝。

「第一批來這裡的猴子中就有它,它已經快30歲了。」多布傑對這個20多年的「老友」頗有些感慨。老猴曾是猴王,英俊強壯,叫聲也與其他猴子不同,如今年老了,身體小了一圈,毛髮也褪色了。

雖然猴王老去了,但經過20年的變遷,它的猴子猴孫成了林則村的「村寵」,種群愈發繁盛。

工布江達森林覆蓋率達31.97%

森林資源的恢復,是藏獼猴種群數量增長的基礎。40年前,「靠山吃山、靠林吃林」,林業是工布江達縣的支柱產業。隨著上世紀末西藏全面禁伐,工布江達縣逐漸確立了以保護現有野生動植物資源為基礎、大力發展苗圃、營林及生態環保事業,以保護資源促開發、以生態旅遊促發展的新的發展思路。

「老百姓的生態環保意識是一點一點建立起來的。」工布江達縣林草局局長陳相文說,第一步是將「砍樹人」徹底轉變成「看樹人」,建立起完善的森林管護機制。如今工布江達縣僅村級管護人員就有1272名。

一個背包、一桿水槍和一頂遮陽帽是護林員巡山的標準行頭。巡山是護林員日常最重要的工作,要承擔防火患、防病蟲、防盜伐、防盜獵、防盜挖、防偷運、防占地、防破壞「八防」職責。「巡山時還要查看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並救治受傷的動物。」村級森林管護人員貢覺次仁說。

2005年,為給藏獼猴騰出更多的生存空間,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林則村25戶村民搬遷到山下平地,在村子原址建立起林則藏獼猴生態景區。

得益於完善的森林保護機制和村民不斷增強的生態環保意識,藏獼猴賴以生存的森林得到了恢復。據統計,工布江達森林覆蓋率近年來逐年提升,目前已達31.97%,較2014年提升了5個百分點。

森林恢復後,野果、嫩葉多了,連松茸、青岡菌等林下資源也豐富起來。「我們發現猴子喜歡吃松茸後,就停止了採挖。每到產松茸的季節,猴群吃得飽飽的,毛色金黃髮亮!」當地村民旦增笑著說。加上景區的投喂,猴群的食物充足,產崽量和幼崽存活率大幅提升,種群不斷壯大。

冬季是藏獼猴繁殖的季節,到了春天,一批批小猴崽呱呱墜地。記者在樂園裡看到很多猴媽媽帶著猴寶寶,或抱在懷裡吃奶,或一起奔跑跳躍,場面十分溫馨。

猴群數量猛增帶來隱憂

「這是我去過的最有趣的景點之一,可以近距離接觸野生藏獼猴。」在某短視頻平台,可以看到很多遊客前往林則藏獼猴生態景區打卡,其中不乏點讚幾十萬的優質視頻。

目前,藏獼猴景區由西藏工布江達縣工布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運營,景區負責人鄒先敬介紹,早幾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景區年接待遊客達2.2萬人次。野生藏獼猴憨態可掬、「好出片、有特色」是吸引遊客的關鍵。

現如今,景區10名工作人員中有8人是當地村民。景區會為他們購買五險一金,實現家門口就業的同時,每年還會收到近18萬元的土地流轉租金。

部分村民還在路邊支個攤位,賣些松茸等山貨。「每年國家發的林補、草補、租地和村里集體運營的農家樂分紅等收入有4萬多元,加上護林員工作和景區收入6萬多元,每年全家保證有10多萬元入帳。」貢覺次仁說。

近年來,工布江達縣積極創建自治區級全域旅遊示範縣,在廣東的對口支援下,大力發展旅遊產業,不斷提升全域旅遊環境品質,助推全域旅遊持續做活,全縣旅遊年收入超10億元。

「拉林高等級公路的開通,分走了部分原來走318國道的客流,藏獼猴樂園的遊客量這幾年有所下降。」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工布江達縣工作組援藏幹部賴冠華建議,林則村要牢牢把握縣裡提出的「旅遊+藏豬」產業發展核心優勢與資源,打造「賞藏獼猴,吃藏香豬」的深度體驗,讓遊客引得來、留得住、體驗好。

如今,援藏隊正加快推動工布江達縣實施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兩大產業平台,共計投入4640萬元實施「旅遊+藏豬」為主的9個產業援藏項目。借著廣東援藏的東風,「猴王」多布傑也成為了藏豬養殖大戶。2021年,多布傑的養殖場有豬舍1300多平方米,養豬300多頭,「去年我們出欄了130頭藏豬,其製成的藏豬食品大部分銷往廣東,養殖場年收入突破50萬元」。

旅遊和藏豬產業的發展,讓村民更堅定了守護好綠色家底的決心。如今,多布傑正在村里尋找照顧猴群的「接班人」,「預計再過5年猴群將增長到1萬隻」。

但是,這個數字也引發部分村民擔憂。「去年我家有4畝地被猴子破壞,它們連吃帶踩,損壞了不少莊稼。」貢覺次仁對於猴群的破壞力非常無奈。雖然通過申請野生動物肇事補償資金,他拿到了1000多元的賠償,但總覺得不是長久之計。

多方探索尋求科學保護機制

目前,野生藏獼猴總數還不多,只是在林則村附近密度較大。

除林則外,在林芝的措木及日景區、色季拉山等處也發現了藏獼猴種群活動的身影,在西藏山南雅魯藏布江加查峽谷處,還發現了5個藏獼猴自然種群。加查峽谷的每個藏獼猴種群數量一般維持在10—40隻不等,低於林則野生藏獼猴樂園。

「野生動物的增多,是生態環境日漸改善的表現。但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開發和利用還需要遵循科學的方法。」西華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動物學會靈長類學分會常務理事黎大勇表示,投食會讓野生獼猴產生依賴感,長此以往,不排除野生獼猴可能會出現搶奪、偷食的行為。

「遊客來到景區,都會收到提醒:不要投餵、不要和猴子對視、不要近距離撫摸。但是很難實現。」鄒先敬告訴記者,今年初,員工發現有4隻藏獼猴出現病症,表現為尿路堵塞等症狀,最終3隻死亡。後經檢驗發現其病因與攝入糖分過多有關,初步判斷為遊客投餵高糖食品所致。

黎大勇建議,景區要更加規範化科學化管理,對已在投餵的猴群採用固定場地、固定時間、固定種群投餵;對還未投餵的猴群,不再進行人為投餵;並逐步減少投食量。通過逐漸去人為化,去投餵習慣化,靠種群在野外生長的自然規律,達到種群數量的調節。

目前,景區每年的餵養費用為20多萬元。「現在每天投餵300—500斤玉米粒,只餵一次。如果立即停止投喂,怕猴子會對遊客『出手』,或者下山破壞莊稼。」鄒先敬說,景區也在積極尋求保護猴群與發展景區的平衡點。

對於猴群破壞莊稼這一問題,陳相文介紹,目前工布江達縣林草局主要通過探索野生動物致害綜合保險業務、多渠道籌措補償資金等,建立起一套野生動物傷人和破壞莊稼的救濟補助機制。同時,加大對猴群數量變化的監測,建立野生動物救濟站,更科學地進行保護。面對新出現的挑戰,當地還將尋求專家與村民的意見,形成更有效的應對之策。

南方報業記者 龔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