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成活率低,你可能忽略了這些問題

騰氏水產 發佈 2022-05-17T08:26:32.844108+00:00

今年氣候反常,進入5月份後仍然早晚溫差較大,北風雨連連,上上石斑魚團隊經監測海水水溫,5月10日,上午25℃,今年目前水溫上升程度相比去年晚了一個月,這也是很多養殖戶感覺氣溫、水溫沒有上來而推遲放苗的原因。

今年氣候反常,進入5月份後仍然早晚溫差較大,北風雨連連,上上石斑魚團隊經監測海水水溫,5月10日,上午25℃,今年目前水溫上升程度相比去年晚了一個月,這也是很多養殖戶感覺氣溫、水溫沒有上來而推遲放苗的原因。水溫低、溫差大、養殖管理沒有及時根據天氣調整是導致今年池塘養殖石斑魚新投放的石斑魚苗容易發病的幾個因素,很多地方成活率不足4成,甚至只有1成,損失嚴重。今年石斑魚苗期的主要病害仍然為:趴底、瘦身,鰓炎。


引起瘦身病常見的病因有:腸道微孢子蟲,針對腸道微孢子的防治使用「上上利蟲清」方案來防控,對症下藥,提前定期內服預防,很多養殖戶還是取得不錯的防控效果,總體成功率高,且預防成本較低。養殖戶還需要從思想上做好預防工作,因為石斑魚一旦發病,魚苗閉口後就很難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損耗會很大。


我們針對趴底這一病做了防控剖析,池塘里造成趴底的原因主要有:腸炎、黑身。黑身—神經壞死病毒是絕大部分石斑魚自身攜帶的病毒,在魚體質較弱時容易出現爆發性黑身病,魚損耗達到3-4成。而危害更大的是腸炎導致的損耗會達到3-7成,處理及時可控制在較低的損失範圍。通常出現腸炎是在季節交替產生的溫差變化,即春夏之交或秋冬季節,沒有及時根據天氣的變化調整投料管理,來降低魚的消化系統的負擔。



鰓炎則是低溫季節的重大病害,年後這段時間,石斑魚就出現大比例損耗,通常達到近100尾,嚴重甚至達到1000尾的幅度,養殖戶用很多方案處理,收效甚微,養殖信心喪失,這也是過冬中苗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


通過我們「上上生物」團隊的分析驗證,目前鰓炎、黑身導致石斑的大量損耗,除病毒細菌外,最危險的是低溫環境下魚體機能衰敗,有的發病搬池後並沒有改善,反而大量損耗,有的稍恢復投料又重新爆發。病情反覆,養殖戶用藥思路混亂,導致亂用藥而出現大規模損耗的情況。因此在面對鰓炎、趴底的病害時,及時確診,對症下藥,堅定信心,堅持用藥思路。


針對趴底、鰓炎病害,我們的處理方案為,可對症內服:


上上活肝素1包 ➕ 上上解毒增效因子1瓶 ➕ 上上多西環素1包➕ 新增料白便消1包。視魚攝食情況:20斤料/套,連餵3天,可明顯看到魚的攝食狀態好轉,魚群擴大,攝食積極,魚的活力逐步恢復。


案例分享:


4月8日陽西上洋鎮繆老闆,水泥池的珍珠斑中苗,經診斷為鰓炎。客戶之前用複合抗菌藥連續浸泡已控制,但只要一投料就馬上趴底,稍不注意馬上大量死亡。



4月8日,已是第三次趴底後停料,經連續泡藥並結合10、11、13日按公司建議的活肝素+上上增料白便消拌料,魚活力恢復且克服了一加料就導致損耗增加的難題。


現場觀察,第一、二天投料時魚黑著身搖搖晃晃過來吃料,第三天停料一天,第四天投拌藥的料魚活力大幅增強、且體色已恢復正常吃料。


另一口在地膜大塘的中苗有爛身、趴底且不怎麼吃料的現象,同期拌藥在4月13日也恢復的較好。


解決問題關鍵是:外用上上營養應激王和速解靈潑水,堅決不用刺激性強的消毒劑或殺蟲劑。內服:上上多西環素1包+活肝素1包+解毒增效因子1瓶+新增料白便消1包,連餵3天後無趴底現象後再緩慢加料。

關鍵字: